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元旦快乐!
【专家解读】12月27-30日石家庄市重污染过程解读
导 读
12月27-3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遭遇了2017年最后一次、也是今年秋冬季程度最重的一次污染过程。石家庄作为本次污染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PM2.5小时浓度最高达507微克/立方米。对此,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学术委员会成员、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进行了分析解读。
总体情况
(图1 石家庄市近一周空气常规污染物逐时变化)
12月2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等地区经历了一次大气重污染过程。如图1所示,重污染过程期间,石家庄市从27日傍晚开始,市区多个站点PM2.5浓度超过120微克/立方米,入夜后进一步攀升,到27日22时达到峰值234微克/立方米。之后污染始终处于高位,自29日6时开始PM2.5小时浓度超过250微克/立方米,29日16时PM2.5浓度达到本次污染过程的峰值507微克/立方米。30日12时开始,PM2.5浓度迅速下降,至15时降至19微克/立方米。
气象分析
(图2 左:北京时间12月29日20时500hPa天气图;右:北京时间12月30日08时地面天气图)
28 日至29日期间,我国东部地区位于高空脊前,大气整体扩散条件很差,受地面均压场控制(图2左),有较弱的偏南风,伴随较大的湿度,污染物在静稳天气中高湿度状态下短时间内迅速累积,浓度快速增高。霾最为严重的地区集中在太行山前的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和山东西部(图3),华中和华东部分地区有浓雾。28白天至29日夜间,石家庄所在的华北地区均为高空脊控制,有较强的暖湿气流影响,地面为均压场,有较弱的偏南风,伴随较大的湿度,大气扩散条件很差,污染物在静稳天气中高湿度状态下短时间内迅速累积,浓度快速增高(图3)。30日上午开始,随着高空槽的东移,华北再次处于高空槽前控制,转为地面冷高压控制(图2右),出现较强的偏北风,扩散条件自北向南逐步转好,30日午后石家庄浓度快速下降,本次污染过程基本结束(图3)。
(图3 12月29日-30日“2+26”城市PM2.5浓度空间分布变化)
污染来源
(图4 上: 12月28日22时-12月29日22时颗粒物消光系数变化;下: 12月29日14时-12月30日14时颗粒物消光系数变化)
石家庄超级站近期PM2.5组分观测数据表明,重污染期间颗粒物主要成分为有机碳和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等二次无机成分,其中以硝酸盐为代表的二次成分在污染过程中上升较快,此外污染过程中Cl离子浓度较高且与PM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一致。上述结果显示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本次污染的主要来源。区域大气污染传输模拟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中石家庄区域大气环境趋于静稳,平均风速和边界层高度较低,污染以本地贡献为主。激光雷达观测也显示本次污染过程石家庄市扩散条件极差,边界层高度始终在500m以下,29日午后进一步下降到200-300m左右(见图5),石家庄市上空的气溶胶在几个小时内被快速压缩到200m高度以内,造成PM2.5浓度飙升。
(图5 上: 12月28日22时-12月29日22时边界层变化;下: 12月29日14-12月30日14时边界层变化)
预警应急
石家庄市从12月20日开始启动重污染II级响应措施,12月27日起除机动车单双号限行以外,其他行业减排措施按I级响应措施执行并持续至今。应急响应期间,除采暖季错峰生产企业停产331家以外,冶金、建材、焦化、化工等行业的企业共停产2050家,限产1619家。12月28日与12月20日相比,全市减少用电量182万千瓦时,降幅14%;同时增加外购电力877万千万时/日,本地发电企业减少发电量1033万千瓦时/日,降幅8.5%。
经测算,I级应急响应采取的措施可以使石家庄市SO2排放减少136吨/天,NOx排放减少192吨/天,VOC排放减少270吨/天,一次细颗粒物排放减少143吨/天,分别占石家庄市SO2、NOx、VOC和一次颗粒物排放量的30%、35%、29%和41%。WRF-CMAQ模拟结果显示,应急减排措施使得石家庄市12月27日-29日期间的PM2.5浓度平均下降了23%,峰值浓度下降了26%。模拟发现,如不采取应急措施,本次重污染过程石家庄市PM2.5小时浓度超过500微克/立方米的时间将由1小时增加到9小时,显示重污染应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削峰降速效果。
污染小结
本次污染过程期间石家庄处于高空脊控制,地面为均压场且伴随较大的湿度,大气扩散条件很差,边界层高度一度压缩到200米左右,污染物在静稳天气下短时间内迅速累积,形成重污染。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以本地贡献为主,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是本次污染的主要来源。应急减排措施使得石家庄市污染期间的PM2.5浓度平均下降了23%,峰值浓度下降了26%,显示重污染应急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削峰降速效果。
专家简介
近期相关重点文章推荐
【专家解读】12月27-30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污染有多重?
【专家解读】冬至时节,“2+26”城市应对重污染的脚步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