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D&G 创始人致歉声明中所说的「文化理解偏差」?
D&G 辱华事件最近霸占着各大网络平台的热搜。很明显,设计师和品牌都为这种自取其辱的行为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今日,D&G 的两名创始人发布视频致歉,称:「面对我们在文化上理解的偏差,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
他们口中的「文化上理解的偏差」,其实是自诩为「强势文化」的一方对另一种文化的「刻板印象」。比如,D&G 官方宣传片中「细长凤目」的模特形象,很明显是对东方审美的「刻板印象」。
D&G 创始人说,「一直以来,我们对中国的热爱一如既往。无数次的造访,让我们更加深爱上中国的文化。」
但热爱的前提是了解。小室希望从东西方审美标准这一角度出发,探究一下「文化上理解的偏差」这一点。最后,我们还提供了一个优秀的案例告诉 D&G 团队,一个尊重中国文化的宣传片是什么样的。
中国人刚见到白人时,觉得他们是红毛绿眼,各个像猴,人人似鬼(赤须碧眼,状如猕猴,形似罗刹),所以欧洲人在中国才有了鬼子、鬼佬、鬼仔、鬼妹、老毛子、罗刹等绰号。
中国人之所以后来改变了对白人的看法,主要是受了文化的影响,而这又涉及审美的另两个大问题:人类审美的转变和现今世界审美的趋势。人类的本能不是绝对的,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文化。
以中国为例,由于地理位置和中原文明的强势,中国本土逐渐发展出一套独特的,以中国古人体貌特征为基础的审美体系,并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细长凤目&圆润小嘴
细长的凤目和圆润的小嘴长期以来一直被中国人视为美的标准。例如,我国古代特别是汉唐的塑像和绘画里大量充斥着凤目小嘴的帅哥美女。
汉代俑人(汉代工匠在铸造这些俑人时,有意将他们的眼睛拉长,而不是变大。)
汉代壁画里的帅哥美女都是凤眼,正所谓「目细而长者,秉性必柔」,「目善动而黑白分明者,必多聪慧」。
其实,我国古代也有大眼睛的帅哥美女,也有高鼻深目的白种胡人。但由于中原文明的强势地位,他们并没能改变我们民族的审美标准。
甚至到了「杏眼(眼角圆润的圆眼)」流行的明清,凤目依然没有过时,仍被当作美女的标准之一。比如,薛宝钗是杏眼,而王熙凤就是凤眼。
兵马俑中的大眼睛帅大叔(他的眼角还是被有意地拉长了)
汉代壁画里的大眼睛美女(虽然眼睛还是细长,但比别人大了很多)
唐三彩胡人俑
欧美风
然而,到了清末民初,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近距离接触时,情况就发生了逆转。由工业革命武装起来的西方文明把古老的东方文明「冲了个七零八落」,东方的审美标准开始快速「衰亡」。
这一点只要看看日本明治时期和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中日文化人对本国审美标准的批判和对欧美审美标准的推崇,就能深有体会。
此后,凤目小嘴(中国及整个东亚)、假眉黑齿(日本)、点唇红腮(韩国朝鲜)全部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的东亚,是小脸、大圆眼、高鼻梁和性感大嘴的「欧洲风」世界。
D&G 中国区前代言人与宣传片中的模特形象大相径庭,这一点很有趣。
中国以及东亚审美的转变足以说明文化在人们审美中的巨大作用。而且,文化的可怕之处还在于它无孔不入,尤其是强势文化,它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观念,使人们产生认同感,其中自然也包括审美认同。
「强势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
这一点在美国著名的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里得到了充分体现。
上世纪 40 年代,黑人心理学家克拉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一些 4 到 6 岁的孩子在一黑一白两个玩具娃娃中选哪个漂亮,哪个丑陋,然后问他们哪个娃娃是好娃娃,哪个是坏娃娃。
结果发现,不仅白人孩子都认为白娃娃好看,黑娃娃丑陋,白娃娃是好娃娃,黑娃娃是坏娃娃,而且绝大多数黑人孩子也持同样的观点。但问黑人孩子哪个娃娃更像他(她)时,他们又会指向那个「又丑又坏」的黑娃娃。
美国著名的玩具娃娃实验(图中的成年男子就是克拉克)
这个实验结果让美国社会大为惊讶,很多人都表示不敢相信和心碎。特别是当看到实验录像最后(后来类似实验的录像),一个黑人小女孩在回答「你像哪个娃娃?」时,用手指向黑娃娃,然后犹犹豫豫地说:「像那个……坏娃娃。」一些人甚至当场泪流满面。
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清楚地表明,在一个白人文化占据主导的社会,即便是刚刚形成自我认同感的孩子,也会产生自我否定和自我厌弃的矛盾心理。
需要指出的是,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在西方一直是被用于研究种族心理和社会心理,几乎没有哪个严肃的学者用它分析不同种族的相貌。
但在亚洲,一些人却把它当成证明「皮肤黑就是丑」或「黑人丑是因为皮肤黑」的证据,而且还发展出一些诸如「黑娃娃丑是因为皮肤黑看不到眼睛」,「黑娃娃丑是因为皮肤黑看起来过于严肃」等论断。
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中的黑娃娃
克拉克玩具娃娃实验后来又陆续做了很多次,但多数孩子认为黑娃娃丑的结果并没改变,这令很多人非常失望。不过,这些实验还是反映了一些积极因素:
第一,多种族混合相处确实有些作用。
例如,在多种族混合学校进行实验,所得结果一般要好于单一种族为主的学校(下称单一种族学校)。
所谓「结果好」不仅指黑人孩子认为黑娃娃好看,还包括孩子们在选择娃娃时不再仅从肤色判断,选择结果更加多元(如有些白人孩子也会认为黑娃娃更漂亮)等等。
第二,多元文化教育确实有些作用。
多种族混合学校由于面临着多种族相处的实际问题,所以对多元文化教育抓得比较紧,学生也愿意学。而单一种族学校则因为没有现实压力,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缺少兴趣。此外,一些黑人学校过分强调黑人文化,其结果反而不如多元文化教育(原因稍后介绍)。
第三,文化自信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
一些来自强势黑人文化家庭的孩子,如黑白通婚家庭(特别是父亲是黑人母亲是白人的家庭),父母喜欢黑人文化(如音乐舞蹈等)的家庭,较为富裕和教育程度较高的家庭,一般都能在实验中给出更为积极正面的回应。
第四,白人文化的绝对主导地位确实出现了某种松动。
在上世纪 80 年代,文化多元思潮兴起。欧美的少数族裔文化,如黑人文化、华人文化等,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很多人都学会了欣赏不同种族的美。
例如,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的一次调查中,丹泽尔华盛顿高票当选为最英俊的男演员。此后,丹泽尔华盛顿、威尔史密斯、刘玉玲等少数族裔,也屡登最漂亮的名人榜。
这一趋势反映在实验结果上就是儿童的选择更加多元,例如,更多的孩子说「两个都漂亮」,更多的孩子不再将肤色和价值判断联系在一起(如认为黑娃娃漂亮,但愿意和白娃娃玩)等等。
丹泽尔华盛顿的五官均衡而对称,这符合人类共同的审美标准,但他绝对不属于标准的白人相貌。相反,他的宽鼻翼、厚嘴唇、黑白分明的双眼,都是比较明显的黑人特征(更不用说他的肤色了)。
追求多元包容的多彩世界
文化的基础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白人文化之所以占据主导,就是因为白人是富裕阶层,处于社会的上游,拥有控制权和话语权。他们引领着社会的潮流,能轻易地输出他们的观念和审美标准,影响其他种族。
这一次,D&G 事件反映了他们居高临下的「文化自信」。
然而,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如果我们用一种局限的僵化的审美标准去衡量其他文化,这是蛮横无理且荒谬可笑的。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动物,就是因为我们能在很大程度上克制自己的动物本能,并能发展出与动物群体迥然不同的社会体系和人类文明,而人类文明无疑是朝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包容的方向发展。
有格局、眼界的西方品牌在中国的宣传片应该怎么拍?
这是西方团队第一次来中国拍的时装大片。
美国版 Vogue 1993 年 12 月 刊,模特是 Linda Evangelista,摄影师是 Arthur Elgort。
———— / End / ————
知乎实验室热门文章
意犹未尽?
点击下列「关键词」阅读往期精选文章
月入3000 的兼职 | 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出身底层的人?| 普通人离出轨有多远 | 性爱和生育分离会带来哪些剧变? | 22:00 - 6:00睡觉真的比2:00 - 10:00 更健康吗?| 演员拍床戏的体验 | 活着的意义 | Ayawawa | 最奇怪的体质 | 不结婚的女性以后会很惨吗? | 如果给十年前的自己打电话,你会说什么?
*文末彩蛋*
长按扫码进入「知乎实验室」,回复「表白」即可获得《如何提高表白成功率》免费听课链接。
▼点击阅读原文,去知乎和作者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