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官儿审犯人,要喊「威……武……」?
知友@豆子
升堂的时候,皂隶们的确要一齐喊,但喊的不是「威武」,具体喊的是什么,待会儿再说。这是堂威的一种,目的是为了震慑堂下之人。与惊堂木一起使用,效果更佳。
现在的「惊堂木」是这样的:
法官是在审案,下头总有乱插嘴的。「当」一下,胡逼咧咧的就住嘴了,它起到的是这么一个效果,等于老师的黑板擦。
古代百姓告官,多数人的确是一点儿流程都不懂的,到了堂上就大呼小叫,摁都摁不住。因此就需要皂隶配合施威,当然也有故意吓唬老实人的意思。在惊堂木之前,云板响,堂威震,官员现。
喊什么呢?
这边喊的是「无恶」,那边喊的是「恶无」。彼此接应,面无表情。因为读音相近,所以听起来很像「威武」。多数人也不知道他们喊的是啥,听着像「嗷呜」,「嗷」要短,「呜」要长。还要「呜嗷」,「呜」要短,「嗷」要长。
有的小说中将升堂的堂威写作「噢」,其实里面也是有腔调的。这是升堂时候的堂威,震慑彪民、屁民以及刁民。但你要理解,你再嗷呜,人家不知道你的规矩,也就无从遵守。因此光喊堂威也是没用的,要把话说明白。
惊堂后,犯人开始哔哔叨叨大呼冤枉或者要卷别人,官员就要告知:「我问你,你再说,我不问你,你不许说!听到了么?」此时是个关口,有个堂威,一齐喊「嘎」。(《老残游记》)
不懂的,吓一跳。哈哈,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当然还有其他堂威,比方说在公共场合爆粗也是不行的。清代小说《案中冤案》里,十来岁的小吉祥当堂指认嫌犯,他大声地对法官说:「当初我爸爸,是叫这个屌日(囚攮)的给害了!」当然这是他正常的,发自内心的控诉。但堂上不允许这么说话,所以皂隶们立即给了个堂威,搞得小吉祥「两只眼睛,瞪得像铜铃一般,话也说不下去了」。钦差很无奈地对那群皂隶说:「你们不要吓唬他。」然而他并不是吓得,而是闹不明白这群人怎么又在乱叫。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文末彩蛋*
思考问题没有效率怎么办?长按扫码关注「知乎实验室」,回复「思维导图」即可获得获取思维导图的使用技能哦~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