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现在赚多少钱,40 岁以后才能财务自由?


欲望与收入达到平衡就自由了。

知友 @严华昇


知友@幸运星

我身边就有不用上班、财务自由的人啊,说说他们的情况。


我的前房东,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家里几套房子,大上海的房租足够他们花销了。丈夫喜欢做皮具养花草,妻子喜欢打麻将和旅游。上海的冬天潮湿阴冷,他们俩就搬到三亚住几个月,等到天气暖和再回来。

我的乐友、忘年交—— K 叔,做艺术品投资的。我们结缘于都喜欢拉赫玛尼诺夫这个作曲家,经常结伴去上海交响音乐厅听音乐会。

我俩作为乐迷的差距在于,同样是喜欢国外的指挥和乐团,我只能等待乐团访华的时候,省吃俭用去听一场;而财大气粗的 K 叔,可以直接飞去欧洲听。

再比如我母亲那边的亲戚,一对生活在小城市的退休职工,养老金过日子,过得也很开心。

上面三个例子,都是财务自由。虽然他们的收入不一样。

一、什么是财务自由?

财务自由,就是指被动收入>花销。

这就又引出了一个新名词:被动收入。

什么是被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你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就可以自动获得的收入。用大白话讲,就是咱们「不劳而获」的那部分收入。

比较典型的被动收入有:

  • 房租

  • 出书的版税

  • 投资收益

  • 退休金等等


所以说财务自由是个因人而异的名词。花销少的人,靠每月三千元的退休金就能财务自由。在北上广租房打拼的白领们,可能月入一万才达到温饱水平。

说说几个不同级别的财务自由:

1.  便利店财务自由

拿我来举例。我小的时候喜欢吃零食,那时候觉得:如果能每天去小卖部买一瓶饮料和一包零食,就是非常幸福的事情了。

而当我上班以后,走进上海街头的便利店,可以闭着眼随便拿零食去结账。也算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这就是实现了「便利店财务自由」。

2. 超市财务自由

过年回家的时候,陪我妈去超市。她要仔细比较货架上商品的价格,我嫌耗时间,就和我妈说:超市里的东西咱随便拿,我负责结账。

说出这句话的我,实现了「超市财务自由」。

3. 京沪租房财务自由

便利店财务自由和超市财务自由,都是比较低级别的财务自由。而那些需要花更多钱的财务自由,我可能就实现不了。

比如我在上海租房子,得按着预算来,特别高档的小区自然是租不起的。而跨国企业外派到上海的高管,每月有三四万的租房补贴,看中上海哪个小区好就住那里。

外企高管有「京沪租房财务自由」,而我显然没有。

4. 京沪买房财务自由

花钱的手笔再往上,比如马云爸爸,只要他想,在京沪可以随便买看中的房子。

马云爸爸有「京沪买房财务自由」,而我们普罗大众显然没有。

二、如何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实现财务自由有两个方法:

一是增加被动收入。
二是减少花销。

1. 如何增长被动收入

当作家的,写出畅销书,书卖得好就会不断再版,这样就有源源不断的版税收入;如果小说被改变成影视剧,那收入就更多了。

做科研的,手握牛逼专利,也有可观的被动收入。

身家几千万的土豪,可以投资信托——一种投资门槛高、曾经号称刚性兑付的投资工具,用很低的风险获得年化 10% 的收益。一千万投信托,一年的收益就有一百万,已经秒杀了大多数上班族的收入。

对于我们大众而言,在四十岁以后最主流的被动收入来源,应该就是房租了。不过如果买在小县城,恐怕也很难租出去,还是得买在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才行。这方面,我前面提到的前房东就是典型的例子。

2. 如何减少花销

为什么我们不论收入多少,总是感觉钱不够花?

因为我们收入增长和财务累积的速度,远远跟不上我们消费欲望增长的速度。

一个白领月入三四千的时候会去沙县小吃用餐,当她月收入增长到一万多的时候,肯定不会再吃沙县了。

一对出身小城的情侣,在北京上海求学工作、扎稳脚跟后,月收入从一万涨到两万,还是买不起上海的房子。如果在老家供一套房子?那就很轻松了。

所以如果你愿意缩减花销,那么较低层次的财务自由——比如我前面说的「便利店财务自由」,是很容易做到的。

知足常乐四个字,看似简单,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

3. 实现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看完上文,我想你一定明白,这是个没法落实的数字。每个人的消费欲望都不同,货币贬值的速度有多快我们也不敢下定论。

只有一点是肯定的金律:那就是要有理财规划。

三、为什么要做理财规划?

为什么要做好理财规划?因为我们在每个人生状态的经济情况都是不同的,多数人都会面临职场竞争力降低、年华老去的那一天,我们需要为以后的自己做好准备。

1. 初入职场时

初入职场时,收入小,花销小。

这一阶段的要务是提升自己,你工作第一年再如何节省存下的钱,可能都不如你工作几年以后的月薪。

2.  职场上升期、组建家庭

这一阶段,收入提升,花销也提升。

特别是组建家庭后,房子的月供和小孩的养育是两个吸金的大户,虽然收入一直在上升,但是存下来的钱也不是很多。

好在这个时候还年轻,身强力壮的,积蓄少也不用担心。

3. 家庭稳健期

这是一个家庭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家庭的收入达到顶峰。小孩逐渐长大,直到他独立工作生活。

当初买结婚时买的城郊小户型,贷款早已还完,同时还置换到了城市中心的豪宅,可能拥有多处房产。

身体还算健康,没什么大病。

这个时间段是财富积累的黄金期,为下一人生阶段做准备。

4. 人生暮年期

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不再的事实,再几年后,进入退休生活。

财富不再有大幅度的增长,但是随时年龄的增加,维持健康的支出却越来越多。

这时候就要靠在上一人生阶段存下来的积蓄,加上合理的理财投资,来安度晚年生活。


五、总结


财务自由的真谛是被动收入和消费欲望达到平衡。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城市的房产和理财收益是获得被动收入的方式。


年轻时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做好理财规划。


知友@场长

其实哪有什么真正的财务自由,在我看来,这就是个伪命题。


一、我们先来看看财务自由是怎么定义的。


财务自由指的是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大于等于你的日常开支。也就是说,你不再需要为了钱而去工作了。


所以,财务自由其实很容易达到。比如你是单身汉,一个月 3000 就能活下去。如果家里给你买了房子,那你只靠出租房子就已经达到了财务自由。


你可以随心所欲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还不能是花钱的游戏),但你也仅仅能获得宅的自由。


你不能交女朋友,你不能和朋友出去吃喝玩乐,你不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是你想要的财务自由吗?


二、为什么我说财务自由是伪命题?


因为你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得有尊严,有相对更多的自由,就不能拥有太少的钱。


否则一场大病,一次事故,就能让你失去自由。这种自由是脆弱的。


所以我们会不断追求更高阶的财务自由。


但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你的事业、地位、实力都随之上升,而与之相伴的是,你的牵挂与压力会越来越多,你的野心也会越来越大。


你是停不住的。


就拿我来说,以我目前的经济情况,早就可以实现比较高程度的财务自由了。但我却比以前更累、更忙,而且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


我有家庭,有公司,我的工作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了。公司里有很多年轻人,我能从他们的目光中读出梦想,或者说是野心。他们为公司的发展添砖加瓦,倾注心血,付出肯定会希望有回报,他们也是希望能借公司成就自己。


而我,对他们负有责任。


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梦想和野心,我不会甘心就此庸碌一生。但我如果选择这时候隐退,不仅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也是不成熟的做法。


不成熟的人,身体自由了,心灵也不会自由。


就我认识的不少身家亿万的朋友,他们也都不比我轻松。其实谁不想放下一切到处游玩?但他们已经不仅仅是孑然一身了,他们有家庭,有员工,甚至家族里的后辈也都靠其余荫。




有调查显示,36.6% 的中国企业家「睡眠表浅,缺乏深眠」,超过七成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


吊诡的是,我们为了实现自由而去赚钱,但赚到的钱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不自由。


自由,谈何容易。


三、


高票答案都在说,财务自由重点在于克制自己内心的欲望。这道理没错,我也认同。


但那是对我们这种三、四十岁的,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资产的人来说的。


你对刚毕业的年轻人这么说,是不合适的。


年轻,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但又充满了可能。这正是去追求去拼搏的年纪,而适当的欲望,是让他们奋进的绝佳动力。


道家哲学里讲究大道至简,但前提是你得有过「繁」。本来就一无所有的你,谈何简化?


很多观点其实我都不认同。有文章说,要劝大家减少不必要的社交,让自己更多时间用于提升自己。


这道理你说错也没错,但那是对于已经在社会上有了一定工作经历,有了一定的人脉的人来说的。


他们的微信可能有数千人,经常需要应酬,这种人当然需要减少不必要的社交。


但刚毕业的年轻人,他们的社交可能仅限于家人、老师、同学,以及游戏里认识的几个网友?


你还让他减少社交,多回家看书,这不是扯淡吗。


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反而应该扩大社交面,多去认识一些厉害的人,这样才会出现更多的机会。要知道,在职场上,自己努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有人带你,这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


没钱的你劝他减少欲望,没朋友的你让他减少社交。


何其荒谬。


所以,我建议年轻人应该去努力追求财富,你有欲望不是坏事,这是很好的动力。


四、


说回问题,虽然我说得有些悲观,但相对的财务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也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虽然财务自由不会给你真正的自由,你不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你可以有底气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它可以给你保障,给你安全感。这也是这个概念如此流行的原因。


题主问,现在赚多少钱,40 岁以后才能财务自由?


其实并不光光是钱的问题。


财务自由指的是,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大于日常支出。


那有哪些被动收入呢?


常见的有:出租物业、低保、退休金、股息或分红、银行存款利息、作品(书、摄影、音乐、绘画等等)版税、个人博客或自媒体的广告收入、出租专业资格或学历等等。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你可以尝试业余时间创作作品,或者经营自己的自媒体账号,或者是去考个证挂靠。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努力工作,然后存钱


我知道现在月光族很多,但这真的很不好。你必须要能存钱,这是以后一切的基础。你想滚雪球,但首先必须得手中有雪球可滚。


无论你是想理财,还是炒股,还是投资,还是以后想创业,前提都是存钱。


存钱,某种程度上,也能给你带来类似「财务自由」的感觉。也就是,安全感和保障。


比如你不喜欢一份工作,你可以辞职,因为你有存款可以让你不工作也能活一段时间。那么这段时间你就可以安心找自己喜欢的工作,甚至干脆就放一段时间假,去到处走走,过一种不一样的人生。


当你手上的存款越来越多了以后,你可以考虑理财,比如拿出一部分钱来买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甚至你也可以拿出一小部分钱来炒股。


但一定要记住,你需要有足够的钱拿去存起来,以保障你就算投资失败,本金亏完,也不会睡大街。


所以我不建议新手去碰股票。因为他们很容易就把手头好不容易存的一点钱,全部投进去炒股。这是非常不理智的。


存款才是你们以后要实现财务自由的根本。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想是的,靠一个点子就能融资数百上千万,一夜暴富;想靠炒股暴富,牛市的时候就有大批奋不顾身冲进股市的人,连上班都在炒股,甚至还有专门辞了工作在家炒股的。


也许你会说,你看不是有人成功了吗?他们能成功,凭啥我不能呢?


如果你这样问的话,那么说明你连最基本的幸存者偏差都不懂,连概率都搞不明白,就这样还是别去创业或者炒股了,那就是去送死。


而且,最近爆出的 98 年 CEO 事件,千万融资的背后,是不成熟的团队,是毫无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是噱头,是炒作,是种种的问题。


你,还羡慕吗?


五、


很多人都说想要自由,但如果给他完全的自由,那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也意味着无限的不确定性。


相信我,大部分人会犯晕的,他一步都迈不出去。


因为,他们是真的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需要别人告诉他,你要干什么。


所以在我看来,只有真正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坚定执行的人,才能拥有自由。


如果你想做某件事,其实并不需要你先实现财务自由,你现在就可以开始做。真正的强者,是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又同时把钱赚到了。


而总是畏首畏尾,瞻前顾后的人,无论赚多少钱,都不会拥有真正的自由。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若一辈子没有赚大钱、当大官,活着能算有意义吗?

说自己怀才不遇的人,很有可能本身并没有什么才华

没有自制力怎么办?没有就没有呗!不碍事


文末彩蛋


长按扫码关注「知乎实验室」,的回复「情书」即可定制你的专属情书,给他,给她,给自己,都是惊喜!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