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蒋方舟年近三十

盖饭特写工作室 盖饭人物ThePeople 2018-11-08


 

文 | 吴帆

编辑 | 廖文婷 席骁儒

出品 | 盖饭特写工作室


蒋方舟的爱情故事,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她读小学的时候,学校里有个类似「黑社会老大」的反派角色。很巧,这个老大看上了蒋方舟脸庞精致的闺蜜,每每放学尾随,让小美女担惊受怕。颇具侠义气概的蒋方舟,和闺蜜互换衣服分开回家。果不其然,老大一直跟在后面。走了一段路,得见蒋方舟真颜,老大只说了两个字:


唉,操。


说完掉头就走,没有丝毫迷恋。小学生不甚伟岸的背影,溜得狼狈又迅速,只留蒋方舟一人愣在原地,秋风扫落叶般萧索惆怅。


1

在两性市场上是被挑选的一方


蒋方舟多次做客节目《圆桌派》,分享自己的故事和观点

 

二十出头,急于摆脱「原始出厂设置」的蒋方舟积极寻觅爱情。经人介绍,一位青年书法家和她互加了联系方式。两人还没有「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熟悉程度仅是了解到「茫茫大海有你这一滴水」时,男方再无联系。

 

不久后,蒋方舟看到微博上有人@她,点开一看,正是这位青年书法家:


有人要介绍@蒋方舟作女朋友,逐上网搜图,见之大惊,如此之丑怎么能做我的女朋友,拒之。

 

「逐」打错了字,应该是「遂」——若干年后,在节目中纠正这个错误的蒋方舟,脸上挂着招牌式浅笑,不点名,也不愤怒。

 

但说起爱情,谁没被一两个人明恋暗恋过。除了相亲时的奇遇,蒋方舟自然也曾经历过赤诚而灼热的追求。

 

那是一个小镇青年,在网上阅读过蒋方舟的文字,心生欢喜。为了能见到她,小镇青年收拾包裹来到清华西门卖烤翅。执着蹲点几个月,没能见到女神,他听闻在书店可觅芳踪。于是,转移阵地到位于北大和清华之间的万圣书园搬书打工,「守株待兔」。

 

终于得见女神真颜,小伙子起初也没做出什么轻薄冒犯之举。只在后来给蒋方舟及其供职的《新周刊》杂志社寄去血书。拿到血书的主编封新城吓了一跳,急忙和蒋方舟联系。之后的日子,蒋方舟倒是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只是不时会收到改行写书的小镇青年寄来的小说——无一例外是黄色小说,无一例外女主角叫「蒋方舟」。

 

和所有女生一样,对于另一半,蒋方舟自然也有自己的偏好。

 

那是青春纯爱小说里,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少年,痞痞坏坏。当时是高中,荷尔蒙爆棚的美好年代,蒋方舟生日那天,眼里闪烁着期待,看着那个男孩冲上讲台,在众人面前大声宣布:「今天是一个特别的人的生日,让我们一起祝福他。」

 

自动代入女主身份的蒋方舟内心澎湃,正在酝酿冲上去给他一个热情似火的拥抱,男生就迫不及待地喊出:「那个人就是——易建联。」

 

这是蒋方舟后来在《圆桌派》里回忆的属于她的心碎往事,同时还评价自己:


在两性市场上是被挑选的一方。


坐在她对面,穿着一身干练黑色西装的徐静蕾,听得目瞪口呆,满腹疑惑。节目播出后,徐静蕾和蒋方舟作为现代独立女性一正一反的例子被大众评判。「北京大飒蜜」无法理解「襄樊一枝花」的卑微。

 

爱情世界里,蒋方舟表现得永远低人一等。

 

她曾跟男友道歉两小时仍未得到原谅,后来一看到男友电话就害怕。她很想说「你不要再打了,再这样我就生气了」,但这话却永远说不出口。


2

湖北襄樊一枝花


蒋方舟和母亲尚爱兰


被窦文涛称为「湖北襄樊一枝花」的蒋方舟,年少成名,提笔从文起于一场「男女混合式双簧诈骗」。

 

那是1996年的夏天,入夜,母亲尚爱兰神情严肃地向蒋方舟传达「上级指令」——每个小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母亲话音刚落,身为乘警的父亲就拿出办公用的手铐,将女儿双手拷住。两人一唱一和,成功吓哭女儿。蒋方舟涕泪交加,在8个小时的精神煎熬中,完成600多字的第一篇文章。母亲看完后,说:「你是天才。」

 

泪眼朦胧的蒋方舟当时不到7岁,尚未了解「天才」二字的重量,她只知道,从那一刻开始,「文字」全面入侵她生活,目之所及,状如蚁附。

 

每天放学后,蒋方舟来到母亲任教的学校,自己到图书馆翻找一本书,在等待母亲下班的时间里看完一半。母亲下班后,她再坐在母亲自行车后座看完剩下的一半。

 

和极大的阅读量成正比的是蒋方舟的出稿量。小学还未毕业,她就已经完成了「出书」的目标,《正在发育》、《青春前期》、《邪童正史》……并在报纸上连载个人专栏,成为中国年纪最小的专栏作家。

 

7岁时,蒋方舟在家里被亲戚朋友围观写作,后来经媒体宣传声名鹊起,受邀采访不断。「美少女作家」、「天才儿童」,从纸媒时代开始,无数的标签被强行烙在蒋方舟身上,随名声而来的,自然还有骂名。

 

母亲尚爱兰也是一名作家,曾获首届「榕树下网络文学大赛」金奖,出版过《永不原谅》、《数字美人》,也在报上写过专栏。此种家庭背景,加之公众对7岁儿童写作能力的普遍性质疑,让蒋方舟一直活在「代笔」阴影中,方舟子还专门就此发表过文章评论:


不只是《正在发育》,蒋方舟早期的那些专栏文章几年前就被论证过是她母亲尚爱兰代笔的。她出道,她妈妈就退隐,大家熟悉的套路。由此靠特招在清华混了几年也没啥长进。


当时正值2012,在伦敦看奥运会的蒋方舟得知「打假斗士」的炮轰后,选择不置一词。

 

她不是第一次面对大规模舆论冲击。清华降分60录取蒋方舟,以及她在毕业后就入职《新周刊》任副主编,都掀起过舆论风波,逼得相关人士不得不出面解释、以平众怒。尽管蒋方舟在清华得到降分的每一个环节都被详尽公布在网上,尽管封新城出面说蒋方舟在大学给杂志社写过四年稿子,质疑声浪依旧此起彼伏。

 

自带话题的蒋方舟,文字里对两性关系、时事名文挥斥方遒,用笔不忌荤腥,可当她本人出现在荧屏上,这位年近30的大龄女青年却目光闪躲,低入尘埃:


凤凰女带来的自卑感促使我一路成长。


比起她的自卑,大多数人只看到,那个湖北三线城市出来的女孩,离开「铁路子弟」一眼就能望到头的既定人生,走出了一条光芒四射的崭新道路。那条路上,有鲜花,有名人,还有普通人怎么也登不上的舞台。


3

我是讨好型人格


2008年8月28日,北京,蒋方舟来到清华报到


出名早的蒋方舟,十几岁就能和诸如余秋雨等文坛老将同座。作家会上,耳闻养生之道及海南黄梨木收藏经验,她身在其中,又距离很远。

 

在《奇葩大会》的一次演讲中,蒋方舟分析自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因为从小生长的环境,身边的人都是长者,她习惯性地恭敬讨好,不想受到负面评价。

 

对外如此,对内亦如是。

 

千禧年之前,城市工薪家庭大都拿着微薄工资度日,如工蚁般老实本分地工作。

 

这种大环境下,蒋方舟虽不至于饿肚子,但也无法奢求更多。更多时候,拿着2块早饭钱的蒋方舟会习惯性地把钱省下来。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自然饿极了,蒋方舟就在地上捡东西吃,尺子、橡皮也会放到嘴里尝尝味。这个习惯一直到小学五年级,有天在地上捡起别人吃过一半的枣核,终于觉得恶心才停止。


我攒了钱,我也不花,我只是为了展示给我妈,妈妈,你看我有多乖,所以虽然我包里有200块钱,我还是在地上捡东西吃。


当时,家里在广州有亲戚,过去做客,姨姥姥将家里孩子不要的衣服都搬出来,让蒋方舟挑选。蒋方舟弓着腰翻看这些自己从没见过的时尚童装,只听背后姨姥姥的声音:


翻吧翻吧,尽情地翻吧。


这种贫富差距在蒋方舟孤身一人到武汉上高中时,愈发明显。她就读于华师一附中,坐在她前排的男生,每天傍晚会有保姆送来精致的饭菜,可男生往往吃上两口就放下筷子,让蒋方舟忍不住嘴馋。

 

为了照顾写专栏的蒋方舟,学校给了她一间单人宿舍,还配有电脑。电脑不能上网,但条件比起其他同学已经好了太多。享受「特殊待遇」的蒋方舟逐渐被孤立。


一个人一间宿舍,难免让其他同学不满。在宿舍楼里,就流传着对我住宿环境的猜测和臆想,比如猜测我的宿舍里有厨房和微波炉,猜测管理宿舍的大妈每天帮我洗衣服。夏天的夜晚,经常断电停空调,燥热难耐,会有人推断停电是为了把电都供给我。


这种孤寂持续到大学。她剪了短发,背着巨大的双肩包,孤身一人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报道,当得知这位相貌平平的小女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才作家」蒋方舟时,「一路上都是失望的哀嚎」。

 

一个寝室4个女生,蒋方舟习惯一人独行,从不与其他三人结伴吃饭。宿舍床上围起的床帘,隔绝出一块小小天地。逃课的上午,十几平方的空间里仅剩她一人,略带罪恶感的自由让蒋方舟觉得格外美好。

 

同一批进入清华的校友,彻夜拿着《华尔街日报》背诵,大一就开始规划买房、出国。只有蒋方舟,蜷缩在那片小小天地里写作。

 

写作前半个小时,是她的淘宝时间,大学总共积攒了二十多个箱子和蛇皮袋的战果。她对快递小哥比班上同学还要熟悉。随淘宝购买量一同增长的,是蒋方舟的体重,午餐一荤两素,她要吃三份;深夜,她习惯到楼下自动售货机前觅食,终于成功变成一个胖子。

 

和同学生活错行的蒋方舟在《新周刊》写稿,那是个成年人的世界,与同龄人关系都不甚亲密的她,在那里需要屈膝。


我是那个圈子里年龄最小的,一直在大家的注视下成长,所有人都认为我是晚辈,都觉得可以来指点一下我。我也总会认为自己需要「谦卑」一些,于是也会拿出很谄媚的姿态来,放任大家的指点。


明明不认同被采访者的观点,她都会说:「老师你说得真好,再说一点吧。」


4

东京一年


2016年,蒋方舟在东京旅行了一年时间


蒋方舟时常以文字「反抗」,清华百年校庆时,她给学校写了一封名为《我的大学》的信。


北大、清华的学子一路都是教育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成熟了,自然也是要沿着同一轨迹,而不能跌落到食物链的底端。于是,大学成了掠夺政治资本的地方。


一石激浪,这篇稿费还不错的约稿让蒋方舟又成了舆论焦点。对于文章观点,持正反意见的都有,蒋方舟保持一贯的沉默——她依然是那个活了二十多年都没跟人吵过架的「乖乖女」。

 

清华毕业后在《新周刊》任副主编的蒋方舟,有一次在出租车上,司机问:「能不能只送到地铁口?」蒋方舟点头答应,司机大叔夸她:「性格真好。」然后就问她有没有对象、做什么的、工资多少……蒋方舟一一老实回答,大叔高兴得还要把儿子介绍给她,方向盘一拐,带她去看儿子买的房。就待在车里,礼貌性地观望了一眼,蒋方舟夸赞这房子真不错,两人和和气气地在地铁口分别。

 

最后,也没能得到司机大叔儿子的联系方式,蒋方舟有些哭笑不得。把这故事写在网上,有人指点迷津——人家带你绕路呢!蒋方舟没有生气,只把它当做一个段子。

 

2013年10月20日,在文坛沉寂五年的蒋方舟出版了新书《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豆瓣上看到有人说「9岁是天才,15岁是才女,25岁就是普通人了」。

 

她忽然松了一口气。

 

三年后,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邀请她去东京文化交流,蒋方舟「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她收拾行囊,独自奔赴异国,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成为一个真正的普通人。

 

在日本,她的小日子过得格外慢,「一口饭可以嚼三十多下」。没有社会关系和头衔,没有人认识她,完全陌生的环境,安静又疏离,这让27岁的蒋方舟觉得安心。


2016年,我独自一人在东京生活了一年,东京也拯救了我……东京度过的一年并没有把我变成一个新人,我们只是更像自己本来该成为的样子。


她逛街、读书、写字,这平凡的日常生活如同一场救赎,治好了她的「讨好型人格」。她写了一本书——《东京一年》,这次,她没有再去在意别人的评价。

 

2017年回到中国,再次站到公众面前,蒋方舟说「最近终于可以跟人吵架了,不再讨好,也可以自由发表看法」。生气的时候,她也会摔门而去,还特别骄傲的告诉好友,「自己会叛逆了」。

 

年近三十,她终于将「反抗」由纸上进阶到行动。


5

GOING ON


7月25日,知名媒体人章文被指控强奸,由于受害者匿名发文,章文的态度高调且拒不认错。蒋方舟转发这篇文章,附言「也曾被章文性骚扰」。

 

事件发酵后,章文立刻发表律师声明,称「鉴于网文作者是匿名,我本没有回应的义务」。蒋方舟随即转发回怼:「垃圾。我是实名,回应一下我呗。」

 

期间,鄢烈山发微博称「蒋方舟毁人清誉,很邪恶。」蒋方舟直面这位长她37岁的前辈,丝毫没露怯:


骚扰的人清白,实名举报的人邪恶???正是因为我「比章文名气大」,所以说话要负责得更重。如果章文觉得无辜,请亲自出来对质,不要借别人的口诋毁。另,鄢烈山老师不要以为这条删了就可以装没事人。


7月31日晚7:45,章文私信蒋方舟——「外交部发言人常爱说的一句话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蒋方舟直接截图发微博。


蒋方舟与章文的社交圈有相当的重合,蒋方舟站出来举证章文是个流氓,这就意味着,和两个人都熟的人,最终需要对此表态……为什么我会说蒋方舟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我许多年前,我在实施「网络暴政」时,深知此举会让与此事无关的共同朋友处于极度难堪的境地,等于逼迫他们表态,而常人又是不可能这样去做的。

——黄章晋


25岁之时,蒋方舟曾说:


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完全克服对于写作的厌倦的我,经常拿「识其时,行其运,知其命,守其位」这句话来激励自己,珍惜尚能自由写作的「时」,守着作为社会一分子的作家的「位」。


而现在,她仍然在写。

 


本文系盖饭特写工作室原创,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致信邮箱:

xixiaoru@17getfun.com


盖饭特写工作室长期征集人物特写稿件。一经采用,依照稿件质量不同,将提供500—2000元/千字人民币的稿酬。


稿件请投送至邮箱:xixiaoru@17getfun.com


点击下方图片 可查看往期文章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