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卫平:教、研、评三力合围,科学学科如何有效贯彻课标要求?

思维智汇 思维智汇 2023-03-17




新版义教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颁布,并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风向标,面对新课标,教师如何进一步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贯彻课标要求,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文中义务教育科学课程课标修订组组长胡卫平教授从课堂教学教师培训以及评价三个维度全面解读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义教科学新课标要求教学如何有效实施,为帮助一线科学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深度理解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实践提供策略性指导。




本文为思维智汇第580篇原创文章。


本文共3914字,仔细阅读需10分钟


基于素养理解,贯彻核心概念教学

1

有效实施新课标的三大核心难点

新课标有效实施的核心难点有三个:

第一,核心素养的理解。

如果核心素养理解不了,那么教学目标就无法确定,也无法在教学中突出对素养的培育。经过大量研究,我们确立了科学课程的四大核心素养,四个核心素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体现了科学课程的育人价值:


科学观念是在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原理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包括:具体观念、科学本质、利用科学观念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是从科学的视角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主要包括模型建构、推理论证、创新思维。



探究实践主要指在了解和探索自然、获得科学知识、解决科学问题,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态度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及规律,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第二,课程内容的组织。


本轮课标对课程内容的组织进行了了调整,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每一个核心概念,理解每一个学科核心概念。部分学科核心概念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原有的领域,教师需要考虑从跨学科的视角来更新、理解学科核心概念。



第三,课堂教学的实施。


介于现行科学教学中存在重视科学探究的过程,忽视学生积极主动思维这一问题,科学课程强调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学方式的基本要求,开展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2

优化课堂教学的四大建议

(1)基于核心概念确定教学目标


第一,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就是素养,教师需要系统设计学年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落实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在从新任教师到成熟教师的成长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可以从课时到单元,从单元到学年,从学年到学段逐步进阶。


第二,如果要进行单元设计,实际上面对两个问题,一个是单元和核心概念要建立联系,一个是单元和核心概念设计的学业要求要建立联系。因此,确定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素养,依据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建立具体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


第三,不同层次教学目标要围绕核心概念,相互关联、整体考虑;同一核心概念在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要体现进阶要求。



(2)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


第一,要聚焦核心概念。基于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和跨学科概念,理解教材设计,关注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的结构化,改变碎片化、割裂式的教学倾向。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在科学学科中就要把教材单元和学科核心概念建立关联,实施基于核心概念的单元教学。


第二,要进行进阶设计。把握核心概念进阶,强化学段教学内容安排的序列化和递进性,体现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本轮课程标准中不仅有内容的进阶,而且有学业要求的进阶,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进阶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


第三,要创设真实情境。突出核心概念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加强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实现学生对核心概念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



(3)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学习进阶设计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思维、合作的教学活动,渗透科学史教育,重视幼小衔接。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设计,重点要关注以下环节:


情境创设与问题提出。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选择合适的情境素材,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制作等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动机。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根据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方案,明确探究任务,注重激活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激发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动脑、经历探究的过程,既要考虑学生自主独立的学习,还要考虑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总结反思与应用迁移。设计必要环节,指导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发展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组织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实现应用与迁移,做到融会贯通。



(4)以探究实践为主要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探究和实践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要加强对探究和实践活动的研究和指导,整合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等各种教与学方式的基本要求,设计并实施能够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思维型探究和实践。


精心组织,加强监控,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和实践过程。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和反思评价等要素,技术与工程实践包括明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计划、检验作品、改进完善、发布成果等要素。


适时追问,及时点拨,激发学生在探究和实践中的思维活动。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渗透思维方法,避免程式化、表面化的说教,通过精心设问、恰当引导等方式,启发学生既重视动手操作,又注重动脑思考,实现学习结果的自我建构,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师要根据学习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明确探究和实践任务,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鼓励学生通过自主与合作方式开展活动,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支持。



倡导思行合一,系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先进的教育观念,合理的知识结构,高超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教学行为。在这些素养中,师德是首位,能力是核心。能力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呢?教师专业能力应该如何提升呢?


基于大量实证研究和课堂观察,我们提出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层级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教研与自我发展能力和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这五种能力呈螺旋式上升,形成完整的层级结构,覆盖了从新任教师到专家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



基于这样一个框架,课标中提出:从教师成长规律来讲,教师需要经历新任教师、骨干教师、专家型的教师等阶段,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目标和途径需要符合该阶段教师的特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需要系统的设计。


对新教师,应以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课堂教学培训为主;


对骨干教师,在课程标准解读的基础上,应以科学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为主。


针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我们倡导“思行合一”的教师培训模式,因为教师的学习也是一种学习,所以本质上也是实践和思维的一种整合,有效思维总是与特定实践活动相联系的。要实现理论思考与专业实践的整合,教师需要通过自主反思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专业学习中积极投入思维活动,将习得的专业能力应用于专业实践并对专业实践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反思。



课标文本中提到:要继承优秀的传统培训方法,并不断创新培训形式,注重实践、体验、参与式的培训,提倡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自主反思和行为反馈的培训方法,提升培训效果。


思维型教学强调做中学,更强调学中思,据此探索出“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境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的教师专业能力实训模式,将教师的“思”与“行”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思考与实践的反复结合,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发挥导向作用,构建综合评价体系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了要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以课程目标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构建素养导向的综合评价体系,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教学改进功能,强化教—学—评一体化:


综合评价、考试命题,以核心素养为导向;


主体多元,方法多样,以诊断问题为手段;


强化过程,重视增值,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



过程性评价倡导跨学科融合、校内外结合,体现评价的综合性、增值性和过程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以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从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学业质量标准和学业要求,让学生明确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用自评的方法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形成的原因,并通过自我反思形成更好的学习方法。


以评价改进和优化教学。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关注个体差异,根据评价结果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寻找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的原因,从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与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评价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强调主体多元,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学生等参与评价的积极性,综合利用各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强调方法多样,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整体评价相结合,纸笔测试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方法,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过程性评价的主要环节包括:


课堂评价;


作业评价;


单元与期末评价。


小学阶段尤其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对于1-2年级学生,以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主,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不进行书面考试。


作者 | 胡卫平 
编辑 | 王璐
统筹 | 孙习涵

版权说明
本文为思维智汇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