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写作一年,我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

富书 持续写作大本营 2020-08-25

加入持续写作大本营:组团击败懒癌,每月共写两篇好文


今天8.26,2018年第34周,富书2018年签约作者99人,出局50人,还剩49人。


1月稿费之王是陈熙,2月稿费之王是韩老白,3月稿费之王是拉小姐,4月稿费之王是霍辉,5月稿费之王是漫漫chanRay先森,6月稿费之王是Ray先森,7月稿费之王是韩老白,富书长期招募职场人物和亲子育儿写手,请带个人作品和个人简介加微信:fushuxk


持续写作大本营50堂写作IP微课


第21讲:写作一年,我出版了自己的书


主讲人:怀左同学(富书特邀嘉宾)

地点:‍‍持续写作大本营暨富书签约作者微信社群‍

时间:2018年5月31日 20:00


富书每周都会邀请一位写作IP来写作营做一次知识分享,总共50期,这是第21期。


以下五点,是怀左同学今晚的分享大纲:


1.写作路上,我是如何快速成长的

2.关于出书的一点心得体会

3.如何在写作中保持高质量输入

4.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收获什么

5.写作中的几个关键误区


嘉宾简介:怀左同学,文艺学硕士,简书签约作者,新媒体写作讲师,一个爱读书的普通人,坚持日更,仅用一年,阅读量过亿,新书《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正在热销中,微博@怀左同学,公众号:怀左同学(ID:hztongxue)


我的第一本书是和当当网签的。


因为当当图书的编辑和咱们富书有一个合作,所以今天来做这个分享,其实我觉得有献丑的意思,因为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比我厉害。


准备的时候就挺纠结,不过最后我还是觉得,可以真诚把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跟大家一起交流,学到一些新的东西。


生活中,我遇到一些新的朋友,他们经常说我看起来非常踏实,做事也比较稳重


我觉得自己这种品质与我的生活有关,因为我之前经历过很多挫折,而且我现在还在学校,学校的圈子是比较小的。


当时我实在不知道做什么,就选择了读书和写作,当我开始做起来之后,发现自己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感觉。


很多时候我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写一些自己的想法,这感觉就像在玩游戏的时候,仿佛就是在建立一个属于我自己的世界。


我个人对互联网产品不是特别敏感,所以一直到2016年的下半年才开始使用微信,之前的一直用的是QQ。


因此,之前写的东西,很多都存成了word文档,放在QQ空间里,还有的时候直接写在纸上,几乎没有什么人看。


后来想起来觉得特别可惜,因为我真正在网上写作的时间晚了,没能赶上微信公众号或者是很多平台的红利期,但是既然已经到了现在,那就踏踏实实做点喜欢的事情,所以我也就一直写了下来,写到了今天。


前些天我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做互联网方面的内容评论,我之前完全没有这方面基础,但正是因为有写作的功底,所以去了之后,学习进步很快。


在座的各位,很多都是我的前辈,所以我今天分享的也没有多少花哨的技巧,更多的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写作经历


通过不断学习,我积累了一些东西,产生了一些小火花。


接下来让我们开始正式分享。



我想讲的第一个内容,就是我在写作路上如何做到快速成长。


2017年3月,我和简书签约。


当时我已经写了半年,刚开始的时候基本是乱写,发一些散文什么的,然后发现这样的文章没有人看,所以我去看别人的文章,慢慢的去琢磨,才慢慢找到适合自己的一条路。


到现在,我在简书有10万+的粉丝,自己的公众号“怀左同学”也有5万+粉丝,不算特别多,但是这都是我自己亲自做出来的成绩,看着还是比较欣慰的。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喜欢。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别人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可以做得非常好,但是我却找不到?”


这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不愿意回答,因为在每个人成长的路上,都会遇到他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不同的是,有些人可以坚持下来,而有些人选择了放弃。


我来描述一下我感受到的大多数人的状态,那就是:


“我曾经喜欢过,后来我弄丢了,现在我不知道该做什么,或者我现在做的事情不知道能做多久。”


这样的状态导致我们每个人变得越来越相似,慢慢的变成了自己曾经不喜欢的人。


在学习和生活当中,找不到自己以前的那种样子。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就有这样的感觉,去积累的时候,感觉每天热血沸腾,每天都很努力,后来感觉差不多了,这些东西就不太想做,所以有一段时间就过的特别颓丧。


我正是感觉这样的状态不行,所以才开始去培养一些新的爱好。


有些时候我们会放弃,是因为不确定正在做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喜欢,可有的时候是因为贪多,只做了一段时间,如果没有看到理想中的一个结果,就选择了放弃。


前两天我也是因为效率低,刚从北京回来,又要开始写论文,感觉压着很多的事情,心里就比较烦躁。


我去找朋友去聊天,其中一个朋友跟我说:“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都有限,所以你真正的去做好一件事情,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因为我以前同时做很多事情,结果发现很多事情都做不好,所以现在我会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一个时间段就做好最主要的那件事情


2016年我考研成功之后,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的时候,朋友就推荐说:“你不是喜欢写字吗?现在网上的写作平台也挺多的,反正你闲着没事,不如去试一试。”


当时我自己在家确实没什么事,就建了一个自己的公众号。


我记得当时发了第一篇文章,在朋友圈转发了一下,粉丝就有了30多个。


我特别高兴,因为我的文章被人家看了,所以我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如果我写到年底的时候,公众号上有100个粉丝,就非常厉害了,然而到了年底的时候,居然有1000个粉丝。


我写了半年,就有1000个粉丝,这让我想起了村上春树的书里说的一句话,他说他最开始写作的时候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喜欢他,但是只要有一个人能跟他说一句你很棒,他觉得那就是一种成功


刚开始的时候,我天天在家里看书,在家里写作,我家里的人觉得这个事情没有多大的意义,而且觉得写东西是一件特别没有出息,没有多大回报并且浪费时间的事情。


他们觉得你在家里待着,还不如出去找点事做,可以挣点钱。


我当时听他们这么说这些,心里也挺难受的,但是也没有反驳他们。


后来我就跟他们说:“我是因为现在在家里没有什么事,写些东西打发一下时间,等我去了学校可能就不写了。”


但是我本人是一个非常要强的人,我心里还说了几句,我说:“我也会写下去,一定要写点东西出来,不要让他们这么看我。”


后来我去上学了,在学校就开始写作。


一开始的时候,文章的阅读量真的超级低,能有一篇文章可以破百,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然后我就开始看书,因为有的时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去找一些灵感,找一些在看书的时候产生的思想火花。


我还开始在网上看别人的文章,看别人是怎么去写文章的。


我发现网上或者各个平台上的文章,和我之前写的那种纯文学、诗歌散文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写散文的时候,写的太轻巧些,好多文章怎么写都没人看,所以我就开始去研究,从标题到内容,再研究文章的结构和逻辑,金句或者共鸣点等等,后来偶尔去结合一些社会热点话题,然后写着写着就找到了自己的节奏。


这样一个阶段,其实我过得非常不容易,感觉非常痛苦,看别人写好的文章,阅读量特别高,而且数据特别好,而我自己这么努力,一个人闭门造车了半年时间,感觉阅读量或者是整体的数据还是非常不好。


有时候我甚至都想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既然我想做,既然我喜欢,那就一直做下去。


到年底的时候,因为一直在简书和自己的公众号写作,写了一百多篇文章,数量和数据都达到一定程度,就和简书签约了。


正因为我一直这样的研究写作,后来才能陆陆续续写出很多10W+的文章,因此在简书上积累粉丝也比较快。


接下来我分享几个可以快速成长的思维,也是我自己的一些思维方式。


1、实践先行,反思其后


我现在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不是完全准备好的。


我之前的一个思维方式,是当我完全准备好的时候再去做这件事情。


比如:


当我把所有考研的书都看完,我再去准备考研;


当我的写作功底练得非常好的时候,我再去网上写作…..


但是现实生活当中,当你完全准备好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可能已经不太想做了。


就像我们上学的时候,想着说等我们挣了钱再去旅行,但是等你真的工作挣钱了之后,你的时间,还有你的精力和身体,可能有的时候会力不从心了。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只要你觉得不错,就去做,接着在实践当中去不断的完善和反思


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让我在做事情的时候,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哪怕一开始可能做的不太好,但最起码我做完了。


尤其我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了这样一个情况。


假如给你一个任务,你一直在那拖着,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或者说好像什么都干不了,其实还不如你感觉差不多了,打开链接,上去就直接做,做出来可能效果不是特别好,但是有了及时反馈再去修改。


这样的话,虽然不是又快又好,但是先做到快,可以快速得出结果,然后不断更新迭代,最后慢慢做到好的程度。


因为当工作进展到一个阶段的时候,过了这个阶段,我们可能就会做得又快又好了。


我觉得做试卷,或者做其他的很多事情也是这样。


2、先把思想包袱放下,不要给自己设太多的限制


好多人现在都活得非常的累,非常忙,但是他这样忙的状态却一直没有多大的提升,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在做之前先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制。


他就想着好像自己心情不行,好像那件事太难了。


他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假设了太多太多的难处,所以在发力的时候,也不可能达到那个all in的状态。


瞻前顾后,老是告诉自己不行,做完一件事之后就特别纠结,觉得做的不怎么样,或者别人会怎么看自己。


有的时候也会找一个借口来安慰自己,比如:可能我不太适合,或者可能我不太喜欢这件事情,所以肯定是做不好的。


这两天刚回学校,和同学在一起聊天。


有个同学说他暑假的时候,想找一份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我说你可以去试试找实习的,还是比较容易的。


但是过了一个多月之后,我再问他的时候,他却说不太想去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了,他说他觉得太难了,觉得自己没有多少经验,人家肯定不会要自己。


我问他尝试过了吗,他说他也没有去尝试。


实际上,这种类似的情况在学生当中是非常普遍的。


这样的思维,很多时候让人连门都迈不出去,而你不迈出去,这件事情肯定是不会有什么好的成绩的,也谈不上有什么进步。


所以我现在有两个想法,一个是我们在做的时候,不要用现在的眼光去衡量我们未来的价值,因为未来是一直在进步的。


我自己在做事情的时候还发现,很多时候我们经常用钱去衡量时间,或者总是用目前的一个经济状态来衡量未来,等到后来你会发现时间才是最值钱的。


不过我相信,在这一点上,大家都有比我更深刻的感受。


3、要读写结合,去追求知识的一个深度和广度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会忽略阅读。


不过我有一个坚定的意志,要读写结合,去追求知识的一个深度和广度。


读书和写作的好处,很多人都懂,我想说的是,一定要读写结合,两者都不能偏废。


很多人读作品容易停留在浅层次,读完之后就是觉得这个故事还不错,知道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概都有哪些人物等,但是好的艺术作品常常有非常深厚的内涵,还有非常精巧细微的技法,如果我们不去深入体会的话,得到的只是皮毛而已。


举个例子,《百年孤独》——马尔克斯写的这本书,很多人都说看不懂。


但是这本书在你年轻的时候,阅历特别少的时候,确实有可能看不懂。


你会觉得内容特别乱,只知道有好几代人,马孔多这个地方也特别慌乱,不知道这本书在讲什么东西。


但是当你的阅历到了一定的阶段之后,你再去读这本书,当然读一遍是不够的,当你反复去读这本书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本书讲的特别有意思。


每一个人物,都代表了一种形象和一种亲切。


每一个人物,或者说每一个情节的设置,马尔克斯都有他自己深刻的含义。


同时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有意思,值得我们写作的人去研究。


还有很多北大艺术作品的语言,我们都可以去研究一下,而《百年孤独》这本书的语言写得特别简练,但是含义特别丰富。


只要不断地去读,都会有新的感受。


我前两天把这本书又读了一遍,到现在读了好几遍了。


因为有很多地方我看得也不是很懂,后来慢慢地去揣摩一些情节,去揣摩一些人物想法的时候,我发现了每个人物背后的一个深层的含义。


《百年孤独》其实这种孤独,可能不只是我们现在所讲的“寂寞”,更是一种迷茫,是一种饱满的时候,那可能是一种什么都不知道的状态,或者说,沉浸于只有自己的状态里面。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书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这些人又去用一种孤独的方式去对抗孤独,最后导致整个马孔多,所有的人都是孤独的。


其实这种孤独是拉丁美洲的一个象征,也是当时的环境背景下的生活状态。


因此在具体读书的时候,我们要去了解这本书的内容,它讲了什么,要对它进行本质和属性的一个概括,评价它的意义和价值投资。


更深一层地讲,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也可以从创作者的角度去研究一下,进行反复的揣摩,以及拆开来看。


这对于我们写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很多学有所成的作者,他们的知识面都非常广,而且这些人都是去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


写作,其实就是对我们知识经验的一个深度思考和再次创作。


所以,这种看书的方法,实质上也是一种主动学习的过程。


我们写书评,是为了说服别人,让别人能读懂读透,在此之前只有自己先把书读好,而且把书读好,对我们之后的写作也有非常大的好处。


这一点是关于读书的方面,多说了两句,我本人从本科到硕士期间都是学的文学理论,对书或者说对于作品,以及对于理论有一个更宏观的把控。


我自己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专业的,通过专业的学习,我看见了很多之前看不见的东西,当然更多的东西还是需要等转换成论文之后,再去进一步的学习。


4、多交视野开阔的朋友


现在这个时代,就是特别的浮躁,整个社会风气也是特别的浮躁。


所以我们要去结交一些正能量的,或者说视野比较开阔的朋友,这些朋友往往可以帮我们打开视野,打开思维,带动我们进步。


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容易闭门造车。


在去北京之前,我觉得自己的写作水平还可以,虽然可能很多比我大的人认为我的文章还比较幼稚,但我自我感觉还可以,不过我去北京之后,遇到了做运营的黄有璨


等我真正跟他接触下来,看到他的思维方式,和他做事的方法,我才发现自己是远远比不上他的。


这时,他开始慢慢的教我,让我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很多做法还很幼稚,在文笔上、在思维上,尤其是在感性思维上。


我跟着他们,开始去观察一些互联网的动态和现象,通过一些细枝末节的反应,对背后的规律做一些把握,这都是我之前没有学到的。


所以,如果能交到比我们更厉害的朋友,对我们的成长帮助是非常大的。


以上的是我分享的第一个内容。



接下来分享的第二个内容,就是我写作一年后出版的第一本书《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至死》。


1、出书的心得体会


在这里我有一些心得体会,想和大家简单的讲一讲。


我的第一本书签的当当网,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本纸质书。


如果放在几年前的话,这样的事情我是根本不敢想的。


我们出书的过程,是非常不容易的。


仅仅是前期的文稿积累就用了很长时间,等确定要出书的时候,需要还去磨合、去选书稿,这些也花费了很长时间。


接下来就是和编辑合作,对前言和后记进行修改,封面图以及书名等细节也改了很多。


去年后半年签订合同,原本我以为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刊发出来,但是一直到今年的4月,这本书才真正发表。


所以很多事情我觉得在没有做的时候,都认为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出书之前,我觉得这个都是那些非常厉害的作家才能做的事情。


当有一天这个事情落到自己身上的时候,我有一种梦想成真的感觉,而这个过程,对于我的成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2、出书的要素


想要出书的前提,是你写的一个东西已经形成计划,同时你也写出了几篇被全网所认可的爆文,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筹划出书。


关于出书,给大家介绍两种方式。


第一种的就是平台签约出书,比如说简书现在做的版权,或者是其他平台给到的钱数。


另一种就是我刚才讲的,当你有了一定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实力和名气的时候,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就会主动来找你。


根据我的了解,通常情况下作者出的第一本书,如果不是大火,一般赚的钱都不是特别多,也就是2万到4万这样的一个情况。


除非你本身已经很有名气,或者说你写的书真的是非常好。


比如很有名气的,像大冰、刘同、李尚龙


或者说写的非常好的,比如说刚才提到的黄有璨,他写的那个《运营之光》,还有《运营之光2.0》已经卖了非常多,当时我和他聊的时候,他还说准备写3.0,当然这是他自己事情。


当我出书之后,身边的很多小伙伴也陆续地出书,还有一些可能认为自己的积累还不够,不过也有一些出版社跟他们谈,只是不是以版税形式,而是以直接买断的形式来签约出书。


当然我们都知道,版税肯定是非常好的,因为跟我们的销量有挂钩。


当时有一些97、98年的小朋友跟着我们一起练习,他们觉得这种买断的方式也可以,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实力可能还没有那么好,钱不是特别重要的,反而能有自己的作品是一件特别荣耀、特别光荣的事情。


3、出书的好处


显而易见,第一个就是稿费


刚才提到了版税的稿费是跟我们自己挂钩的,或者说跟书的销量是挂钩的。


第二,可以扩大自己的名气


我有一个朋友是小路,他刚出了一本书,之前他其实没有那么多的积累,但他这本书的销量的非常好,仅仅卖了几天,就卖了几千册,而且这本书的评论也达到了五六百,我觉得这个形式的出书也很好。


第三,可以给我们增加一个标签


一些年轻作者出书后,就可以给自己贴一个新的标签,叫做青年作家


第四,丰富自己的资历和积累。


等我们之后再去介绍自己的时候,或者找工作的时候,我们出的书或者是积累的东西,会把我们的简历或者资历,打造的更好看些。


这一点,相信大家都知道,我也不再多说了。


关于出书这方面,我就简单讲这些,相信的群里的很多朋友也出了自己的书。



第三个内容,我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在写作当中保持高质量持续输入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持续输入?


因为写作是一个不断输出的过程,现在我们的大脑当中都有大量的存货,如果我们不进行素材的积累,又一直不断输出的话,那么我们消耗的其实就是我们自己。


如果只消耗不吸收,总有一天我们会被掏空,然后写着写着就感觉没有东西可以写了。


想要持续写作,全靠我们自己去不断的学习,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你会发现更新迭代非常的快,有些平台可能兴起,有些平台可能衰落,有的时候你会觉得可能现在所依托的平台,某一天可能就不行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自己把自己打造得非常强,因为靠山山会倒,只有靠自己才是有意义的。


第二,高质量的持续输入有哪些方面?


一、坚持读书


这里简单说一下,读书对写作的三个好处。


1、积累知识,提高语感


书读的多了之后,你的语言会越来越好,可能语言会越来越简单,但是含义越来越丰富。


2、提高逻辑思维


因为不同的书可以给我们看到不一样的世界,当你的文章越来越丰富,有的甚至出现要跨学科的东西,你需要去反复的论证,或者说可以打开新世界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自己的成长。


3、陶冶性情,培养审美力


很多时候看到一件事情,别人可能没有什么感受,但像我们这些持续写作的人,肯定会有属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看法。


二、研究一些比较新的文章,一些比较新的事件和事物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东西变得非常的快。


很多人都说,互联网的上半场已经过去,互联网的下半场已经来临,有很多东西都面临着精细化,需要精耕细作,也需要做得越来越好。


我相信每个作者现在都能发现,大面积涨粉的野蛮生长时代已经过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提高自己,提升文章的质量,然后精耕细作,才能走得更远。


去了解新的东西,是一个快速提升自己的方法。


喜欢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就只有自己的那一套,可能最后写着写着,发现很多东西慢慢的过时了,赶不上别人。


我现在最大的感悟,就是一定要逼着自己走出去。


像我前些天去北京,其实也是感觉自己好像没有新东西可写了,甚至感觉自己以前写的一些文章比较恶心,没有意义。


如果这样写下去的话,不仅没有提高,有一天自己可能也接受不了。


我是一个这样的人,如果没有提高,那我就不做了,所以我决定出去走走看看。


在北京,我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知道了自己的一些缺点,明白自己之后应该如何做,所以我觉得走出去了解新东西,是保持进步的一个必须的姿态。


三、去旅行和看电影


这也是我一直保持的两个习惯。


我有一个朋友是小灯泡,当然他也有自己的公众号。


我特别喜欢小灯泡,因为他一直保持着旅行。


昨天,我问他:“你去哪玩了?”


他说:“已经到了联合国。”


说实话,我特别羡慕他,因为几乎每个月他都会出国一次,而我现在更多的还是在国内玩。


尤其在这个临近毕业的时候,我出于一个又写论文,又去工作的一个状态,很多时候想走也走不开。


不过,我真的非常喜欢看电影和旅行。


看电影给我的视觉冲击力特别强,很多时候电影里面的很多情节让我思绪连篇,而旅行的意义,是打破常规的生活,给予我创作的灵感。


我的老家是山西,一直呆了20年,后来去山东呆了5年,现在我在湖北,当然我之后的准备,还是回到北方,但是在另外一些地方呆过之后,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和不一样的文化,去接触之后,发现自己的眼界也会越来越开阔。


比如说小的时候,我就觉得山西是世界的中心,我们那个市是最好的市,等走出去之后,看见的越来越多,就会明白更多。


这是好的一方面,不好的是,你会发现自己可能越来越满足不了,因为欲望不断的增加,你的满足点越来越难达到,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提醒自己知足常乐,然后更多的去追求自己的一个体现。


四、生活当中处处都是素材,用心去留意生活


生活中任何有价值的片段图片,包括公交车站的一个海报,一个标语等等这样的内容,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素材,或者说是触发我们的灵感。


我现在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一般情况下用手机记录,比如说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然后存入云笔记。


有时候也会携带一些纸笔,当然这是在自习室的时候,我想到了就写下来。


还有些时候我也会拍照,然后传照片或者截图做好标签,方便之后再去寻找,现在很多产品给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记录方式。


同时我发现,在跟别人接触聊天的时候,也会提炼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说跟别人聊天的时候,关于抱怨,和关于他提的一些问题,稍微一思考,就发现很多痛点。


比如前两天我跟一个朋友聊天,那个朋友我已经好几年没接触了,结果我想跟他聊一些事情的时候,发现他特别喜欢否定别人。


只要我说一件事情,他就先否定我,然后给我讲正确的是什么,我再讲一件事情,他又否定我,他的这种行为就让我觉得非常的烦。


后来我回想的时候,发现他其实否定你,并不是针对你,觉得你特别丑,而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显示他这些年没有白混,自身提高了好多。


但是我们要知道,这种说话方式,会让对面的人没法说话。


综上,我觉得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都是素材。


我记得去年的上个学期,当时还是冬天。


有一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就看到了我的保暖裤,这条保暖裤子,我已经穿了八年了,因为是当年我妈给我做的,所以质量比较好,我一直留着。


我穿裤子的时候,就想到了我妈妈给我做这个裤子的样子,她做了好几天,而且这个裤子特别保暖。


当天我起来之后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做《一条保暖裤,我足足穿了八年》,但更多是写我妈对我的喜爱,还有一些经历我觉得特别好,其实很多简单的事情都可以写成文章,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知道。


五、向高手学习,投资自己


这两年知识付费、在线教育很火,在千聊、荔枝微课、小鹅通、唯库、简书、微信群里上线了很多课程,上面既有草根大牛,也有很多你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大咖,如果你觉得有用,不妨为自己投资。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有遇到一个算知识付费雏形。


当时我报了一个文学社,社长非常厉害,他是山东青年作协的一个秘书长。


开始的时候,他就督促我们写作,每周能帮我们看一篇文章。


其实刚上大学那会,我觉得自己挺厉害的,因为我高中的时候写作水平挺不错的,修辞手法用的非常的花哨。


不过,那时我写的第一篇文章就被批评了,他说我的水平就是高中生的水平,只会用一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却华而不实,没有价值。


当时我特别生气,不过后来读过很多经典的散文之后,发现了人家高手的文章都是朴实自然,我就服气了,开始慢慢跟着学,他也就一直帮我看文章。


我几乎每周一篇,他帮我从文字上、语言上、结构上,甚至留白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的问题。


虽然总共没有批改几次,但是他这样要求非常严格,又让我去修改的习惯,对我的写作影响很大。


我之前可能会觉得自己写的挺好,或者是像很多写作新手,想写却不知道怎么写,但是有了这半年多的经历之后,我自己知道该怎么去积累,怎么去学习。


这就是高手教给我的,让我们减少一些试错的成本,成长的更快。



第四个内容,我想跟在座的各位聊下,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收获什么


一、个人的快速成长


以我个人为例。


我现在还是个学生,还在读书,身边很多同学他们的生活状态还是上课学习,下课之后就看看文章,看看论文或者看一些专业方面的书。


而我自己就是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不仅限于专业,通过读书,我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去一些设计、营销和互联网等等方面的东西。


我还经常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社会,当我走出去,发现外面需要的不是理论能力,而是实战能力,不是纸上谈兵。


当我通过写作,慢慢在学校里达到经济上部分自由的时候,我开始用我所得来的钱,去体验各种新事物,就像我刚才提到的旅行,还有去报些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这样的人脉资源,可以帮我去搭线,去找一些比我更厉害的老师,跟人家聊天之类的。


去做这些尝试,我发现进步非常快,也就一年多的时间,当我再看之前的状况的时候,发现自己提高了很多,而且我发现自己越用心、进步越快,找的平台也就越来越大


所以我相信,现在这个时代对我们这些想进步的人来说,还是蛮好的,因为它提供了很多平台,真的可以让你像火箭一样的飞升。


二、个人品牌的打造和变现


可能有些人不太理解这一点,但其实写文章就是传播我们自己的一个最好的媒介,而且我也是最便捷,最便宜的一个媒介。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去年的微信好友也就是几百人,到现在我有三个微信号,加起来差不多有14000好友(因为每个微信好友是5000人满员,现在第三个还没满,大概就是14000个微信好友)。


同时我通过网络,也认识了很多非常优秀的小伙伴,很多小伙伴也开了自己的课程,出了自己的书,并且每个人都获得了非常好、非常多的发展机会,这是以前的条件所不能给我们提供的。


这就是文字所发生的媒介的一个作用,或者说传播的价值。


所以说,如果你文章写得好,那么通过传播,认识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如果你是学生,慢慢也会成为学校里的风云人物,只要你保持低调踏实去学习,相信之后你会走的越来越好。


如果你已经工作了,那么好的文章,会让你获得额外的收入,同时获得技能上的提高,很可能受到你身边人的重视,领导的重视。


当然也有可能有一天你的副业就变成了你的主业,甚至能让你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


三、额外的收入


这一点的想必大家都清楚。


比如做自媒体,做公众号的,广告收入,以及约稿收入,出书收入,开课收入等等,这样的收入可以改善我们的生活。


大学时期,我会给一些杂志或者当地的媒体巨头投稿,记得有一次齐鲁周刊发表了一篇我的文章,还是很高兴的,当时我大一,稿费是一篇一百多,我觉得非常的骄傲。


现在你会发现,投稿的机会越来越多,获得的额外收入也越来越多,对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视野扩大帮助也是非常大的。


四、出书的机会


出书,其实是我之前的一个小梦想,当这个梦想实现的时候,我很感动。


这样一个时代,给很多人提供了实现梦想的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是前10年甚至20年,很多人所不敢想的。


但是今天只要你先去写,只要你有了一定的资历和一定的影响力,就会有出版社来找你,你就有可能出书,而且有可能出好几本书


所以说这也是这个时代所给予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就像那句话——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当然也有可能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就看我们如何去做了。



最后,第五个内容我想谈一下,我自己在写作时入的一些坑


一、只关注速度


一开始我基本是文章写完之后就发表,就是为了求速度,写完文章打开看没问题我就发表出去。


这样的效率非常高,因为我当时可能写一篇文章,只需要一个多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但是那其中隐藏的问题非常严重。


之后我开过写作课,在帮别人看文章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问题也感觉非常的烦。


因为你发现看一篇文章,全是错别字,而且好多的句子不通顺,结构也非常的混乱,这样的问题其实都是我们不认真所造成的。


这些问题都是文章的一些表面、也是最浅显的一个错误,但是这样一个错误,就会给我们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所谓的影响其实就是四个字,文如其人


如果你的文章经常出现这样的错误,即使只是最小的一些问题,但自己特别懒,不愿意纠正的话,那么别人就会因为你这样的文章,和这样的风格,联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人。


因为你的文章一旦发出去,别人看到就会对你这个人产生很多不好的一些想法,所以我觉得在发文章之前一定要慎重,要认真检查一下,这一点其实也是我老师反复跟我讲的。


在我写论文的时候,他是一个要求非常严格的人,甚至有时候我觉得他严格的程度有点变态。


一句话概括就是,你要对自己的作品存在敬畏之心。


二、没有日更的能力时日更


很多人对日更是有很多的想法,或者很多思考的,我自己之前的日更大概有半年的一个时间段,后面我就不再日更了。


日更的高手有没有呢?


有。


确实我见到了很多,而且他们的每篇文章质量都蛮高的,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但是如果我们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话,还是应该继续去积累,而不是盲目地去输出,输入跟输出是有一个节奏的,它们的关系也是有结合的。


三、盲目模仿爆文


写作的人都知道,每过一个阶段,圈子里就会产生一些爆文。


尤其我们都明白,出现一个爆文之后,会有很多人一下子扑上去,盲目的跟风。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很多人他可能没有固定的目标群体,当然也有很多人就是盲目的跟风。


比如去年火了一篇文章,就是800万学区房那篇,如果说你的目标群体是大学生的话,他们关心的是读书学习,对这个可能不是特别感兴趣,如果你的目标群体可能是一些更小的孩子,他们对这些也不怎么会感兴趣,所以我觉得写的时候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四、标题党


标题党也有用,但是有的时候也会显得过于讨巧。


你的标题,一定要和你的内容相符。


如果你的标题与内容不符的话,大家看到你的文章就会觉得,我下次不想来了,因为很多东西都是假的。


标题和内容相符的一句话就是,标题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想当标题党。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纠结了很久,一开始的时候也是写标题,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甚至有的时候就写“什么感想”,然后我发现别人不看,又去刻意的打错标题,到了一定阶段,我发现这样的做法也不是特别好。


所以,我现在才去追求一些更有实质的标题,然后同时能在内容上更好的加强。


五、对新媒体不够了解


我之前觉得新媒体特别简单,可能就是去运营一个公众号。


或者说更直白,就是去写写文章,写完排版发表,就没事了。


但是后来慢慢的,粉丝量大了之后发现不好做了。


因为进展有点大,感觉不太好掌控,尤其我是一个人做,就感觉特别的难。


虽然后来又请了几个小伙伴,可是大家做的时候因为不在一块,做着也比较累,所以慢慢发现其实新媒体的门槛特别高,有时候一个团队也不一定能做好。


这个还是仅仅停留在写文章的渠道,当我对互联网了解更多,对互联网产品和运营以及营销等了解更多以后,才发现做新媒体其实是有很多门道的。


有些人做公众号,是用产品思维去做的,用上各种运营方法,有些人甚至直接开公司,做成了互联网公司,比如新世相。


所以我觉得做新媒体的学问很深,当你写得多,做得久之后,会发现这里面的水很深,这里面上升的门道也很多。


这些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所以说到现在,我觉得互联网或者说具体到我们的新媒体,它的门槛一点都不低,而且非常的高。


以上,就是我今天想讲的所有东西。


罗里吧嗦的讲了一大堆,相信很多人也有自己的感受。


我今天也是想来这里跟大家学习学习,之前献丑了,在这里分享了一些自己的东西,非常感谢大家听我说的这些有用,或者没用的。


我也非常希望能跟大家可以交朋友。


以上,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


接下来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提问,我们互相交流学习。


提问:请问怀左老师,您有遇到过写作瓶颈吗?怎么突破的?


怀左同学:我的这本书其实是之前文章的一个合集,就是一些爆款文章的合体,这本书的成书过程,大概用了八个月左右的时间,因为是签下来之后慢慢的去选,选了之后又反复的琢磨修改,然后编辑那边还要反复的去看文章如何调整,后来又需要确定封面、标题等等,所以一直从去年弄到今年的4月份,一共用了8个月。


瓶颈期我遇到过,而且遇到过好几次,有的时候写着写着就写不下去了,那时候发现好像把自己掏空了,写的没有进步,所以就不想写下去了。


当我遇到瓶颈期的时候,我就不去想了,然后我要么出去玩,要么就马上去做别的事情,这期间我也一直保持读书。


瓶颈期,你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放松的阶段,可能你已经做到了90分,接下来就要上100分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一定是瓶颈期。


我把它看成是一个台阶,因为你要上台阶肯定得排队,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有一些改变要么是读书,要么思考自己文章的结构和层次,让自己往更深入的方向走。


所以我一直把瓶颈期看是个提醒,它提醒我以前的路走不通了,以后要往上走,所以瓶颈期就是上升的标志


很多时候,我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文章给一些已经工作的朋友去看,因为我觉得他们的视野会比我更开阔一些,毕竟我还是一个学生。


他们也会给我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我自己在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有一些我会选择性的接纳。


有人说我现在有时候写的圈子比较小,因为更多是学生,然后我就亲自去体验,因为我也没法写一些更大的一些话题,所以我自己觉得该突破的时候我就走出去。


刚才提到我去北京,或者去实习,或者去旅行等等,其实都是为了去做突破。


有的时候,自媒体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虚假繁荣,你会觉得写的时候,有一些稿费,或者说有些收入,觉得就挺好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也去思考,万一有一天它没有的时候,我如果没有进步该怎么办?


所以我一直提醒着自己要坚持学习,坚持进步。


提问:您在文章素材方面是如何做到不断积累,不断更新的呢?


怀左同学:关于文章的素材,第一个就是自己的真实经历,第二个我觉得就是跟别人聊天的时候,一些别人的故事所引发的思考,第三个就是读书、旅行、看电影等等,这样一些素材的积累,我特别看重读书。


因为之前是更多去读一些作品,不过现在会读一些理论,比如说我会读些数学方面的,或者一些西方马克思的,社会学心理学之类的书籍。


我在读的时候,慢慢发现他们的逻辑思维在表述上非常好,而且会抓住一些细微的点,去做一些深入的思考。


现在有一件事也是我所希望达到的,因为我之前没有这样的水平,所以现在也是想锻炼自己的逻辑能力和深挖的能力,然后平时会整理素材,比如说记笔记,当我看到一本书里面比较好的点,我会再看第二遍,然后去整理成笔记。


还有一些平时在手机上看的一些东西,就会截屏把它存起来。


我个人喜欢用印象笔记,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就把它整理存起来,然后会经常复习,比如当天再复习一下,有的时候在街上也能看一下,或者说写文章的时候,再看看哪些素材可以简单的整理,可以用得上。


这样就是活学活用嘛,对于我们写作或者思考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提问:您怎么确定选题的,怎么选择提炼更适合该主题的素材?


怀左同学:确定选题的时候,更多就是从当天的一些思考发现了一个选题,比如我刚想到了一个选题——自卑,我想写这个的时候,我会想哪些方面的素材呢?


我一般写文章,喜欢先从自己出发,因为当你从自己出发的,就更类似于讲故事的感觉,更有亲切度,那么想想自己之前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自己的东西弄完之后,就可以看一些书。


那么这个时候你可以选一本书,就是《自卑与超越》,他对于自卑的是怎么概述的,然后是如何超越的,再比如说书没有这些内容的话,还可以联系到一些其他方面的素材,像电影之类。


富书和很多大号编辑(十点读书、卡娃微卡、有书、槽值、洞见、悦读、HUGO等500强大号)关系都特别好,可以帮助对接投稿让你赚到钱,如果你想投稿变现,可以加微信:fushuxk,如果你想进持续投稿变现营,需缴纳88元过滤费

为表达观点而写作

为什么生活是一切创作之源

写作,就是反复推翻的过程

写作作为一种邀请对话的方式

写作者如何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

普通人如何靠写作打造个人品牌?

如何深度挖掘选题并写出高转发的爆文

写好爆文,我主要靠这三点 | 1月稿费之王陈熙

持续写作大本营,原名网红作者IP训练营,成立于2015年8月,成员为富书签约作者,理念:用一年时间,成为一个写作IP。2018年签约作者100人,入营需缴纳3000元写作挑战金,一年50堂写作IP微课,12位写作IP驻营陪伴成长,360天写作情报,2018年第四届新媒体金手杯一等奖3万元。


富书累计拥有300多位作者kol,成功孵化了萧萧依凡、喵姬、木木、霍辉、Jenny乔、冯尘、林子树、温暖小武、未末小七、清悠、李清浅、李思圆、红小猪、沈善书、沈万九、沐儿、牛油果、代连华、韩老白、二次元猫小姐、Ray先森等20多位写作IP出书讲课,目前已邀请完成讲课的写作IP有49位:王路、老妖、顾一宸、尹沽城、苏小昨、李清浅、李尚龙、小万工、周桂伊、林子树、剑圣喵大师、闻敬、木木、杨熹文、老显、牛皮明明、未末小七、动机在杭州、小确幸来一打、赵周、天湖小舟、Joy Liu、桌子的生活观、妖胖儿、陈熙、张丽钧、鱼七、韩老白、甘北、王玮楠、拉小姐、七芊、Lyida、哈叔、用时间酿酒、霍辉、何飞、李月亮、大柠、怀左同学、李月亮、漫漫chan、田志刚、汤小小、赵晓璃、Ray先森、冯尘、斜杠少年老白、魏春亮


微信:fushuxk

微博@持续写作营

千聊@持续写作大本营

头条号@持续写作大本营

知乎专栏@持续写作大本营

微信公众号:持续写作大本营(ID:xiezuoip)

富书作品《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