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梁山小兵的视角来看,《水浒传》故事是什么样的情节?

知友@甘棠

(一)

亲大人慈鉴:


儿一切皆好。饭一顿能吃三碗,觉也睡得,绵衣绵被有头领分发,厚实暖和,是新绵。儿在灶上每日只轮一班,工友都和善,不受苦。


大哥在家主理内外,辛劳甚多,儿不能在膝下分担尽孝,惭愧无地。


天子降恩,招安大事后,有望除儿罪籍,归乡之日不远。母亲万万保重身体,不可劳神挂念,儿定尽早还家相聚。


头领待下宽厚,见儿勤勉,赏西域进来红枣十斤。念母亲喜欢,特伴信寄来。


男李二叩禀


(二)

长兄如晤:


自弟获罪远走,家中全赖大哥主持,辛苦实多。


梁山后有一块旱地,土质不错。弟几年前种枣树三棵,两棵被军师火攻烧坏半边,救不得活。剩一棵今年夏天结实,滋味甚好。寄来敬奉母亲大哥。


母亲眼疾如何?千万劝她少作针线。有缝补事可劳烦间壁王大娘,事后酬谢便可。大哥右腿冬天也需保暖,不宜冒寒劳作。弟已经求安头领写了两张药方在此,压在枣底包裹里,按时可煎药服用。包裹里还有金酒壶一个,并碎银三两,兄可收做家计使用。


老朱是宋头领带上山的庄客。宋头领每每使他往家里送信并节礼。弟私下求了,相帮顺道传递这些。兄可用心治办酒席,款待老朱。但银两不必再给,弟来前已送过他人情。


贤侄四喜课业如何?身体壮实否?望能早成大哥膀臂,略减辛劳。


春夏雨水勤,翠娘坟上怕有迁动,还劳大哥照看修筑。


弟在山上一切皆好,朱头领还不亏待我们。但山头人越来越多,吃饭多,来刮油的也不少。弟每日不好得罪。近来烧柴屠宰太多,后腰时有疼痛。幸好招安老爷年底便能上山,弟还乡之日想来不远。


弟李二谨启


(三)

贤弟如晤:


来信均已收到。母亲身体康健,每日按方煎汤送服,今冬眼疾大有起色。红枣母亲已吃尽,十分欢喜。家中柴米充足,过冬绰绰有余,弟可放心。


今年田赋极重,尤甚弟当年在时。幸好今年新派了一个村吏,为人宽厚,不太盘剥刁难,愚兄在家中不受欺负。当年如果是此人主事,想弟也不必因税赋起争执,远走受苦。


愚兄一生无子,必待四喜如亲生,供养念书。四喜聪慧肯用功,先生平日夸奖不少。专望贤弟回来亲见。


弟媳阴居安好。愚兄常带四喜祭拜,弟可安心。万万小心侍奉头领。


愚兄李大谨启


(四)

李大哥:


招安的老爷上月来梁山降旨。吃了一顿饭,酒喝多又吹不惯山风,拉了肚子。老爷变色,咬定有人下毒。头领传出来要给老爷赔罪,李二当日已被杀了。留言嘱咐要请大哥带老人小孩搬到邻县,走得要快。宋头领老家离咱不远,怕再追究你们。再有老夫人天年决不能知道此事,望大哥替隐瞒。


李二听闻招安后要替朝廷打仗,嘱消息传到时只对娘说他在梁山看守空寨,每日烧火做饭,不上战场,请老夫人放心。


另嘱四喜书要读好,全托兄长费心。要打处一定狠打。四喜从此是大哥之子,长大也不必告诉其他事。


随信寄过来遗物:棉被一条,银筷子一双,裹金柄短刀一支,银十六两。


李二走得快,未多受苦。


节哀顺变。


朱四


热评:


@特例的猫

这个很明显是代笔先生写的,我甚至脑补先生一边写字,一边将口水话翻译得文雅一点。


@甘棠

这是代笔。看兄弟间的家书,都是句子雅但是意思俗,语序也十分混乱,这都是口语讲述的特点。先生润色只能润色句子,但不会改变「饭能吃三碗」这些意思。


第四封是朱四写的,身为大户人家庄客比农民李二多一些受教育机会,可以勉强亲自写信,但写得一般。抬头和落款也是直接写称呼不写敬称,都是事情紧急和朱四本人水平有限的缘故。


@水镜月

四喜是弟弟的儿子。弟弟老婆死了,自己上山,把儿子就交给了哥哥抚养,当哥哥的儿子。他希望哥哥待儿子如亲生,所以在信里称「贤侄」。


@去由

我觉得是小人物的友情和人情。就是朋友替带东西,所以请大哥招待好。但是人情钱也要算清楚,弟弟在梁山上和他有人情往来(这笔人情弟弟是还了的),所以怕哥哥另外掏钱。小人物感情归感情,但是因为知道钱来之不易,也怕家里不明就里浪费了。这是精细处。


@牡丹牡丹

「走得快,未多受苦。」


这几个字真好。小人物浮浮沉沉一辈子仰人鼻息,生死存亡全在头领一念之间,临死时未多受苦便是一辈子修来的福。更何况这也未必是真的,也许写信人心怀善念,想安慰却也无从开口,长叹一声挥笔未多受苦四字。至于是真是假,写信人意在宽慰,读信人也不忍多问。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古代平民寄信有多难?

如果不停给地府烧钱,地府会通货膨胀吗?

如果郑屠切了十斤寸金软骨,那鲁智深还会提什么要求?


文末彩蛋


思考问题没有效率怎么办?长按扫码关注「知乎实验室」,回复「思维导图」即可获得获取思维导图的使用技能哦~

本文内容来自知乎 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点击阅读原文,发现更有趣的「知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