查看原文
其他

以表现性评价为抓手,如何促成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形成素养?

思维智汇 思维智汇 2023-03-17




当前,无论是在实践核心素养落地,还是在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过程中,评价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近三十年来,表现性评价在实践中多有使用,并且逐渐成为评价改革领域的热点话题。


与传统的纸笔测试不同,表现性评价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同时也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不仅能评价素养目标,而且能在过程中促使学生素养的形成。
表现性评价的关键特征指向了以学生学习为特征的深度学习。那么我们如何利用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引领和促进深度学习,促使学生素养形成?




本文共4039字,仔细阅读需11分钟


表现性评价的三大构成要素



表现性评价是在真实情境当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去解决问题,根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表现,去判断他是否达到了一定的目标,而这个的目标不是停留在“你知不知道?”“你做的对不对?”,表现性评价没有唯一标准的答案,需要学生去建构答案。

为什么我们在课程与教学中要强调表现性评价?第一,表现性评价能评价素养目标;第二,表现性评价的过程能促使学生素养的形成。

如何设计表现性评价?首先我们需要清楚表现性评价的三个构成要素:

指向核心素养的目标;
在情境当中让学生做事的表现性任务;
记录和衡量学生素养表现水平的评价工具。



1

适合表现性评价的目标


不同的评价目标,适合不同的评价方法。那么,什么样的目标适合表现性评价呢?有三条准则:

需要持久理解的


处于课程核心的


跨学科的


在众多的学习目标中,由于目标层次的不同,有的目标指向知识内容只需要学生熟悉,而有的则需要持久地理解。

“持久地理解”中的“持久”,不是局限在课堂中,也不仅仅局限在学校生活中,而是延伸到整个社会生活,延伸到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学习。其中的“理解”,即学生拥有超越教科书知识与技能的某种东西——那是学生真正得到的能力。所以,需要持久理解的目标往往是那些居于课程核心的目标。


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很多教师把学生的大部分时间花在了课程的外围而不是内核。如果课堂上给学生设计的学习任务以及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传统的纸笔考试或考查,就是把学生的时间花在了课程的外围;如果是让学生自己建构答案的表现性评价,才有可能把学生的时间花在课程的内核。

换言之,适合表现型评价的目标即那些客观纸笔测验测不了的目标,例如语文学科中的朗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数学学科中的实践与应用;艺术学科的作品创作、表演等。

在高中课标中,各学科也有关于表现性评价的要求,如语文学科:喜欢欣赏文学作品,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能品味语言,感受语言的美;能运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能对具体作品做出评论。

再如数学学科:能够运用数学建模的一般方法和相关知识,创造性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2

表现性任务


麦克泰将表现性任务定义为要求学生建构一个多方面的反应、创建产品或制作演示等的任何学习活动或评价——换句话说,学以致用。

表现性任务包含情境、角色、挑战/目标、表现/产品、受众五个要素,中小学教师在设计表现性任务时从这五个要素出发进行思考。


例如在这样一个例子中,出示了任务情境和要求,学生扮演的角色是记者,受众为报刊的读者,而产品为一篇完整的文学评析论文。


【任务情境】

你是一名记者,正在研究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返回的退伍军人所患的一种疾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你的研究中,你发现PTSD有许多别名(比如炮弹休克和战斗疲劳),并且在战争中被记录了几十年。你发现海明威写过一些关于这个主题的短篇故事和小说。你决定把海明威的作品与如今的研究联系起来,写一篇文章,发表在报刊上。


【具体要求】

1、阅读下列三篇海明威小说中的两篇:《士兵之家》《在另一个国度》《桥边的老人》;

2、阅读下列两篇文章中的一篇:《专家:退伍军人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暴力问题日益严重》《海明威论战争及其后果》

3、直接引用两篇海明威小说以及你所读的文章中的话,撰写一篇论文,解释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是如何反映军人的战争经历的。确保回答以下基本问题,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什么方面?这两篇短篇小说是如何表达战争给人带来的隐性创伤的?

4、使用评分规则为同伴的写作提供反馈并接收同伴的反馈。提交一篇完整的文学评析论文。


和所有的评价任务一样,表现性任务是为了检测学生在特定目标下的达成情况而设计的作业,旨在引发学生的表现行为,从而收集学生表现的证据,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
 
3

评价工具


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建构反应、完成任务、展示能力,而不是选择一个现成的答案;并且表现性评价不仅评价学生行为表现的结果,同时也关注学生行为表现的过程。


表现性评价与选择题的评分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而只有答案的标准,需要评价者根据事先设置好的评分规则,依靠自身的经验和智慧来决定学生表现的可接受程度。

评价工具的类型很多,在课程教学中有以下四种常见的评价工具

(1)核查表


(2)等级量表


(3)整体性评分规则


(4)分析性评分规则


表现性评价如何促进深度学习?


在教学中我们要践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追求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习者学习。
 


怎样将深度学习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当中,其中一个抓手就是表现性评价。怎样利用表现性评价落实深度学习呢?基于已有的研究和自己的理解,我建构了这样一个框架:


评价的三大要素都指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评价任务、表现目标和评分规则都需要保持一致性。对于高质量的表现性评价,我们建构了四个维度,十条指标:


从建构的维度和指标上来看,我们能看到高质量表现性评价和深度学习的内在追求是一致的。表现性评价应该是指向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在评价的过程中应该是更好的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而不仅仅是给学生简单的评分定级。

用表现性评价促进深度学习首先就要确保学生卷入评价全过程,一定要让学生在评价当中发挥学习主体评价主体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表现性任务驱动学生升读学习


如何让表现性任务驱动学生深度学习?首先,我们要让任务具有驱动的能力、特质。




在表现性任务的每个要素上都要求能够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

第一就是情境。让学生知道学习某一单元、主题,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具有实际作用,能解决真实的问题,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第二是角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扮演角色,完成任务,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在习题中呈现出来。

第三是受众。学生要能够得到受众在作品、表现当中的反馈。

第四是挑战或要求。在任务当中必须能让学生清晰知道他要做什么。

第五是作品或表现。让学生知道这样的任务他去“跳一跳”能够“够得着”,能够完成。


2

评分规则引领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无论在为学习的评价中,还是对学习的评价中,我们希望评分规则能发挥以下功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样的表现是好的表现?”“我现在的表现怎样?”以及“下一步要做什么?”。帮助教师做出公正的判断,做出更好的教学决策促进教师与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

评价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评价怎么样才能更好检测学生素养水平,同时更好促进学生素养的生成,应该让学生自己能够回答三个问题:

我要去哪里?


我现在哪里?


我如何缩短距离?



如果学生自己能够去回答、解决这些问题,素养的养成就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如果这些问题学生自己不会回答,素养也就不可能养成。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地回答三个问题,同伴和教师应该如何做呢?


在课堂教学当中,在教育活动的开展当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机会,还要给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支架和指导。

当有些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样去给学生提供描述性反馈,发挥课堂评价的GPS作用?这才是评价如何促进深度学习更重要的方面。评价不是给一个结果,更重要的是在过程当中促进学生学习。

这是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佟柠等教师开发出的地理学科“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的一个分析性评分规则
 


这四个水平实际上就是学生的学习进阶,就是我们的认知地图。这样的一个评分规则,构成要素包括维度、评分等级以及每一个矩阵里面的描述符。具体描述了学生在这样一个任务上素养目标的不同表现水平,以及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进阶。

通过这个工具一方面记录和衡量学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自己逐渐可以自己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让学生据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进行自我学习管理。


评分规则引领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要让学生深度卷入评价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让学生参与评分规则的制订。往往教师在备课时就已经开发出一套评分规则,但是在课堂中实施时,不应该把已经开发好的评分规则直接呈现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一起参与评分规则的制订。

评分规则事实上是在前面内容的教与学的过程当中慢慢形成的。例如学习议论文写作,前面会学习一些好的文本范例,学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和学生讨论好的议论文是什么样子。学生基于前面对文本的学习进行小组讨论和反思提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评分规则。学生只有理解了评分规则,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进行反思,达成目标。


第二,让学生有机会学习评分规则的内涵。如果学生不理解评分规则的内涵,那么就发挥不了评分规则促进学习的作用。

第三,尽可能提供各个水平的表现样例。文字的描述可能无法完全让学生理解,因此要给学生提供表现样例。教师可以在往届学生的作品或表现中挑选出与各个水平相符的样例,提供给学生参考学习。

第四,让学生运用评分规则管理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让学生能够运用评分规则这个工具管理学习,发挥评分规则的GPS作用,为学生导航,让学生根据评分规则进行自我定位,为下一步学习进行合理规划。

第五,让学生运用评分规则进行自评和互评。借助具体的评分规则,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结合同伴的具体表现,能进行比较好的描述性评价。

 
课堂评价就像GPS,引领着教与学的展开。每个教师都是质量监测员,既要学会教学,更要学会评价。教师要学会将表现性评价镶嵌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展开深度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素养。
 
作者 | 周文叶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主任、教授
来源 | 本文整理自教研网《“双新”背景下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研讨交流活动》
编辑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