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通建”“通办”“通联”
沈阳篇
沈阳市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新时代“枫桥经验”核心要义,在全市建立2604个社区(村)“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以“矛盾直排、安全直护、服务直达”,努力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为社区(村)践行“枫桥经验”提供了“沈阳样本”。
将建在社区(村)的评理说事点、人民调解室、警务室、信访工作调解站点和心理疏导室等统一整合为“零事故、零案件、零纠纷”工作室,实行人员、空间和机制全面融通,打破业务壁垒,统合重复职能,变“多头接办”为一站式服务。按照“因地制宜、满足需求”原则,由各地党委政府统一规划,政法委和组织部协同落实,将工作室嵌入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全市统一“标配”,让群众随时“找得到门、见得到人、办得成事”。
一切从实战出发,在工作室设置“一张布防图”甄别标注风险点和重点人,“一块信息板”分类记录每日风险隐患、矛盾纠纷问题并持续跟踪办理,打造“一个工作平台”整合专群队伍,开展隐患排查和问题处置,以“关口前移”实现“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目前,全市已实现社区(村)100%全覆盖。
组织3259名司法行政、信访部门与员额法官等专业力量,带着职能、资源和责任,全面下沉到社区(村),担任工作室负责人并向辖区群众公示姓名、职责及联系方式,根据群众平安建设领域的重点需求,列出23项98条专业化服务事项清单,让过去接办基层“吹哨”事项的人员成为基层的一份子,将“社区告知我要办的事”变为“自己必须主动干的事”。
依托工作室组建志愿者巡逻队1204支,设置社区(村)守望岗2308个,专群结合坚持开展“每日巡、定期访、实地查、即时报、马上办”,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公共区域消防安全、矛盾纠纷调解化解、重点人群管护等问题。
对一般性问题由专业力量现场直办,复杂问题由工作室报告派出部门指导接办,责任不明晰问题由社区书记召集工作室联席会协同解决,共性问题采取培育“微项目”形式建立长效机制解决,对那些排查发现的有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问题的重点诉求群体先引导到工作室接待、疏导并立即同步预警。年初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2.9万余件,化解成功率96.33%,将各类不稳定因素吸附在基层、化解在一线、消除在萌芽。组织房产、人社、执法和水电气热等15家涉民生单位,配备7337名专属网格员,与工作室一体接受群众“派单”;创新“幸福来敲门”“我是对门”等载体,社区(村)专职网格员协助工作室了解群众难心事烦心事,全市12345热线公共安全、治安防范和社区管理类投诉下降31.39%。
聘任1254名律师担任社区(村)法律明白人,常态化接受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利用“零纠纷”平台放大评理说事和人民调解机制作用,推动物业纠纷、医疗纠纷等14个市级行业调解组织下沉工作室“坐堂出诊”,让更多力量助力源头化访、源头解纷、源头息诉。
对工作室在化解矛盾纠纷、处置案件事故过程中发现的民生问题和实际困难,坚持“案结事不了”,做好“工作室+”后半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丨法治辽宁微信公众号
— 往期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