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依托课堂学习活动设计,中小学生必备的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培育?
问题解决能力是人的一项重要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是21世纪国际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重点。2016年,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明确了“问题解决”是中小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
培养中小学问题解决能力须以“学习活动”为依托,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合作学习为主要课堂学习方式,并依托水平化的层级评价标准实施课堂评价。本文着重探讨问题解决能力的本质,以及如何在课堂中设计旨在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学习活动。
周二
策略
问题解决能力的本质:思维是核心
问题解决中的“问题”不同于常规练习
2
问题解决的过程本质是思维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概念界定是:
个体在真实的、跨学科情境中运用认知过程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且问题解决方法并非显而易见,所应用的知识范围和覆盖的课程领域并非局限于单一的数学、科学或阅读等学科领域。
在这一内涵界定中,有三个基本要素:
第一,思维过程。即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思维活动,包括推理、分析、综合、表征、反思等。这也是问题解决能力的核心部分。
第二,跨学科。即问题解决能力不只是在单一的某一学科中体现,而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一般能力,也可称为综合能力,涵盖阅读、数学、科学,也涵盖其他学科、交叉学科等。
第三,真实性。问题解决能力强调个体综合运用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或具有现实情境的模拟问题,体会知识的再现与灵活应用,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和个人反思。
中小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须以“学习活动”为依托
一是目标指向。一个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向,即一个问题解决活动必须要完成一个具体任务,不能模糊不清,不能泛泛而论。
二是步骤序列。一个问题解决活动必须有层次清楚的操作序列,即完成问题解决活动的学习者必须找到能够达成目标任务的一系列操作程序。
三是思维成分。一个问题解决活动必须包含具有推理、类比等思维成分的认知活动,即一个问题解决活动是思维活动的外在表现。
学习活动设计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
学习活动设计指向学生的学
教学设计指向教师的教,主要目标是完成教学内容;而学习活动设计指向学生的学,主要目标是扩充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使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需要充分地发挥学习者的主体能动性,使其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
基于活动理论建立学习活动设计分析框架
基于活动理论的基本思想,学习活动设计应秉持几项基本原则:
第一,以目标为导向。
第二,呈现层级结构。
第三,内外化结合。
第四,工具中介介入。
第五,以问题促进发展。
学习活动由活动目标和活动方式构成
学习活动要突出情境性、互动性、工具性、表达性
第二,互动协作。
第三,工具支持。
第四,思维外化。
学习活动实践应用:突出情景性和任务性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实施流程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设计策略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组织方式
指向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学习活动课堂评价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