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仁科:冷静下的特色小镇,隐隐地透出一丝畏惧!

中旗品牌发展中心 仁科仁居 2021-09-24

编者按:


时隔一年,特色小镇建设已进入“冷静”阶段,有些人依然热情澎湃,有的人却在隔岸观火,但更多的人已黯然离场。小镇还能开发吗?作为国内最早研究小镇的专家,陈仁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今天(9月11日),编辑正式推送陈仁科关于小镇的最新文章——“冷静下的特色小镇,隐隐地透出一丝畏惧”,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特色小镇从热得发烫到趋于冷静,不过用了一年的时间。不同于往日的喧嚣,政府似乎也失去了很多的热情,开发商们也不再到处赶场参加各种峰会,那些曾经热血沸腾、信誓旦旦的投资者们也静了下来。


这仿佛是一场王子的盛宴,那么多人盛装出席,以为可以饱尝一顿佳肴,等进场后才知道,那是贵族们的游戏,一般人还真玩不起,只好悄然退场。顿时,偌大的会场只剩下几位穿着晚礼服的人,端着酒杯穿梭在绚丽的灯光下,满脸灿烂。但到底是真的胸有春雷,还是不得已的装B,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总的来说,一场轰轰烈烈的小镇运动就这样突然沉寂了。我认为这是好事,因为中国无论多么好的事,只要一“运动”就绝对好不了。让那些想乘机摸一把的“咸猪手”离场,让真正做事的人静下来认真琢磨,这才是特色小镇应该有的环境。我早说过,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小镇的,除了资金实力、政策扶持、运作团队、更重要的一定要有情怀和专注!


但是,最近有几个开发商来电,他们不是咨询有关小镇的专业问题,而是问我:“小镇还能开发吗?”从交流中,我隐隐地感到,他们害怕了,真的害怕了!


什么政府补贴,什么国家挂牌,到头来真金白银扔下去的还是自己的钱!小镇建设可不比房地产开发,后者市场看得见,无论是开发模式还是产品,他们都能驾轻就熟,虽然有风险,但至少心里有底。可这小镇开发是新事儿,虽然打眼一看全是白花花的大肥肉,可鬼知道是不是注水肉?


1

8大原因让开发者却步


仔细一想,他们害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总结了8大原因:一是看不清前路,二是资金压力过大,三是开发周期过长,四是资金回笼慢,五是包含内容太多、过于复杂,六是对市场心里没底,七是对后期运营担忧,八是不清楚什么是主要盈利点。


1

看不清前路


特色小镇是个新东西,新在“特色”两个字。到底什么是特色,有人说是产业,有人说是文化,有人说是资源。但什么产业、什么文化、什么资源才称得上“特”呢?没有人讲得清楚。因为,特色本身并没有定论,只要是新的、好的、稀缺的就是特色的。


但是,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理清:一是新的不一定是先进的,虽然也很特别,但不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或者价值;二是在此处是新的,但在彼处不一定新;三是即使是最新的,但如果大家一哄而上都去尝新,眨眼间就可能不新了,一个可以复制的“新”,生命力到底有多长?所谓好的、稀缺的,同样因为判断标准不确定,让人懵懵懂懂。此为第一个看不清。


第二看不清的是特色小镇到底是不是一个新机遇?三五年后,全国到处都是这种小镇,能存活的一定不会太多,那么谁敢保证自己的小镇就一定能活下去?关键是活下去,还要活得滋润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谁能清楚地告诉我们。我们只知道,市场决定成败,但市场翻云覆雨,谁又能把握?所以,弄明白自己的小镇存活基础是什么至关重要。但可惜的是,没多少人考虑过这个问题,也没几人能真正整明白。


其实,存活基础就是抗风险能力,不同的小镇,其存活基础是不一样的,比如,产业小镇就是产业的聚集能力,而这个产业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先进的产业,如智能化、机器人、金融、互联网……一类是专业产品,如长三角和珠三角很多小镇,从设计、生产、销售已经形成规模,只是这一类小镇因为是原始、自发生长的,虽颇有特色,但宜居性较差、难以健康发展,这是大隐忧。


而文旅小镇存活的基础首先是资源,不管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历史资源,必须独特,最好是稀缺。但仅有资源是不够的,要想存活,如何表达资源成为关键,也就是如何让你的资源成为举世品牌。


第三个看不清的是产业小镇和文旅小镇的关系。现在国家提出特色小镇(无论是产业还是文旅小镇)都必须达到宜居、宜业、宜游的标准,要实现生活、生产、生态三生并举,这确实为难了开发商,因为无所适从。


产业小镇的核心是产业集聚能力,重点是营造好生活、生产环境,宜居宜业是根本,但宜游是否有必要?那么多游人蜂拥而至,对那些埋头生产、设计、研究的人是否会造成干扰?


而文旅小镇的核心是旅游消费,一部分是悠闲的过客,一部分是度假的“贵族”,生活、生产环境怎样不重要,能让心境放开才最重要。那么,这两者如何实现统一?关键是政府指导性文件规定一定要统一,有的地方政府还规定文旅小镇要达到5A级景区的标准,产业小镇要达到3A级景区的标准。有的地方政府则要求,无论产业小镇还是文旅小镇,必须有一产,也就是农业或者二产也就是工业进驻,有的甚至还规定一定要有世界500强企业。这些似是而非、不明就里的规定让开发商无所适从,谁还敢轻易下手?


第四个看不清的是世界的经济环境。小镇开发不像房地产,快进快出,在一定时间段风险和收益基本能掌控,即使是大盘开发,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节奏。


但一个特色小镇真正形成少说五、六年,多则十几二十年,而且一旦启动,就必须按照开发计划实行,不可能有选择地只做什么不做什么,因为任何单一功能的建设,都不可能达到小镇的要求。这么长的时间跨度,世界风云变幻,一旦出现波折又会是什么景象?消费者首先考虑的是温饱和安全问题,旅游、度假、奢侈品那都只是回忆中的美好。谁又敢保证这个世界就一定是歌舞升平、昌盛不衰呢?万一衰的那一天就在你梦醒之后,怎么办?


所以,冷静之后的“心生畏惧”是一种正常的心态。不过,还有一句话却也是真理: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我们应该心生畏惧,但也没必要杞人忧天。做小镇,最关键的是弄明白你的存活基础是什么?


2资金压力过大

我们必须承认,小镇一般选址在城市边郊或者远离城市但自然资源非常优秀的地方,同时借助国家政策的优势,其土地成本相对房地产开发而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也正是很多人最初热血沸腾的主要原因。他们以为,用很少的资本投入建小镇,就可空手套白狼。


在了解了小镇开发的基本环节后,他们终于意识到:小镇建设资金的投入远远大过房地产开发!因为,小镇要宜居、宜业、宜游,不能只有房地产开发,还要有基础建设、生活服务、产业投入、旅游配套、交通等等,这几乎就是一个新城的建设,房地产只是小镇开发的一个组成部分。


初步估算,一个3平方公里的小镇,基本成型需要30亿左右;如果再大一点、复杂一点、先进一点,其投入根本无法估量。关键是,小镇建设无法象房地产那样滚动开发,任何单一功能都无法完成小镇的需求。比如说,产业小镇,你不能仅仅只开发生产用的基础设施:厂房、仓储、研发、安装、包装………那就又变成10多年前的产业园了!你去看看,现在有多少个产业园还活着?野草丛生、野狗乱串是产业园最真实的写照。


除了产业基础设施外,生活服务配套更加重要,比如商业、医院、学校、公园、体育馆、图书馆等等。不然,凭什么那些优秀精英不在大城市呆着,非要跑到你这小疙瘩来?只有小镇的各方面都优于大城市,而且还有更独特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小镇才具备“聚集效应”。因此,产业基础设施与生活服务配套必须同步完成,否则我们根本无法进入运营阶段,小镇也无法发挥作用。


当然,与房地产开发相比,小镇建设耗资甚大,但获取资金的渠道也更多,如政府补贴、PPP模式、金融机构扶持等。但关键是你的小镇必须满足这些渠道的要求,政府不傻,投资机构更精明。


3开发周期过长

无论产业小镇还是文旅小镇,要想进入运营阶段,少则4、5年,多则10多年。相比房地产开发快进快出,这是一个艰难的煎熬过程,最关键的是节奏不好把握、市场风险不好把控,期间无法预料的各种困扰更不知几何。因此,很多开发商在最初的冲动过后,实在难有勇气一头扎进去,毕竟真正具有情怀和专注的人少之又少。


我们没有资格批判他们的急功近利,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就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但是,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只有金钱和财富,更有意义的是自己的追求和思想能否通过某个载体去体现,而小镇开发就是最好的评判标准。


当某个小镇能够极大地驱动某一区域经济、环境、人文的发展时,那么,这个小镇的创建者必然会被歌颂和记载。当然,我们创建小镇并不是为了被歌颂和记载,但毕其一生做一个遗世之作,此生还有何憾?反正你再多的钱也带不到天堂。






2 

理清小镇利点   远离畏惧


以上8种原因,我就不再一一展开,现就小镇盈利点和市场对接点进行解读。


先说产业小镇,其主要盈利点有三个:


一是产业工作者居住用房开发,也就是房地产开发,这是大家驾轻就熟的一块。


二是生活消费,诸如餐饮、购物、休闲、商务……,也就是我们在大城市里也必须的消费。


三是小镇最大的盈利点就是产业及服务,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最终转换成效益,如果一个小镇某种产品成为品牌,就像瑞士小镇的钟表、美国格林尼治小镇的对冲基金、德国的奥迪之城等等,那么就等于你在这个领域站在了高端,而高端的价值就不仅仅是用收益两字能诠释的。可以说,一旦你的小镇拥有了某一领域的高端品牌,那么,围绕这个品牌的产业链所上下延伸的环节,就成为小镇永续发展的支撑。


那么文旅小镇的盈利点又有哪些呢?


文旅小镇的主要消费对象是旅游、度假的游客,他们不是小镇的长居者,特别是以观光旅游为主的田园小镇,一般都是就近中心城市的消费者,一日游成为主流,因此这一类的小镇主要盈利点就是餐饮、门票、特产等。但度假小镇却有所不同,首先是度假屋的开发,可以是别墅、公寓,也可以是民宿、酒店,这类产品可卖可租,投资大收益也高,而且快。


第二类是门票、单项游乐体验设施的收费,每日都有进账,只是淡旺季有区别。


第三类是餐饮、住宿。


第四类很关键,不仅关系到收益,还关系到小镇是否能旺起来,这就是夜间消费,酒吧、夜市、商业街、演艺厅、休闲馆等等。一个文旅小镇是否能活能旺能成为品牌,能吸引游客趋之若鹜,除了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外,就看你的夜间消费处理的怎样。你总不能让游客白天喜乐乐,夜晚空对电视孤戚戚吧?而且夜间消费是白天消费的三倍,如果你能探析游客旅游心理,你就更意识到夜间消费的收益有多大?旅游,说白了,就是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花钱去的。夜间要吃要住要玩,要好好的吃。要舒服的住。要疯狂的玩,这些都是最花钱的。


所以,整明白了各类小镇各种盈利点,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设计好盈利模式,畏惧就会离你远去。



3

透过现象看本质  精准定位市场  


做小镇心里最没底的恐怕就是:我将面对或者拥有怎样的市场?如果我们将市场分为局部市场、区域市场、全国及国际市场三个层级,那么不同的市场,其消费特征是有很大不同的。


这里有一个市场定位的问题,若果定位不准,极有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小牛拉火车,这叫蚍蜉撼树、异想天开,其结果就是巨大投入却换来门可罗雀、寂寞孤冷;二是小牛拉自行车,空有一身蛮力却使不上劲,这叫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其结果就是大好的资源被浪费,接待能力不足,人满为患,想要扩建却因为没有更多空间,只能垂头顿足、仰天长叹。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也是很少有人思考且很多人始料不及的生死问题——市场定位不准。开发者极有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况——预判的市场不活,但换一个市场却可能大放异彩。


简而言之,你以为你的小镇面对的是一个局部或者区域市场,辐射的是本市、本省市场,然而死了。但如果一开始就定位全国或者国际市场,则极有可能出乎预料的火爆。反过来,你认为可以做全国市场,死了,但如果一开始就瞄准就近消费,也就是局部市场,也许就活了。看似不可思议的矛盾,其实就是市场定位准不准的问题。


谈到市场定位,首先应该了解定位的原则和基础是什么?市场定位的基础一是资源,二是交通。什么样的资源决定什么样的市场,这大家都理解,但再好的资源没有通达性高的交通,游客也只能望洋兴叹。祖国的奇山秀水何其多,能到达的有几何?至于市场定位的原则很简单:透过现象看本质量力而行、志存高远。


在平淡中发现特色,评估特色对市场的冲击力和吸附力,这叫量力而行。将特色表达的淋漓尽致(这需要高智商策划)瞄准更高一级的市场,这是志存高远。但不同的小镇不同的资源就一定有不同的定位,复制、抄袭的路到底会怎样,陕西袁家村的例子摆在那,相信做小镇的人都知道。这就要求我们对市场定位要精准。


这里我简单说一下三个本人诊断的小案例。


一是广州从化有一个项目,开发商对我说这里有山有水,做个度假小镇,吸引广州有钱人来消费一定没问题。我看后说了两点:一、你这一片小山一湾细水,在广州周边、在珠三角随处可见,而且极为普通,凭什么有钱人一定要来?二、从高速下来要走20分钟乡道,连错车都难,谁没事跑到这里来堵车玩?


后来,我写了一篇《有一片山一汪水,你也做不成文旅小镇》文章,反响很大,那个开发商学员还专门发微信来感谢我。


第二个案例是广西柳州鹿寨项目。该项目在一国家地质公园旁,深入山腹,与桂林一样属于喀斯特地貌,秀美不输阳朔。开发商将市场定位为:柳州人的度假胜地。


诊断后,我说:定位柳州市场死,定位全国市场活!开发商不解,我分析给他们听:广西人对喀斯特地貌司空见惯,柳州人抬头就能看见,他们为什么要花一个半小时车程跑到这里来度假?就因为你盖了几栋别墅?不可能!但全国其他地方的人却很稀罕喀斯特地貌,要不为什么桂林每年游客接待量达4000万人次?鹿寨的自然资源不输桂林,距桂林、阳朔仅70多公里,如果表达得好,完全可以分流桂林的部分游客,甚至可以与之直面竞争。因为,该去桂林的游客都去过了,有些人甚至还去了好几次。他们有点腻了,该换换口味了,而鹿寨的独特风貌完全可以承接桂林的辉煌。


后来我又写了一篇文章《一个世界级的小镇是这样拉开序幕的》,据说当地政府高度重视。这个案例说明,市场定位精不精准确实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局限局部市场死,放眼全国市场活,看似不可理解却非常合理。


第三个案例是新疆建设兵团红星二场的“戈壁小镇”。去年(2016年)11月,我受邀到红星二场为一个项目做诊断,党政领导都出面参加会议。


海政委说,他们想在4000亩地的戈壁滩上做一个湿地公园,一是为了满足团场职工家属和哈密市民休闲度假需求;二是红星团场或者说整个建设兵团都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他们想通过这个项目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


我听了他们的介绍,问了一句:做湿地公园有市场支撑吗?投入和产出比是多少?海政委回答:“这正是我们犹豫不决的主因,总觉得就一个哈密市难以支撑这个项目,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最后我分析道:做湿地公园难以成活,因为市场太小,根本无法推动红星团场的产业转型升级。做一个小镇,只有小镇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有领导马上说,我没有资源啊,除了戈壁滩、盐碱地,就是黑乎乎、光秃秃的天山,哈密交通本来就不方便,我们离哈密市又有一定的距离,做个小镇没有人来消费啊!


粗粗一想,他们确实没有什么资源,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连生命都难以存活,还谈什么资源?可是!可是!这孤寂、荒缈、穷目极尽无边、风沙弥漫千年的戈壁不就是最好的资源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其悲壮、辽阔、苍伟,谁敢比美?又该诱使多少英雄豪杰前来折腰?不说还有如剑直刺苍穹的天山,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敷衍出的无数悲剧、喜剧,又该令多少少男少女向往?


“戈壁小镇”,中国独此一家,世界有没有,没人知道。但就这4个字,就这一个名,就是一种最好的资源。


这个案例说明,心存高远是多么重要啊,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发现资源!戈壁滩对于新疆人来说,睁开眼就是,除了荒凉还是荒凉,没有丝毫美感,可放置在另一个更大的背景、更大的市场,她就像三亚的大海、桂林的奇山秀水,那一份独美岂是一般资源可以比肩的?


当然,我反复说过,发现资源需要智慧,但表达资源更需要情怀!今天不讲情怀,只讲市场。


国内最负盛名的小镇专家授课、国家级特色小镇实地参观——9月22日~24日,陈仁科联手中山大学、绿城 ·海口桃李春风,隆重推出陈仁科小镇特训营,手把手教你如何做小镇!


【强大的名师阵容】

  1.  蒋中松  国家发改委PPP入库专家  

    课程:《PPP模式在特色小镇的运用》  — 重点解决小镇的运营问题


  2. 尹昱   国家发改委PPP入库专家

    课程:《特色小镇ppp投融资模式》  — 重点解决小镇投融资的问题 


  3.  陈仁科    北京大学房地产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 

    课程:《文旅小镇的顶层设计》   — 重点解决小镇的顶层设计问题


  4. 王少华  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兼培训与咨询部部长

    PPP模式实操交流    — 重点解决ppp模式落地问题 


  5. 张道龙  绿城 ·海口桃李春风总经理

    课程:海口桃李春风开发始末及小镇生活体系分享— 现身说法,揭秘小镇的运作方法


【三大国家级特色小镇参观】

  1. 中国庭院文化回归的经典之作——绿城·海口桃李春风

  2. 千年渔港小镇-潭门镇

  3. 全国会展小镇-博鳌镇


【名师现场诊断会+高端研讨会】

  • 增设小镇项目诊断环节,名师现场抽丝剥茧,为你分析项目优化的最佳方法

  • 举办高端专业研讨会,汇聚政府、专家、企业三方力量,激辩文旅小镇该如何做。


【特训营招生条件】

  • 小镇开发/投资/运营副总裁以上

  • 负责对接小镇开发的政府部门以及官员


【收费以及报名】

  • 收费:5000元/人

  • 微信或电话罗老师15812763804索取报名表(报名成功以全款5000元到账为准),也可以扫描二维码报名。








敬告:

  1. 欢迎各位关注“仁科地产”公众号,分享陈仁科老师的专业文章,发表评论。

  2. 任何媒体或者微信公众号想转载此文,请与中旗编辑联系,或在后台留言,并在内文标明作者姓名以及信息来源,未授权转载视为侵权,本公司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相关内容: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