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航天日 | 北理工人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的这些“第一”!

矢志强国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1-01-25

北京理工大学

公众号ID:BIT_1940

关注

2020年4月24日 

我们迎来了第五个中国航天日

在建设航天强国的道路上

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

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

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1958年9月9日

新中国第一枚固体燃料二级探空火箭

划破长空,直冲云霄

写下了北理工人“拓天之路”的光辉起点





彼时的宇宙

对于中国人似乎遥不可及

北理工人立下雄心壮志

“要在宇宙空间占一个位置”!


弘扬航天精神

拥抱星辰大海


六十二载

一代代北理工人牢记初心使命

自强不息、接续奋斗

在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中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

中国航天史上的 第 一 ”

进入21世纪

北理工的“第一”传奇

仍在续写……


新世纪

北理工拓天之旅中的

那些“第一”



“直播”长征火箭的“一飞冲天”


助推火箭分离后图像


可见光图像压缩处理器

红外图像采编压缩处理器


实现了运载火箭飞行状态的实时采编、压缩和处理,为“神舟”飞船系列发射所用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等航天发射任务,提供了最为“直观”的信息支持。


实现载人航天工程

空间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3日,北理工微波雷达技术助力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217公里高空精准对接。此后,北理工空间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发射装置和微波雷达接收装置,成为中国“神舟”“天宫”和“天舟”系列航天器交会对接的“标配”。



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




实现对小天体的近距离探测


2012年12月,北理工为嫦娥二号探测器规划轨迹,使之成功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中国实现对小天体的首次近距离探测。2017年,国际天文学会联合会将11812号小行星命名为“乔栋星”,以表彰北理工乔栋教授在嫦娥二号飞越探测小行星任务中所作的贡献。


实现空间大型结构展开


天线反射器地面实验平台(400平米)

2015年9月,我国首颗携带15.6m口径环形桁架天线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一号发射入轨,成为我国空间结构技术发展的一个新里程碑。北理工为我国大型星载天线设计提供了最为关键的动力学展开数值模拟和地面实验模拟手段


为中国火箭“编织”

新一代“火焰尾翼”


2016年11月3日,长征五号大推力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北理工设计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射导流槽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国新一代航天发射场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开启“空间VR”时代



心理舒缓组件


2016年11月,在中国航天员的首次中期在轨驻留任务中,北理工参与研制的中国首套登陆太空的VR(虚拟现实)设备,为航天员舒缓心理压力,保障航天任务的顺利完成,开拓了中国的“空间VR”时代。


微信地球“变脸”中国视角


微信原登录画面:地球为非洲大陆视角

微信现登录画面:地球为我国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从太空拍摄的中国视角

2017年9月26日,微信地球“变脸”,画面背景首次由经典的“蓝色弹珠”换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拍摄的卫星云图。北理工参研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遥感分辨率增强技术,大大减小有效载荷的体积和重量,打破欧空局垄断,为我国节约大量资金。


中国空间科学项目

登入国际工作站


2017年6月4日(北京时间),北理工研制的空间环境下在PCR反应中DNA错配规律研究的科学载荷,搭乘美国猎鹰9号火箭飞向太空,通过“龙”货运飞船登入国际空间站,成为首个登入国际空间站的中国科学项目,同时标志着中美空间科学合作取得“零”突破。


其实,早在2011年

北理工就实现了

生命科学领域3项“零的突破”



2011年11月1日,微流控芯片基因扩增装置伴随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实现了北理工实验装置载荷登入太空、中国微流控芯片太空应用技术、中国在太空环境下开展基因实验三项“零的突破”,并实现在轨检测。



中国“帆球”在太空展开


展开帆球的“北理工1号”在轨飞行效果图

2019年7月25日,北理工牵头研制的第一颗小卫星“北理工1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在太空中圆满完成帆球技术和新型空间电台技术两项创新性科研验证任务。


 ……


传承红色基因

北理工把矢志强国

书写在星辰大海中

也为中国航天事业

培养出一批批英才



北理工航天故事


2019年12月27日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胖五”成功发射的背后

也同样有一群

追逐梦想、不惧挑战的北理工人


王光义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部副部长兼高级工程师(正高),长征七号与长征五号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01指挥员。199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自动控制系。


孙振莲


因“胖五”成功发射,在指挥大厅激动得泪流满面而被全网热搜的“小姐姐”。现供职航天科技集团,2010年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


点击下图

认识更多深耕中国航天事业的北理工人



在第5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际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北京理工大学双聘院士吴伟仁

题字寄语全国高三学子

圆梦高考,相约北理,筑梦航天


院士寄语



抗日烽火中诞生

八十载春秋过往

浩瀚宇宙中强国 


新时代的北理工航天人

将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

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

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

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

北理工永远奋斗!

官微推荐🔻

🔗 关注 | 晶体生产技术新突破!北理工学者在《Nature》上发表研究成果!

🔗 打赢!从微观到宏观,北理工能战尽战!

🔗 凝心聚力,2020,北理工这么做!

🔗快讯 | 夺冠!中国飞鹰夺冠阿布扎比!为中国加油!

🔗 通知汇 | 北理工疫情防控期间校园服务指南大汇总!

出品:党委宣传部

来源:宇航学院、机电学院、信息与电子学院、自动化学院、生命学院、徐特立学院、精工书院、睿信书院

编辑:哈楠、戴晓亚

来北理工

做中国航天人

共同建设航天强国!


为追天揽月的梦想征程点亮“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