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Edward Dimsdale

勾食 HAKUCHI 2021-06-25

自古以來,人類從宗教,哲學,科學等各個不同角度出發,所觀察到的世界萬象幾乎全都導向相通的結論而去——我們的宇宙具有「碎形」的時空結構,即「整體存在於每一部分」。


古希臘自然哲學中有「世界源於無定而歸於無定」的概念,與古印度奧義書的思想核心「梵我一如」和中國黃帝內經所主張的「天人和一」都不謀而合,在宇宙全息論的觀點里,人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可以追溯到太陽系形成之前的那次超新星爆發,世界上的一草一木、一沙一礫,都隱藏着宇宙的演化史,任何一個細節都包含着「整體」的全部信息。如是,「華嚴世界所有塵,一 一塵中見法界」。


然面對這樣龐雜且讓人窒息的宇宙,人類似乎還沒有足夠的勇氣接受命運。如果說這對於忙碌奔波於塵世的我們有何啓示,好比一張照片,即使被撕掉一角,它依然還是一張照片,擁有更多或得到更少和自身美麗沒有關係;試圖抓住一把沙,它就會從指間的縫隙漏下,而掌心會有殘餘的沙子,生活往往難償所願又無法了身脫命。既然如此,何妨做一個本源自性天真佛,我們原本不過是吹拂在宇宙中的風,行星所降下的雨。



by 勾食

本期特約編輯








:


Edward Dimsdale

British, 1965-



「當觀眾通過接受眼睛和心臟的接觸激發其靈感時,原始的共鳴才會完全復活。」


在Edward Dimsdale在過去三十年的攝影生涯中,試驗了各種顯影流程,包括用紙質負片製作照相凹版的技法,製作了一系列微妙而又複雜的圖像。受日本能劇和俳句的影響,Dimsdale在暗房中重新捕捉那些讓他產生共鳴的細節或氛圍,將冗餘的圖像削減至最基本的元素,喚醒那些時空交錯的夢境。





: :


Marcus DeSieno

Al Brydon

勾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