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经济数据全面恶化,发出了新一轮经济下跌的危险信号
昨天国家统计局公布7月经济数据,投资、出口、消费、就业、融资全面恶化,看不到什么亮点,有人称为是超预期的“恐怖数据”。虽然随即出台了降息的措施,但资本市场仍然非常失望,A股、香港恒生指数昨天、今天都继续下跌,在年内新低附近徘徊。人民币汇率昨日更是大跌,离岸美元人民币汇率最多跌到了7.34,距离去年10月的历史最低点7.37更是一步之遥,近期创新低的可能性很大。
今年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大幅贬值了5.77%,我国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如果以美元计算,是下跌了0.2%以上,而美国今年一季度GDP实际增长了2%,中美GDP总量的差距在继续拉大,中国GDP总量已经降低到了美国的65%以下。以目前美国经济依然稳健强劲,而我国经济持续走低的情况看,中国GDP总量超越美国的梦想破灭。
国际货币汇率是国家经济状况的反映,去年以来人民币持续大幅贬值,是与我国经济的持续低迷密切相关的。
我们从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这个大家熟悉的分析框架来看看前7个月的经济状况。
1.投资下降趋势未改。
投资过去一直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主要是政府国企主导的房产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作为真正的市场投资支柱的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今年来一直没有恢复,处于同比下降状态。1~7,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8.5%,民间投资下降0.5%。从碧桂园及其他房企在暴雷就可以看出,房产投资下降趋势挡不住。1-6月民间投资为-0.2,所以7月民间投资还在继续下降。
主要支撑投资增长的是政府、国企的以基建为主体的固定资产投资。1~7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8.6万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7月固定资产投资环比下降0.02%。政府是在积极发债投资,现在的问题在于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基建投资项目,各地政府都在想办法筹划包装项目以符合投资要求。这种非市场化的投资是没有效率、效益,不可持续的,但现在是没办法,也就政府说的逆周期调节,民企不投了,只能靠政府、国企的投资来弥补。这种投资的长期后果通常是适得其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8.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而第二产业除了基建投资之外,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1.5%,这是个难得的亮点,但所占体量太小。高技术制造业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6.0%、13.9%。看来医疗还增长不错,治病和吃饭一样是个硬消费,老龄化社会更会使这种消费强劲增长。
从工业运行情况看,7月份工业生产月度增速与6月的4.4%相比有所放缓,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环比增长0.01%。工业增长没有丝毫起色。
2.出口大幅下跌。
出口是过去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二大动力,我们一直坚持的出口发达国家市场的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我们生产卖给发达国家消费,赚取外汇。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口开始下降,今年来下降更严重。
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3.45万亿元,同比下降8.3%,其中出口20160亿元,下降9.2%。1~7月,货物进出口总额23.55万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出口134728亿元,增长1.5%;进口100793亿元,下降1.1%。这是以人民币计算的,这样看进出口贸易也还有正增长。而7月份下降了9.2%,形势急剧恶化。
而以美元计算,7月份我国对外出口同比为-14.5%,而前值为-12.4%;我国进口同比为-12.4%,前值-6.8%;进出口总额同比为-13.6%,前值为-10.1%。7月贸易顺差806亿美元,前值为706亿美元。前7个月进出口下降5%以上。
显然,现在出口不仅不是拉动GDP增长的动力,而且成为GDP增长的负面因素。
为何外贸出口不行了?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国外需求减少的大环境因素,特别是6、7两个月的大幅下降这是主要原因;二是从去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我国与发达国家关系恶化,欧美国家开始主动降低对我国的进口,今年减少得更多,我国已经不再是美国、欧盟的最大贸易国。7月我国对美国、日本、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都出现了两位数的下滑,其中对美出口下降23.1%。这种状况在下半年也无法改变。
3.消费环比下降。
长期以来在分配上主要向资本方倾斜,导致民众收入低,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于GDP,从而使国内消费长期增长缓慢,所以消费不振,过去一直是经济增长的第三拉动力。
但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目标,在GDP中占比超过50%,所以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今年投资、出口不行了,过去对GDP带动作用小的消费就被迫成为主要动力,一季度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6%。
今年政府出台各种政策刺激房产、汽车、旅游等大宗消费,但由于居民收入下降、预期不好,效果不明显。楼市在3月强力反弹之后,就逐月下降, 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6.7%,8月上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29.1%。前7个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6.6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6.5%;商品房销售额7.05万亿元,下降1.5%。
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58.33万辆和151.63万辆,比上月有所回落,但同比产销增速分别为10.2%和9.9%。前7个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33.50万辆和1229.8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5%和12%。要知道,去年7月可是在疫情消费受限的不正常状态下。
值得注意的是,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下降0.06%。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3万亿元,同比增长7.3%。
常规消费都回落,7月消费增长的主要亮点是,暑假旅游出行带动下,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零售额的增长,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47%,餐饮收入增长15.8%。这是暂时的特殊因素,不可持续。
4.社融数据惊人下降。
而7月社会融资数据出人意料地大幅下降,居民、企业贷款双双下降,反映了企业、居民的经济动力严重不足。
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3459亿元,同比少增3498亿元,这一单月新增规模创下了2009年12月以来的新低;社融同比增速为8.9%,较上月出现下降,增速创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
7月居民短贷减少1335亿,同比多减1066亿;中长期贷款(主要是房贷)减少672亿,同比大幅减少2158亿。企业短期贷款减少3785亿,同比多减23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2712亿,同比少增747亿。7月社融口径的新增人民币贷款364亿,同比少增3724亿,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信贷规模为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
这个反映出企业不愿投资、居民不愿消费,都不愿意借钱,只是想尽量还款,减轻债务负担。
5. 利润、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
经济低迷的结果自然是企业利润、个人收入下降,失业率上升。今年来公布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
前6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9万亿元,同比下降16.8%。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今年前4个月个人所得税5384亿元,同比下降2.4%,创10多年来新低。2010年以来,除了2012年和2019年因个税改革减税举措导致当年个税收入下降外,其他年份前4个月个税收入基本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即使2020年疫情暴发,当年前4个月个税收入也保持微增。
今年失业率上升众所周知,7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3%,比上月略微上升0.1%,仍然在上升中。而统计局宣布从不再公布城镇青年失业率,大家都清楚是什么原因,确实太高了,6月已经超过21%,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1100万人。
看了上面的分析,都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7月经济情况在加速恶化,从各方面看都在进一步下滑。经济增长有一种不进则退的运行机制,不是不动躺平就能稳住的,一旦下行就可能陷入投资、消费不断降低萎缩的恶性循环。
所以7月居民、企业这两大最重要的经济主体都在减少借款和开支,所以投资、出口、消费、利润、收入都在下降,出现了开始新一轮下降的趋势。
从历史经验来看,今年4月出现了居民、企业贷款双双大幅下降的情况,随后经济出现逐月回落;7月再一次出现了居民、企业贷款双双大幅大降的情况,这意味着今后几个月经济可能出现新一轮下降。而目前的情况比4月份的情况更差。
鉴于这种严峻形势,政府7月底以来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24条,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活跃资本市场、降息等一系列措施,以提振经济。但从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些措施并没起到刺激和稳定预期的作用。7月31日以来,A股、港股、离岸人民币市场都出现了连续下跌,现在也未止住跌势,表明市场对这些措施的作用并不看好。
为什么,因为这些政策都是过去一直使用的常规性政策,并没有拿出解决居民收入、民企发展、外商发展、活跃股市的实质性措施,只是表态、采取点促销政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要扭转经济下降趋势,必须采取能解决实质问题的非常规措施,比如要增加居民收入、解决就业问题,才能增加消费提振内需;要实行国退民进的政策,才能真正激活民营企业;要改善同发达国家的关系,才能真正吸引外资,等等。
不大胆转向,推进这些实质性改革,就无法阻止和扭转越来越严重的经济惯性下落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