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自制力怎么办?没有就没有呗!不碍事



自控力极差的人如何自救?


知友 @秋霜色(60000+ 赞同):


一、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况且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二、要战胜的是习惯背后的敌人——即时满足感。


三、能改变一点点也很了不起。


去年立的 flag 还没完成,就要做新一年的规划了。身体还没适应安逸的长假带来的时差,想到新年列的一大堆目标和去年多次搁浅的计划就疲惫不堪。


战胜拖延症,通往更积极向上的生活,真的挺难。


但你有没有想过,是不是对自己太苛刻了?


来源:《生活大爆炸》


 1 

自律的学霸也会受到拖延症的困扰


很多人觉得自己计划完不成,拖延,生活中养成种种恶习的根源在于自制力不强,以为增强了自制力,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这个想法是错的,自制力并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讲一个哈佛学霸的故事#


故事主人公叫 Tal ,是哈佛大学心理系大三的学生,同时也是学校壁球队的主力。他每天很早起床去跑步,然后去学校,一天的课程结束后,他会去球场和教练进行常规训练、打比赛,在此之后,他会去健身房健身,然后回家,做作业,看书学习,睡觉。日复一日,从不间断。


于是大家纷纷认为 Tal 是一个高度自律的学霸。Tal 也是这么看待自己的,直到寒假到来。


作为学霸,寒假当然不会满足于过过圣诞节,Tal 打算预学两门下学期的课,完成一个 Research Project,并且平均每天保持 1 小时以上的锻炼。结果,Tal 只在头两天看了 10 页书,加起来锻炼了一个小时而已。


这个故事出自哈佛的 Tal 教授,他在广为流传的《积极心理学》课程的第 11 集讲述了这个经历。


#「成熟体学霸」和「幼年体学霸」#


Tal 教授用亲身经历证明了,在寒假计划这种事上,学霸和普通人其实有着同样的困扰。


有人会说 Tal 是个例,但不是的,我的很多朋友都是学霸,即使是在 MIT 念 Phd 的哥们,也会面临在家睡到中午起不来,学习计划迟迟无法落实的问题。


来源:《我爱我家》


当然,还是有人会举手,说不对啊,我就认识那种寒假计划很充实,还全都落实了的学霸!对,没错,我们姑且把这样的人称之为「成熟体学霸」,把前面那些计划泡汤了的称为「幼年体学霸」


在你们见到的那些学霸里,相当一部分仍处于「幼年体」,仍会和普通人一样,受到自控力和拖延症的困扰。


那么问题来了,「幼年体学霸」是如何成长为「成熟体学霸」的呢?


虽然计划泡汤了,学霸毕竟是学霸,很快展现出了他与普通人的区别:


普通人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制订新计划 -> 继续失败


学霸是这样的:计划失败 -> 沮丧 -> 骂自己一顿 -> 深度思考计划为啥失败 -> 改善问题 -> 制订新计划


当然新计划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失败之后,学霸会重复上述流程。久而久之,新计划中失败的越来越少,成功的越来越多,学霸也实现了幼年期到成熟期的进化。



来源:《河神》


那么为啥计划会失败呢?明明学霸们平时是拥有高度自控力的,难道到了寒假自控力会失效?这就要说到自控力的假象了。



 2 

   困扰你的是自控力的假象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高考前是自己学习力和自控力的巅峰,那时候每天都要做好多题,学到很晚,但第二天还是精神抖擞,继续奋战;上了大学之后,时间宽裕了,反而变得懒散了,没有之前学习的劲头和毅力了,到了假期更是懒得一发不可收拾,熬夜看剧、晚睡晚起、暴饮暴食那都是家常便饭。


来源:《King of the Hill》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时间越宽裕,自控力就越薄弱?这显然不科学。那就是因为时间越宽裕,我们越容易懈怠和堕落?但这是结果,并不是原因。


我们以为自己的自控力曾经很强,上大学后变弱了,放假后则因为懈怠愈发孱弱——这其实这个假象。那真相是什么?


Tal 老师为我们揭示了两个真相:


一、保证我们高效运转的其实是习惯,而不是自控力。


想想在高考之前的那种紧张的学习氛围里,我们被动的养成了很多习惯——每天规律的上课、自习、吃饭和睡觉,我们目标明确——每个月、每个星期乃至每天复习什么,老师们都替我们安排好了。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就像你每天早上起床都会自动去刷牙一样自然。


来源:《春风十里不如你》


你想想想你起床后刷牙的过程:穿衣服,拿起杯子和牙刷,走到卫生间,接水,挤牙膏,开始刷。


即使你可能还睡眼惺忪,但这一套流程你仍然能精确无比、毫不费力的执行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一丢丢的自控力吗?基本不需要对不对?


所以高中的那些学习,其实并不需要太多自控力


当你进了大学,课程安排变得自由了,你丧失了那些被动习惯,开始自己规划学习和生活时,才是需要自控力的时候。而此时,很多人不得不面对第二个真相:


二、人的自控力是有限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控力和肌肉力量一样是有限的。


想象下,当你搬宿舍、或是换教室时,你把一摞又一摞沉重的书本,吃力的地从这个屋子搬到那个屋子之后,你双臂酸软,腰酸背疼,严重者可能连一杯水都举不起来——因为你的肌肉力量耗尽了。


自控力也一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桌上昨天新买的一大堆零食,双十一淘宝主页玲琅满目的商品……我们要反复抵抗这些诱惑才能专注于那些重要的目标,比如学习和减肥。


每拒绝一次诱惑,你的自制力就消耗一分,如果面临的诱惑太多,总会有一个时刻,我们会累到无力抵抗,任由暴饮暴食、刷爆淘宝、熬夜看剧这些行为支配我们的生活。


当然现实没有那么可怕,肌肉酸痛过两天会恢复,自制力嘛,你睡个好觉也能回归正常。然而,生活中,我们面临的诱惑如此之多,靠后天锻炼出来的自制力也依然会不够用。


来源:《海绵宝宝》


另一方面,就像上面讲到的第一点:无论是校园里的「成熟体学霸」,还是社会里的精英人士,其高效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像我们往常以为的那样,依赖于强大的自制力,而是得益于后天构建起来的习惯体系。



 3 

习惯背后的敌人:即时满足感


很多人都想要减肥,想要健身,但大多数人的状况是:决定要减肥或健身后,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买了一堆装备,办了几千块的健身卡,却在去了不到三次后,将这些东西都束之高阁。


为什么建立一个锻炼的习惯这么难呢?因为太多人不了解习惯背后的原理,更重要的原因是,太多人太急了,太想在短期内看到显著的改变。


是的,我们都希望一夜暴富,一朝成名,都喜欢看「穷小子白手起家创业成功,一年变身亿万富翁」、「胖女孩半年瘦身八十斤俘获男神芳心」的故事。


但这些不是我们的错,我们之所以天生短视,喜欢即时的反馈和满足感,是因为大脑里,住着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在捣乱。首先你得意识到它的存在,然后才能战胜它。


在几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茹毛饮血的时候,资源稀缺,吃了上顿没下顿,大脑需要持续的分泌化学物质,它们促使人们去寻找并摄入食物,热量越高越好,把自身的脂肪储存的越多越好;如果不是这种机制,人类很可能存活不到今天。


可我们不是原始人,我们进化出了更高级的控制单元,所以我们学会了计划,学会了为达成长期目标放弃短期利益。


但原始的那部分大脑并没有消亡,它依然在时刻争夺着身体的控制权,促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寻求即时的满足感。


来源:《天真与闪电》


 4 

重新认识一下「习惯」


习惯的养成,依赖于四个部分:触机(cue)、惯性行为(routine)、奖励(reward)和信念(belief):


一、触机:


即触发习惯的原因,你可以想象成手枪的扳机,按下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习惯的触机有很多,可能是时间、地点或场景。


你早上刷牙的触机是起床这个动作;有人习惯睡前刷微博,那么触机可能是你躺下来盖上被子。触机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决定习惯好坏的,是它引发的惯性行为。


二、惯性行为:


之所以叫惯性,是因为它是无意识的,比如睡前一定要刷一下朋友圈。在建立新习惯的过程中,我们的自制力,就用于修正那些引起拖延的旧行为,将其替换为新的惯性


在更正坏习惯时,你需要格外留意引发它的触机同时关注自己的行为,不断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


这一步是最消耗时间和精力的过程,可能要与旧习惯反复拉锯,因为良好惯性行为的建立不仅需要有自制力去克服旧的行为,还需要在行为结束时获得正向的反馈,也就是下面要说的「奖励」。


三、奖励:


这是习惯养成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往往被人们忽略。为什么坏习惯容易养成且难以改变?因为它们的奖励往往即时而明显:打游戏、刷网页、吃零食这些哪个不是这样?好习惯难以形成,也恰恰因为短期的奖励不够明显。


背单词、健身、练书法这些行为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有些人天生能从过程中获得精神激励,但很多人不行,那我们需要人为地赋予自己奖励:比如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时不时发个微博鼓励下自己、达成一些小目标时吃顿好的庆祝下等等。



来源:《加速世界》


关于奖励,我想提供一种思维:积极的、开放性的、成长性的思维。即多去看看那些享受学习、享受健身的人是怎么做到这些事情的,尝试去学习他们的方法,把目光放在积极面上,而不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行,觉得自己做不好


四、信念: 


这是支撑你建立习惯的内在动力:你想要每天背单词,是为了干掉英语考试;你想要学会弹吉他,是为了能在各种晚会上一显身手;你想要规律饮食、早睡早起,是为了身体健康;你想要健身减肥,可能是想俘获女神/男神的芳心。


总之,你是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信念能让你在养成好的习惯时获得精神上的正向反馈,同时,你的信念越强烈,就越能忍受改变过程中的痛苦与反复。


来源:《白夜追凶》


 5 

保持好心态,

别对自己太苛刻


一、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


大家都是普通人,承认这一点没啥可耻的。建立习惯也好,培养能力也好,都跟锻炼肌肉是一码事:你今天只能举 30 斤的哑铃,下周你最多举 35 ,你不能说明天我就要举 60 斤。


承认自己一口气吃不成个胖子,敢于面对现实,也是成熟的标志之一,不是吗?


《积极心理学》中的建议是:对于一般人,一个月能建立一到两个习惯就很不错了。不要太贪心,你真能做到,一年下来至少养成 12 个习惯,你能够爆掉大多数人了。


二、少一些苛责,多一些鼓励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太过于强调严格自律和自我批评,却很少教我们如何鼓励自己。太多人放弃改变,是因为在反复的失败后,用批评和苛责扑灭了自己内心的火种。


计划失败了,大多数人会羞愧,会痛苦,会责骂自己。但少有人去安慰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你是个普通人,你总会有脆弱的时候」;少有人像鼓励朋友一样鼓励自己,跟自己说「加油,还有机会,来!想一想下次怎么可以做得更好」。


真的,在与欲望和弱点搏斗的过程中,我们大多数时候是没有队友的,你只有自己给自己打气。




三、行动起来,从现在开始


无论你苛责还是鼓励自己,最后引发改变的,是行动。想做什么,现在就开始做吧,不要等到以后。


在我的认知中,90% 的「明天再说」等于「明天就忘」。想看书的,今晚睡前就拿起来,哪怕只看一页;想锻炼的,今天就蹦跶起来,哪怕只是一组 4 分钟的燃脂训练;想学画画的,今天就画起来,哪怕就画一个水杯。


只要你做了,无论多少,你都是在行动,都是改变,而如上一点所说:再微小的改变,都值得褒奖。


Incremental change is better than ambitious failure.
逐步的改善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癌症早检查就能早发现早治疗?未必哦。

2018 年后,你还会回到北上广深吗?

抗日神剧这么「雷」,考虑过革命先烈的感受吗?


文末彩蛋


长按扫码关注「知乎实验室」,的回复「情书」即可定制你的专属情书,给他,给她,给自己,都是惊喜!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