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 | 北理工招生录取成绩又全面刷新,到底为什么这么火?
北京理工大学
公众号ID:BIT_1940
关注
季夏时节
北京理工大学2019年
全国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已近尾声
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
在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共同努力下
2019年北理工各省份招生录取
成绩斐然,捷报频传
继续全面刷新历史最好成绩
本科生源质量实现跨越式提升
01
录取分数线在“双一流”A类高校排名大幅提升。
截至7月24日,全国30个省份(除尚未投档的西藏,下同)已公布的各高校普通一批理科录取分数线中,我校在所有省份实现“双一流”A类高校排名较2018年持平或提升,其中6个省份持平,24个省份提升。
黑龙江、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贵州、甘肃、宁夏等13个省份提升超过3位。
在23个省份进入“双一流”A类高校前15强(2018年为11个省份);
在25个省份进入卓越大学联盟高校前2强(2018年为14个省份);
在29个省份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高校前2强(2018年为27个省份)。
在全国30个省份的“双一流”A类高校排名的平均值由2018年的16.3大幅提升至13.8,该平均值位居“双一流”A类高校第12位(2018年为第16位)。
02
录取分数线对应考生排名全面提升。
我校在所有省份实现普通一批理科录取分数线对应全省考生排名(下称“录取分数线排名”)较2018年基本持平或提升。
16
10%
16个省份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较2018年提升幅度超过10%(其中天津、内蒙古、吉林、安徽、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宁夏、新疆等10个省份提升幅度超过15%)。
17
200
17个省份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较2018年提升超过200名(其中4个省份提升超过500名,1个省份提升超过2000名)。
1500
12
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进入全省前1500名的省份数由2018年的9个增加至12个(其中6个省份进入前1000名)。
24
1%
24个省份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进入全省考生总数前1%(其中河北、山东、河南、广西、新疆5个省份进入前0.3%,山西、内蒙古、安徽、贵州4个省份进入前0.5%)。
03
北京市生源质量继续刷新历史纪录。
在我校生源最多的北京市,理科录取分数线排名刷新自北京市2001年公布考生分数段排名以来的最好纪录,文科录取分数线排名继续进入全市前1000名。
北理工成绩火!火!火!
今天,官微君就为大家揭开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优秀学子选择北理工?
全面实施人才培养改革深
卓越,名师云集博学善教薪火传
学科一流体系完备实力强
硬核,锐意进取矢志报国科技赞
学生课余生活丰富
QS排名高
宜学宜居
......
斐然的成绩
是高考学子刻苦学习奋发图强拼搏得来
频传的捷报
是北理工人团结一致努力奋斗实干而出
多年来北理工
潜心立德树人,聚焦人才培养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
办学实力深厚
人才培养,优!
北理工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不断深化“大思政”工作格局,启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
近年来,北理工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和大类管理人才培养改革,启动SPACE+X(寰宇+)计划,推行“书院制”育人模式,构建“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
🔗 九月书生,九大书院,欢迎来北理,这份指南送给你
大师,薪火传!
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汇集了众多大家名师,现有教职工3300余名,包含22位两院院士和一大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和国家级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等,拥有各级别创新教学团队35个。
2017年,学校新增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当选人数位居国内高校第2位。
🔗 喜讯 | 北京理工大学四位教授分别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技,强!
2018年,北理工牵头的6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在高校为第一完成单位中,排名全国第4。在2018年度中国高校人均科技经费排名中,北理工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2位;在2019年公布的国内首个大学科学与技术贡献排名中,北理工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9位。
🔗 北京理工大学牵头的6项成果获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
成果,多!
自1940年在抗战烽火中创校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矢志科技强国,使命担当!
朋友,广!
北理工已经与6大洲7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所世界高水平大学签订校级合作协议,开展了本科生双学位项目、暑期学校、海外培训、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国际交流,每年本科生出国(境)交流人数接近在校本科生数量的1/3。应届本科毕业生前往海外高水平大学继续深造人数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4,约7成的出国学生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的学校继续深造。
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北理工始终高度重视与世界一流高校、国际组织、科研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学校建设“中俄工程学院”,还在两国元首的关心关注下,承担建设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北莫”已成为中俄文化交流的新典范。“留学北理”形成品牌,学校入选北京市“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名单。
🔗 聚焦 | 中俄两国元首祝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开学啦!
创新创业,热!
2018年10月15日,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北京理工大学推荐的3个项目全部获得金奖,其中2个项目分别获得全国冠军和季军。北京理工大学成为第一个在一届大赛上同时获得冠军、季军的高校,刷新该项赛事纪录。
北京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北理工人锐意进取,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百花齐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蔚然成风。北理工作为教育部首批试点成立的全国九家创新创业高校,全力打造“四年不间断”的集成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以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实践模式的转变确保全体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全部专业核心课程与创新创业相融合。
🔗 夺冠!北理工斩获ICRA 2019 RoboMaster人工智能国际挑战赛总冠军!
🔗 卫冕 | 北京理工大学赢得2018中国大学生无人驾驶方程式大赛冠军!
🔗 4金3银1铜,北理工捧得“创青春”全国“优胜杯”
🔗 北京理工大学勇夺冠军!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冠军出炉
🔗 远赴英伦夺冠军,北理工航模队在国际赛场“展翅高飞”
宜学宜居,美!
北京理工大学致力于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条件,近年来学校实施校园亮化工程,提升校园环境,良乡实训大楼、新体育馆相继落成,学校积极打造美丽和谐校园,不断提升师生幸福指数,建设师生宜学宜居的美好环境。
校园文化,精彩!
北京理工大学校园文化积极向上,丰富多元,学生课余生活多姿多彩。学校文体事业蓬勃发展,2019年学校足球队荣膺全国大学生联赛“十冠王”,深秋歌会、北湖音乐节、国际文化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广泛。学校着力打造“百家大讲堂”高端讲座,每年邀请数百名各领域名家大师走进校园,优秀的校园文化,助力育人水平提升。
发展,好!
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发布的北理工2018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
北京理工大学始终面向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培养优秀人才,毕业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良好的发展空间。2018届本科就业率98.00%,整体深造率65.21%。在QS全球高等教育集团发布的2018年度全球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学校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大陆高校第7位,北京高校第3位。
🔗 一图读懂 | 北理工2018届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校友,杰出!
79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培养卓越人才的红色摇篮,为祖国输送了近30万高层次人才,其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12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中国预警机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中国枪王”、自动武器设计专家朵英贤等40余位院士;有声名卓著的专家学者,有成就斐然的企业家,以及航天、兵器、电子、信息等各行业、各层面的大批领军领导人才和卓越建设者。
排名,前!
在QS2018年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北京理工大学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7位;开设的9个理工类学科全进入世界前300强,数量位居中国高校前10(北京高校第3位);毕业生就业力排名中国高校第7位(北京高校第3位)。
北理工的工程、材料科学、化学、物理、数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先后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科进入前1‰。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武器系统与工程、工业设计、化学工程、安全工程、航空航天等专业学科在北京“985”或“双一流”高校中均排在前2位。
红色基因,源远流长底蕴深!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学校始终传承红色基因,矢志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 同根同源,红色九校相聚延安成立“延河联盟”
说了这么多,我理是不是很厉害?
但是,对于我理这样一所低调内涵的学校
仍然是管中窥豹
只有来到北理工
才能理解北理工的真正实力
你懂的……
北理工的“秘密”
还需要你来亲自探索!
现在
你知道北理工为什么这么火了吗?
理由只有一个
那就是
奋斗加实干!
出品:党委宣传部
招生数据来源:招生办公室
文字整理:党委宣传部 韩姗杉
编辑:戴晓亚、张帆
为奋斗加实干的北理工点一个在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