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送周边!陈凯歌导演携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来北理工啦!

铭记历史的 北京理工大学 2023-11-15

今年

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


一堂特别的思政教育课和艺术美育课

在北理工展开


回溯历史,不忘来路

致敬“最可爱的人”!

10月13日晚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的电影

《志愿军:雄兵出击》在北理工路演

400余名北理工师生

以电影为媒介

共同回望这场

艰苦卓绝、波澜壮阔的

伟大胜利

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首次以全景视角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讲述了从如何决策出兵,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打响第一、二次战役这一阶段的故事。浓墨重彩地再现了战场之上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决心,更彰显了当时的中国青年一代如何担当国家责任与时代使命,以赤子报国之心为祖国的和平与安宁贡献力量。

导演陈凯歌、编剧张珂

主演王砚辉、赵波来到现场

在电影结束后

与同学们分享影片创作的故事

探讨电影艺术的魅力与价值

感受影像背后的历史与情感

领悟英雄先辈的热血精神

弘扬并传承抗美援朝精神

厚植爱国拥军氛围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和美育课中

学子们纷纷表示

志愿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

令大家深受感动

更深刻体会到了

抗美援朝战争的艰苦和伟大

身为新时代的青年

必将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品质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国庆节前夕

北京理工大学

受邀参加《志愿军:雄兵出击》

全国首映礼

北理工计算机学院2023级

硕士研究生 李昭驿

宇航学院2023级

硕士研究生 方浩然

登上舞台

讲述学校办学历程和办学特色

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

第一所理工科大学

北理工始终与党和国家

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锐意进取

始终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

展现担当作为

在北理工

也有一群“最可爱的人”

他们的故事动人心魄

他们的精神气壮山河

让我们与曾经参加过

抗美援朝战争的北理工老教师一起

共同追忆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

张东林:用无畏热血守护祖国安宁

1950年10月19日晚,接到命令的张东林轻装简行,和所在的40军118师大部队一同冒雨穿过鸭绿江大桥,奔赴朝鲜战场。

“我那时担任118师军法处的军法干事,我的任务是维护军规军纪、保障军心稳定,虽然我并不是直接与敌军厮杀。但是,那场战斗我印象非常深刻。那是10月25日上午10时,敌人一个营加一个重炮连进入了我们的防线,邓岳师长命令354团团长褚传禹指挥全团投入战斗,坚决消灭敌人。经过近三个小时的激烈拼杀,我们成功全歼敌军“开路先锋"——南朝鲜王牌第6师2团3营,外加一个炮兵连,共击毙敌军300有余,俘虏160余众,同时缴获汽车38辆、榴弹炮12门,以及大量枪支弹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回忆起战斗的惨烈,张东林眼眶湿润。“在马良山战役中,我们身后就是平原,但一步不退。”

崔仁海:打仗容不得半点迟疑

1952年秋,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线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装甲兵司令部指示第一坦克学校组成一个赴朝考察学习小组。崔仁海作为小组成员,从北京出发经丹东赴朝。作为坦克兵,崔仁海的主要任务了解、学习朝鲜战场坦克作战的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并向我坦克部队传授作战的战术。

由于北朝鲜多山、道路狭窄,不利于坦克行驶和展开,加大了坦克作战的难度。在攻打由南朝鲜军队占领的三八线以北一个山头阵地的战斗中,坦克的主要作战任务是用穿甲弹炮击敌人坚固的碉堡。崔仁海与坦克六团的战友们,白天使用坦克的炮对镜,对敌方每一个碉堡的位置都反复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准确的坐标,帮助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刘忠梅:炮火连天,婀娜盛放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当时已进入第二阶段,当时14岁的文艺兵刘忠梅响应号召,参加慰问团奔赴朝鲜,看望慰问志愿军战士。“敌人要是打过来了,我们也能揣上手雷往上冲!”在刘忠梅看来战场上所有人都是战士,在正常慰问演出之余,他们还主动承担了照顾伤员的任务。“伤亡真的很惨重,但战士们都非常坚强,没有一个退缩的。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国家安全和民族独立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这一仗,我们打出了国威!”

“那时候,他只有14岁,为了能够参军报国,身高不够,踮脚也要达线;体重太轻,就往裤兜里塞几块石头。他妈妈舍不得他走,毕竟家里还有更小的弟弟妹妹需要照顾。但他说,哪怕部队不收他,他自己在后面跟着跑着也得随部队走,一定得保家卫国去!”听到刘忠梅的讲述,王才老人面带笑意,“毕竟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民!”

石宝珠:没考虑过害怕,只想赶走敌人

1952年春天,年仅17岁的石宝珠奔赴朝鲜安州前线,编入志愿军铁道兵高炮指挥所,负责首长和部队间的信息传递工作。石宝珠所在的安州是朝鲜西海岸封腰地带,是通过铁路向上甘岭主战场运送作战物资的必经之地,也是重要的海防阵地,正因如此,这里也成为了敌机轰炸破坏的首要目标。

战斗打响后,由于敌军持续轰炸,电话线几乎全部被炸断,通讯受阻,只能靠人工进行信息传递。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石宝珠身上。“我没有想到害怕。首长不怕,咱们战士也不怕!”石宝珠一次次折返,将击落和击伤敌机的战果及时广播出去,鼓舞了士气,战士们情绪激昂,对敌机发起了更加猛烈的攻势。在七天七夜的战斗中,石宝珠所在的高炮部队击落敌机15架,击伤40架,为把战斗物资送到上甘岭前线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支持。

王之超:有国才有家

1950年底,年仅20岁的王之超作为第二批入朝参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防空军部队的一员,加入到了抗美援朝的战斗中。王之超所在的防空军部队的主要任务是守卫交通要道和渡口桥梁的安全,用地面高射炮抵抗敌机的扫射与轰炸,以保证运输线畅通。

“有一次,我去一个连队交流,刚从那里离开,连队所在的阵地就被敌机轰炸成一个大深坑,一百多人仅存活了七人。还有一次,我正用电话向司令员汇报侦查情况,突然敌机向观测台俯冲投弹,弹片瞬间将电话机炸的粉碎。”当年残酷的战争情景历历在目,王之超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即便如此,王之超在回国迎接新一批入朝参战的战士时,虽然有机会留在国内,但他依然选择了再次回到朝鲜的战场上。“我的父母都是在反侵略斗争中去世的,我们家兄弟姐妹五个人,除了大姐患有重病无法参军外,剩余四人全部报名去了朝鲜战场,有国才有家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

抗美援朝战争令党中央认识到

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

必须要建设强大国防科技力量

于是决策兵工提早部署

在这一背景下,1952年3月8日

重工业部下发了

《关于北京工业学院今后发展的方向

及目前的方针任务》的文件

决定将刚刚更名的

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

“逐步发展为国防工业学院或国防工业大学,

并使之成为我国国防工业建设中

新的高级技术骨干之重要来源。”

自此,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诞生

学校开启了由为重工业服务

转变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历史新篇章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批准修改校名的文件

此后,学校全体师生

默默奉献、矢志强国

创造了新中国科技史上多个“第一”

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

第一台大型天象仪

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装置

第一辆轻型坦克

第一枚反坦克导弹

第一部低空探测雷达

……

迈入新时代

北理工人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一项项“硬核”科技

续写着“第一”的精彩

深度参与载人航天、北斗组网

火星探测、新一代人工智能

碳中和、社会治理、科技冬奥

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打造了“中国复眼”等一批“国之重器”

北理工多项技术应用于我国载人航天工程

北理工科技为北斗系统独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提供支持

北理工科技助力“天问一号”踏上火星

北理工研发了低碳冬奥监测与碳中和调控关键技术,提出冬奥会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方案

“中国复眼”可实现对千万公里外的小行星探测和成像

科技立功,强国有我

北理工不仅创造了

一项项领先的科技成果

还诞生了一批为国铸剑的

“红色国防工程师”

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总设计师 彭士禄

中国现代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王小谟

“中国枪王” 朵英贤

……

彭士禄院士

王小谟院士

朵英贤院士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北理工的青年学子

必将牢记历史,坚定理想信念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努力成长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周边福利来了

参与官微留言互动,赢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纪念周边!

参与方式

在本条推送文末点赞和“在看”,带话题#承志愿之志,理想正当燃#留言互动,并转发此推送至微信朋友圈

截至10月16日晚20点,留言点赞数前5名师生,每人赠送周边文创1套;留言点赞数前6-15名师生,每人赠送电影签名海报一张。仅限校内师生参加。

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北理工党委宣传部


官微推荐






3863公里,北理工,我来了!

出品:党委宣传部

部分素材:学生工作部

摄影:吴玮泽、胡喆熙、郭雨泉、郭广泽

编辑:王媛、崔雨涵

审核:蔺伟、刘晓俏

为北理工点亮   

666个“赞”和“在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