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新闻联播》结束后总有播音员在收拾稿子的片段?


知友 @侯振海

电视新闻的播出窗口是一个固定时长,但是新闻节目播报多一句少一句会影响节目的实际时长,为了保证节目在准确的时间点结束(精确到秒),往往会采用拉滚字幕或其他的方式调节时长,一般在 15 秒到 30 秒之间的长度,业内称为「松紧带」。


主持人收拾稿子,纯粹是给他们找点事干,这样屏幕效果比较好,不然干坐着看上去也挺难受的,直接走了也有点莫名其妙,所以就这样了。其他的「松紧带」形式还有音乐片、标版动画等。


知友 @baby民以食为天

很久以前我见过一次特殊情况,那时候还是结束时镜头投射到左上角。新闻联播结束已经到了放广告的时间了,但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电视上播放着广告的声音,但电视画面还在直播间!


只见两位主持人收拾了挺长时间的稿子,往常画面切出直播间时其实还远远没有整理完,男主持人先收拾完之后拿着文件夹头也不回地径直而去,两人没有说笑,没有唠嗑,连看都没看一眼,彼时女主持还在继续整理。


快到天气预报的时候导播终于发现了问题,把画面切到广告,后面的事就不得而知了。


知友 @张逸凡

《新闻联播》结尾主持人为什么会「收拾稿子」?——是为了镜头画面自然好看不呆板。


就这么简单?是的。与调节节目时长的「松紧带」毫无关系。


播音员在结尾收稿子的时候,其实是放片尾字幕的时候,此时,上滚字幕开始滚动,背景音乐响起,镜头拍摄的是播音员的中景画面。


片尾字幕一般飞 30 秒左右,如果在这段时间里,播音员什么都不做,笔挺地坐主播台上,面无表情目视前方,坚持 30 秒。这种镜头多奇怪啊。


所以,这个时候,播音员的话筒是关闭的,随便他们聊什么,做些动作,等耳机里导播说结束了,就可以撤了。这 30 秒,总不能做解领带、拿掉话筒这些「穿帮」动作。


最合适的,就是嘴上动动聊聊天,手上也要动,就只有收拾稿子,签名什么的。——对的,就是这么简单。


这里借用@叶秋提供的图片:



你看,是不是正在收拾稿子。如果播音员用「片尾字幕-收拾稿子」来做松紧带调节时长,那么这段「松紧带」时间,主持人喃喃低语聊天收拾稿子,背景音乐衬着,片尾字幕花了一分多钟才飞完——片尾字幕里工作人员名字再多也有限,而且原定 30 秒飞完的字幕要减速一半撑到一分钟,这一分钟就飞字幕、收拾稿子,想想都觉得尴尬。


那么高票数的答主说的「松紧带」是什么情况?


直播节目肯定有环节是作为「松紧带」,以调节新闻片播出长度不够 30 分钟整的情况。《新闻联播》的「松紧带」是什么?是结束语之前的《新闻简讯》。


「新闻简讯」是一组新闻,每条新闻一两句话,几个镜头,好多条短新闻连接在一起,如果正片播完,还多 40 秒,根据几条简讯的长度和当晚的实际需要,确定连播几条简讯。所以,每晚的简讯数目都不一样,有时可能播两条就结束了。


当然,片尾字幕也不是正正好好 30 秒整的,飞滚的速度可调节的,最后的央视 LOGO 也可以多停留几秒。


所以,最后的新闻简讯播出的条数、飞滚字幕的时间、LOGO 停留的长短,组合起来,就可以把《新闻联播》的时长准确地控制在 30 分钟整了。


当然,最重要的是靠「新闻简讯」来调整,片尾字幕和 LOGO 的调整只是几秒上下的微调。


很早开始,新闻节目的播出软件系统就有准确的时长控制功能。因为播音员的语速一般是 2 秒 7 个字左右,开场白、导语等文稿写好,就能估出有多长时间。每条新闻在配好解说词、三审通过后,长度也知道了。


就算是新闻直播开始后,还有片子没送来,大致的长度也清楚的。除了必须要播出的新闻片之外,还有若干用作「松紧带」调节长度的非重要新闻(长度 1 分钟左右)和新闻简讯(每条 10 多秒)。


甚至播音员的播音语速可以变的——在直播时,责编通过对讲告诉播音员「后面时间比较紧,稍微读快一点」这样来调节。


播音员手中的稿子有两个功能。一个是在播出新闻片时,可以再读一遍下一条导语的内容,练习一下(当然正式播导语是看提词器的)。


另一个功能是,当提词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就直接低头照稿子念,作为提词器故障的备案。


每天的稿件,从撰写、审核,都在系统中有详细的记录,谁是当值播音员,甚至那条导语是哪个播音员念的都有记录。


在直播结束后,纸质的导语文稿都没用了,可以作草稿纸写写什么的。所以电视上看到最后收拾稿子,甚至签名,都是一种「仪式」。导语文稿内容和审核签发记录都在系统里存档了,谁还要这些纸质的物件去占用档案室的空间啊。


有人说到《新闻联播》开始时,播音员会说当晚的节目长度是多少分钟,大约几点结束。这个做法的实行,还起源于一起「事故」。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地震当天,温家宝总理就马上去了地震灾区。这条新闻当天就传回北京开始做新闻片了。《新闻联播》为了等播出这条新闻,硬是把备用的新闻都用上了,最后等到片子做好、审查好待播,已经接近 7 点半了


这么重要的新闻当然要播,于是当晚的《新闻联播》就跨过 7 点半了。可是,地方卫视在转《新闻联播》都直接系统设定好是 7 点半结束,切本台的电视信号的,当然播出总控也有技术员值守。


于是当晚,大部分卫视看看还没结束,就没让系统自动切走。但仍然有好几家卫视在 7 点 30 分整准时切回自己台的信号,有个别卫视发现《新闻联播》还没结束系统切走了,值班技术员就手动切回《新闻联播》。于是当晚,有几个卫视是没有完整转播,有个别卫视是 7 点半切走后再且回来。


《新闻联播》没有完整播出,算是一个事故。但受影响的卫视也提出:你新闻延长没问题,我们跟着转,但后续版面也得被迫跟着调整的。


比如有的卫视深夜有正点的夜新闻,你 7 点 35 分结束,我夜新闻 9 点开始,而且《新闻联播》后都是大段的电视剧。


原来 7 点半到 9 点间待播的 90 分钟电视剧时段要减少 5 分钟,总不成一集电视剧快结束后提前 5 分钟切广告?


如果拉掉 5 分钟广告,那漏一赔二,赔的可是 10 分钟黄金时间的广告费啊!你怎么都要提前告知一下吧。于是, 约定好,《新闻联播》在开始时,会说几点结束。各大卫视也会在当晚版面中留足宣传片,并安排人值守。如果当晚《新闻联播》要推迟结束,就马上通知版面编排,去掉原版面中的宣传片。


特别是重大节目有直播,比如卫视的跨年晚会直播,都是在《新闻联播》后开始,晚上 0 点整倒数,所以必须准备 1、2 个 5 分钟左右的节目,万一《新闻联播》要延长,这些节目就会被拉掉。


2014 年 12 月 31 日晚的《新闻联播》就是 7 点 35 分结束的,所以当晚卫视有直播,就肯定有一个节目在 7 点多被通知不上了。有了这样的沟通协调机制,这种重大日子《新闻联播》延长也慢慢成为家常便饭了。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这些会送命的小事,也许你和你的家人每天都在经历。

哪一瞬间让你发现富贵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寻找汤兰兰?你还记得白冰冰吗?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大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