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不过年了

乖孙女超妹 超人测评 2019-04-13



不同年代的人,对于春节的理解不一样,过年的方式也不一样。


老一辈的人,何时做菜做卤,何时除尘置办物什,何时放鞭炮,何时吃饺子,都有老一辈的讲究,严格如谨遵农时的庄稼把式,不容一丝错乱。


新一代的人,打着游戏等零点,不吃饺子吃火锅,或是趁春节假期出游而不是回家,怎么随心怎么来,懒得再守着些古旧的规矩。


老一辈的人失落在时间进程里,传统的过年方式也不再为年轻人所遵从。这个中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真的就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一辈的离去,渐渐被遗落了吗?


超妹收集了9个记忆中的春节。或许可以让你,回想起那些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身边守岁的时光,以及那些逐渐消逝的、独属于过年的热闹回忆。





奶奶太会狡辩了

@妮可 来自山东


我的奶奶已经八十多岁了,因为眼睛看不清东西,所以做饭不算太好吃。但她丝毫不服老,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必须由她独掌大权——「这个肉冰起来初一才能做,那个肉我已经切好了可以包饺子。」


每次我妈都劝她:「娘,这么大年纪了就是我们伺候您了,赶紧上炕打扮得漂漂亮亮坐着,哪有这么大年纪还做饭的。」我奶奶只是听一听,从来都当耳旁风。


根本闲不住。好不容易推搡到炕上了,过一会儿发现又跑到厨房里安排她的菜了。我妈过去盯她,她答应着:「好好好,我就把这些菜备一下,不做。」


过一会儿再看,葱姜蒜都切好了,该过水煮的菜都煮过了,鸡肉排骨都炖上了,我奶奶又跑到炕前烧起火来,一边烧一边指挥我妈:「先炒那个芹菜,你炒吧我给你看着火。」任谁来请都请不走。


我妈跟她说过年不用早起包饺子,歇歇眼睛多休息,她醒了再包也来得及,不着急吃。奶奶满口答应。结果到了晚上,听见厨房有声音,一看,我奶奶正和馅呢!虽然被抓个正着,但她像个偷偷玩游戏被抓包的小孩一样狡辩:「我没包,我帮你把馅和了,你明天不用早起。」


想也不用想,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奶奶已经在煮饺子了。嘴里还念叨着:「我也睡不着,我就包了,你们醒了正好吃饭。」


固执又可爱的奶奶,一刻也不松懈地把控着自己的主场,守护着她在家中无可替代的存在感。





奶奶不在了,团圆年消失了

@倩倩 来自湖南



除夕的年夜饭,应该是过年期间最重要的一餐——一家人热热闹闹围坐在一起,一边吃,一边看没什么意思,但还是会坚持看完的春节联欢晚会。12点一过,奶奶会端出她亲自做的汤圆。吃过汤圆后,我给她和爷爷磕头拜年,然后拿着大红包,困倦但高兴的走进回家的夜色里。


但这份团圆的仪式感已经消失8年了。


一切都因为奶奶的离世。是半夜起来上厕所摔倒,脑血栓。奶奶在医院躺了一周就去世了。


奶奶有一道拿手菜——五香酱鸡爪。炸得外焦里嫩的鸡爪,过糖后,和八角、桂皮一起放进高压锅里蒸软。看着油淋淋,口感却非常软香。


小时候,每个星期天的早晨,我们一家三口会坐一小时的车去奶奶家。推开门,先听到高压锅上气后发出的噗噗声,接着,瘦小的她会兴高采烈地从厨房里小跑出来迎接我们,告诉我:「今天我又做了鸡爪。」


老人就是这样,你说一句好吃,她就次次做。每个周末的餐桌上、除夕的年夜饭上,它就理所当然变成了必然出现的一道菜——因为孙女喜欢吃,她便百做不厌,而我因为见奶奶的频率不高,也百吃不腻。


奶奶去世以后,爷爷就在三个孩子家里轮流住,春节轮上谁家,就在谁的家里过年。我再也没有体会过那种一大家人整整齐齐的团圆年了。更看不到奶奶一到过年,忙忙碌碌照顾所有人的身影。


年的味道越来越淡,思念的味道却越来越浓。想回到那个小小的、温暖的房子里,再听奶奶说一句:「吃汤圆喽,新的一年团团圆圆,谁先吃完谁有大红包哦~





奶奶的新衣

@May 来自湖北



我是被奶奶带大的孩子,老一辈的人带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大地限制物欲,比如,买新衣。


衣柜里来来回回的几件旧袄子,颜色发白,袖口起毛,还因为吃零食,或者玩泥巴沾上了再也洗不掉的污渍。所以小时候会从入冬开始就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可以买新衣服了。


终于到了腊月,商铺都挂上了过年大酬宾的牌子,奶奶才会挑个时间,带我去门口摆着大音箱、放着口水歌的廉价商城,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买齐新衣服、新鞋。


这套衣服会整整齐齐地摆在衣柜最上面一格,等到初一早晨才能拿出来穿上。然后奶奶会牵着我,挨家挨户去拜年。


后来奶奶过世了,我跟着爸妈生活。买东西不再被限制,衣柜里的衣服慢慢多了起来,过年的新衣服也不再非得等到初一穿。可当年披上新衣时那种极大满足,那份郑重其事的仪式感,我也再没感受过了。





爷爷的手绢

@嘤嘤嘤 来自山西



小时候,每逢大年初一,大伯、二伯和小叔他们都会带着一大家子人和一大车的年货回爷爷家过年。


我和哥哥妹妹们,经常因为玩具不够分而拌嘴。爷爷这个时候就会过来,从窗台上的手绢里,给每人一样多的零花钱,让我们去村里的小卖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那个时候觉得爷爷真厉害,怎么会有正好的零钱平均分给我们,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每年我们回去之前,爷爷都会去小卖店把钱破开,分成一份一份,等着他的孙子们回来


现在我们这辈人都长大成家,大年初一有了更多选择,很难聚齐了。有的人打电话回来说,加班就不往家折腾了,有的人说正好放长假,全家去旅游。


只有爷爷,任谁邀请他都不去。「你不回来,老三还要回来呢。」然后守在自己的小院子里,等待着他的孩子们回来。


哪怕当年的那些小朋友都已经长大,爷爷还是会从他的手绢里拿出零钱,往我们口袋里塞。哪怕我们说着不要不要,他还是会固执地坚持,「回城里,买点自己爱吃的」。


爷爷的手绢,和他守护的「给钱」传统,已经成为了我印象最深的过年记忆。





爷爷让我知道,我还有故乡

@畅畅 来自湖北



老家的除夕,是从凌晨4点开始的。


要做的贡品有两类,一类是放在祭桌上的豆腐(插一根筷子)和一条小鱼,这两样菜要放半个月不能动;另一类是放在餐桌上的,有四种菜:大鲤鱼、肉、北豆腐、炸豆腐。而且桌子上要整整齐齐摆上10双筷子、10个碗、10个酒杯。


爷爷是家里唯一知道祭祖习俗的人,所以每年除夕,全家人都听他指挥。作为最懂供奉规矩的爷爷一定要亲自掌勺,父亲母亲只能在旁边打下手。


准备完毕后,爷爷就带着我们下跪烧纸钱供祖宗,嘴里还会念叨着:「祖宗烧钱去用,保佑家里平平安安,万事如意。」纸钱烧完后磕三个响头起身,之后就要放鞭炮吃年夜饭了。


虽然后来因为上学,我们搬到了镇上住。


但每到除夕,爷爷还是会固执的回到老家,像从前一样打扫家里的卫生,雷打不动地做好贡品,供祖宗、放鞭炮。哪怕我们都不理解他,这些事情在城里做也可以,为什么非要回来,爷爷也从不解释,每年依旧如此。


其实现在想想,爷爷让我知道,我还有故乡。如果没有爷爷的执意坚持,可能我连归乡的路怎么走,都要忘记了。





外婆的汤圆,好甜

@奶茶 来自重庆


我记忆中的春节是一种味道——外婆做的汤圆。


外婆每年春节都说:「大年初一,一家人都要早起吃汤圆,一年才会团团圆圆。」 我小时候特别抗拒,早起吃没什么新意的汤圆,哪个小孩子会期待?


上大学后,离家的时间长了,才逐渐发现,一些你原来不喜欢的老习惯,在帮你维持着某种仪式感。


我家的「汤圆热」从小年开始,持续到正月十五。汤圆并不限于早晨吃,要是半夜饿了,来上一碗热汤圆,就是烫在心里的暖。


从检查出心衰开始,家里人就没再让外婆做过家务。其他事情,她都可以放手,唯独汤圆馅,她一定坚持亲手做。有人劝阻,外婆就会生气:「一年到头,我连这点事都干不了了吗?」


熟花生剥皮后,加入黑芝麻一起放入铁锅翻炒,烘干水汽,做完之后放入容器里捣碎备用。在锅中按比例加入白糖、猪油、橘子皮等,再放入之前备好的黑芝麻和花生碎翻炒,等到香味溢出,汤圆馅就做好了。我们家都不爱吃外面卖的速冻汤圆,而外婆做的汤圆馅甚至会被我和我爸当做零食来吃。


年过80的外婆动作有些缓慢,有时得花挺长时间想想下一道工序是什么,甚至还一次次地挑剔自己做得没以前好吃了。但这也是她一年之中,最开心的时间了。她在做汤圆的时候,总是笑着的,我在吃汤圆的时候,总是觉得好甜。





「放权」的奶奶

@小黄油 来自辽宁



自从离开家读大学后,过年回家最大的意义就是陪我奶奶。


每到年前,奶奶总要大扫除一番,虽然是老房子,家具和电器也是好多年前的了,但都得弄得干干净净。


可是去年过年,奶奶并没有打扫卫生,倒是平时从来不干活儿的爸爸在擦玻璃。奶奶坐在沙发上不满地跟我挑剔:「你看他擦的那个玻璃,一点儿也不干净,擦完了还有印儿呢,什么也干不好,这些事儿还是得我自己干,别人谁干我也不放心。」


我笑着跟奶奶说:「您都这么大岁数了,少折腾多享福,人老不讲筋骨为能,摔了扭了的多划不来不是?」奶奶也笑了,说也知道自己岁数大了,尽管眼里看不过去,但也不会勉强去干活儿了。倒不是怕摔了,主要是怕真出点什么问题给子女添麻烦


2019年是我和奶奶的本命年,不用想,奶奶肯定在家给我准备好了红裤衩儿、红袜子。今年回家,我也给奶奶带了个红玛瑙的手串儿,自个儿挣的钱买的,老太太准高兴。





奶奶家的年,太难过了

@火火 来自山东



奶奶是地主家的女儿,姨奶奶是方圆几里闻名的神婆,所以每到过年,家里便一股子迷信的迂腐味。


最大的童年阴影是,每到过年,奶奶家都会给祖宗做贡品,在挂着「八仙过海」牌匾的大桌上摆满油炸鱼、豆腐之类的菜,还有草莓、樱桃之类的水果。贡品从除夕一直摆到初七,各家来拜年时,还会攀比一下谁家贡品更多更好。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贡品过了年初一是可以慢慢吃掉的。但奶奶的规矩是,家里的男人吃过之后,女人才可以吃,所以基本上都会让我小叔家的弟弟先吃。


我觉得很不服气,那些贡品明明是我爸爸买的,凭什么非要等到男生吃了我才能吃!每次都为此哭得撕心裂肺,上气不加下气。「弟弟他是你们的孩子,我就不是了吗?」


还有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例如爷爷奶奶偏心小叔家、奶奶严重的重男轻女,都让我越来越不喜欢去奶奶家。


现在我们家都是自己吃年夜饭,自己过年,初一去奶奶家拜个年就去逛庙会,没有那么多七七八八的仪式和禁忌,挺好的。





消失的全家福

@奕龙 来自香港



元旦过后,我和妹妹就数着日子盼过年,每天一起床就跑出房门撕日历。等到年廿八,父母会拎着大包小包的礼物,带着我们回外婆家。


年三十那天,大人们喝着茶水话着仙,我们小孩就追跑打闹,直到被外婆召集在一起和红薯泥、捏炸粿。


小孩子们才不会规规矩矩地捏长条,我们都攀比着把红薯泥捏得奇形怪状,还煞有介事地给它们命名:「财源滚滚」、「长寿安康」、「吉星高照」......最后每个孩子灰头白脸,一身糯米粉。


等到捏好红薯泥开始炸粿,我们就被外婆推搡着去洗澡梳头,换上新衣,准备拍照。


在院里内门贴上春联,正中放上两把木椅,待外公外婆坐定后,大人在后小孩在前,分立两排,「咔嚓」。


这是外公外婆规定的、每年必不可缺的节目,无论离家再远,工作再忙,这张全家福都不可缺席。


到如今,外公外婆去世了,父亲和母亲也不再提过年回老家了,大家各过各的年,全家福也再没拍过了。





对于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场羁绊。


那些从小看着你长大的人,平日里远隔山海。于是大家以年为期,重聚一回。


所有固执的对于过年规矩的坚持,只是这些渐渐赶不上时代步伐的祖辈们,在用一场盛大仪式,迎接你的回归。正是因为这些仪式的存在,才让过年这件事在记忆里浓墨重彩。


而现在,那些远隔山海的人,慢慢消失在了时间里,于是重聚也失去了意义。





你印象最深的春节是怎么过的?

快来留言区和超妹聊聊吧~




编辑:雨哥

撰文:妮可、看门Miss易

素材提供:36氪新媒体运营组、火火

视觉:火山酱



 超人测评 

有可能是你见过最皮的测评号

关心你的职场和消费

更关心你每一天的生活质感

用你想不到的角度,测评与你有关的一切


更多必看测评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那些过年不敢回家的年轻人有救了

2小时爱上陌生人?我们做了一次「恋爱测评」

「你要早点回家,不然妈妈会担心。」

你单身、脱发、加班,你爸跳舞、下棋、搞对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