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作坊,一种主动建立关系的身体行动

FAC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2024-10-14


工作坊是一种主动建立关系的身体行动。一场工作坊的完成主要依靠促成者、专业者和参与者三方的合力,缺一不可。[1] 促成者作为工作坊的发起方根据工作坊的主题、内容与专业人员进行讨论,设计活动,协调落地,然后邀请公众参加。每一场工作坊的互动都鼓励参与者在平等的环境中,用感官与知觉、想象与创造、讨论与反思等一系列具身的行动积极地与周遭世界建立联系,以此打开感受,增长见识,加深理解。


本届深圳国际低碳城 · 2023 公共艺术展一共举行了四场工作坊,其筹备工作与展览策划同时进行。作为展览配套的公共活动,工作坊应当致力于传播与延伸展览探讨的议题,用具体行动让已完成的作品进一步拓展表达的边界,并在这个过程中邀请公众同行。本展览以“一团和气”为主题,从本土民俗,到对多样物种的关注,再引出气候、可持续等宏观议题。基于此,结合参展艺术家的个人实践,四场工作坊的主题最终确定为:天气、凉茶、海鲜、植物。工作坊的发生场所,并没有局限于展览所在地,而是进入了幼儿园、屋顶天台、海鲜市场和书店。此外,四场工作坊的参与群体也各不相同,基本覆盖了全年龄段和不同身份。


“工作坊”的英文为“workshop”,原指生产工作的场所空间。而博物馆教育语境下的“工作坊”概念,可以追溯到包豪斯的艺术教育实践——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工艺制作训练。[2] 与传统讲座式教学不同的是,工作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这一模式与公共艺术的公共性理念相契合,成为一种公共艺术创作的方法。


在本届公共艺术展的 11 组作品中,《彩虹桥》是其中一件由艺术家与儿童共同创作的作品。艺术家佐仓康之和佐仓利惠夫妇来自日本,他们长期致力于推广儿童共创公共艺术项目,将工作坊视为“与儿童一起的艺术冒险”,其作品总是由艺术家与儿童共同创作。在本届展览的策划初期,我们便与两位艺术家达成共识,希望这次的艺术共创可以由中日两国儿童一起完成。


此次创作的主题源自展览对于天气的讨论,最后聚焦于天气预报的天气符号上。符号凝聚着人们对事物的理解,我们发现中日两国的天气符号系统有所区别,中国与日本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们对天气有着怎样的观察和想象呢?


带着这样的好奇,艺术家在日本的佐伯市立米水津小学校与佐伯市立米水津中学校举办工作坊,我们则在大象艺术与凯莱德幼儿双语学院的支持下向深圳的孩子们发出征集。孩子们根据各种天气创造拟人形象,最后由艺术家收集起来,组合成新的图案,制成彩虹色的长布,安装于丁山河上长 80 余米的桥梁两侧。


日本工作坊创作现场

照片由艺术家提供

中国工作坊创作现场

凯莱德幼儿双语学院提供

佐仓康之&佐仓利惠,《彩虹桥》新增部分

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


如同桥梁所象征的连接意义,佐仓康之和佐仓利惠夫妇也好似使者,将两国孩子的美好祝愿传递给彼此。他们来到深圳后,与深圳的孩子们又展开了一场新的创作。这一次,艺术家与孩子们一起在一张大画布上创造新的形象,最终成品安装在桥梁入口处,与之前的作品相呼应。


< 左滑查看更多

佐仓康之&佐仓利惠《彩虹桥》

深圳国际低碳城 · 2023 公共艺术展


返回日本后,艺术家回到之前的学校,向孩子们展示作品,传达中国孩子送去的祝愿。一来一往之间,佐仓康之和佐仓利惠夫妇将两国儿童的创造编织一起,构成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

在第二场工作坊中,我们将视线从气象转移到它所影响的人类生活,营造了一个体验式参与的情境。岭南地区炎热多雨,异常潮湿,岭南先民深受湿热困扰,由此创造了祛湿除热的凉茶,并流传至今。本工作坊以“和气生财——凉茶工作坊”为题,设计师廖波峰在南头古城“得咖啡”的天台上,构建了一个供人交流和体验凉茶文化的实体空间。


这个空间中的装饰元素全部取自健安堂陈氏凉茶铺,这是一家在罗湖区经营 20 余年的老店,老板陈叔来自肇庆,从父辈起便经营着凉茶铺。煤炉、瓦煲、木勺,陈叔沿用了传统煲煮凉茶的方法与器具。我们邀请陈叔作为嘉宾,并向他借了一套煲煮凉茶的材料与器皿带到现场。


“和气生财——凉茶工作坊”场景布置

廖波峰与大家分享

参与者品尝凉茶


天台上 10 余张木板凳围成一圈,中间一煲凉茶冒着热气,是廖波峰对其参展作品的延伸。这些板凳由他设计打造,灵感来自他的日常观察。他发现农村里人们经常在闲暇时带板凳到空地上围坐聊天,这种自然形成的氛围随性且轻松。工作坊中,所有人围着瓦煲而坐,陈叔与大家从凉茶铺的起家,聊到煲中所煮凉茶,当即盛出分给大家品尝。


随后,所有人来到一旁的折叠桌边,桌上是陈叔事先分类摆放好的药材,他向大家一味一味地介绍讲解。每个人手中拿着药柜造型的立体“药方纸”对照真实药材进行辨认,由这些药材所煲的凉茶正在身后煤炉上熬煮,它们的苦味正停留在每个人的舌尖。


在这场工作坊中,廖波峰的设计将凉茶文化剥离出传统的场景,在这个古城楼与握手楼景观并存的天台上,为参与者营造别样的体验情境,注入全新的身体感受。


陈叔介绍药材

参与者书写台风天的“宜”和“忌”

“药方纸”与“食谱签”


上一场工作坊的讨论基于参与者的既有经验,这一场工作坊则让所有人从调查开始接触一个正在发展的概念——“可持续海鲜(Sustainable Seafood)”。现代渔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众多海洋物种急剧减少,为保护海洋生态,“可持续海鲜”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所指的是一种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的捕捞或养殖的海鲜。[3]  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沈晓鸣采用 PBL 教学法,制定了一场为期一天的工作坊,让参与者走进海鲜市场,调查海鲜品种,与商家交谈,收集数据,之后集中探讨可持续海鲜标准的制定与推广。


早上 9 点,我们在龙岗区回龙埔综合市场门口的小公园集合。互相认识以后,参与者们被分为两队,从不同方向进入海鲜市场。市场里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大家穿行其间,对照着调查表上的图片,在档口上寻找对应的鱼类,记录其来源与保鲜状态。沈晓鸣则在这过程中对这些鱼类进行补充介绍。


< 左滑查看更多

参与者在海鲜市场调查


调查需要参与者全身心地投入到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尊重这里的规则。比如大家会互相提醒不要把档口全部围住,以免妨碍其他人采购。同时,调查使参与者从另一个视角去观察这些海鲜,有的人发现,原来这些经常出现在餐桌上的海鲜长得如此好看。


下午我们前往龙城 CC 创意街区的句象书店进行数据的分析与讨论。讨论之前,沈晓鸣更详细地介绍了市场里遇到的每一种鱼类,随后和大家一起探讨“可持续海鲜”的标准是什么,该如何推广。参与者并非该领域的专业者,大家的回答多从自身出发,提出了“不吃小鱼”,“尽量吃繁殖力强的鱼”,“尽量吃养殖海鲜”等力所能及的措施。同时,每个人的观点又体现了强烈的个性。比如有一位拥有戏剧经验的参与者提出,可以将可持续海鲜的理念通过戏剧的方式表达并推广。


参与者分享


“可持续海鲜”的推广任重道远,一天的工作坊不会以找到答案为目的,调查与探讨本身即是目的。如果这一次亲身的经历在所有参与者心中能够留下一些印象,便已经是有意义的。

本届公共艺术展中有一件在地创作的作品是龙盼的《植物冶金》,该作品以低碳城多样的植物为蓝本,将 30 多种不同植物转换为颜色各异的瓷片,一阵风过,瓷片之间相互碰撞,发出悦耳的风铃声,提醒我们感受植物的声音,自然的声音。


制作这件作品时所用到的植物都是我们在低碳城及其周边地区采集的,采集过程中,我们留意到此处丰富的植物种类与多样的生态环境,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它,由此产生了做一场“植物散步工作坊”的想法。活动一经发布,报名人数迅速满额,其中既有周边居民,又有从南山、福田等地前来的市民,足见人们对植物的好奇与热情。


龙盼,《植物冶金系列:龙岗低碳城及其附近》

深圳国际低碳城·2023公共艺术展


所谓散步,我们希望这是一次轻松自在的行走,重在参与者身体的感受。散步的过程由红树林基金会(MCF)高级保育专员廖志荣带领,她目前正从事着红树林生态公园生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作。工作坊当天,她穿着一件深绿 Polo 衫,加一件浅绿外套,胸前别着一枚精美的白色小花。


散步之前,是一个热身的小游戏,参与者模拟植物交流的感觉,比如含羞草受刺激后叶片依次闭合的状态,打开感受。随后我们沿着蝴蝶湖畔走到丁山河边,在廖志荣的介绍中,我们留意到,沿途植物大多为景观植物,可见人造公园对于植物种类的选择倾向。


廖志荣向参与者介绍植物


之后,我们走进古老的客家村落,这里因为多年无人照看,断壁残垣几乎被入侵植物附满。此行的终点是现代的村子,沿路生长着荔枝、龙眼、芒果、木瓜等果树,部分土地被开垦成为菜园,充满了生活气息。


散步全程,每个人都带着一个小袋子拣拾落叶,最后我们将落叶汇集起来,在草地上进行植物拓印。大家用彩色的碳笔将叶脉的纹理拓印在巨大的纸张之上,记录这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时刻。


< 左滑查看更多

参与者进行植物拓印


最后一场工作坊结束,本届公共艺术展也已结束。与展览一样,每一场工作坊总有一个开始时间与结束时间,我们与一批批参与者,好像在搭建一个个临时的乌托邦。可是人群散去,这乌托邦便轰然塌掉。本展览是对于当前紧迫的生态议题的回应,工作坊则是邀请公众关注与同行的方法。共同创造、体验分享、调查探讨、身体感受,都是主动建立关系的身体行动,是四场工作坊各自的侧重点,它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织。其实,正如工作坊这一概念最初的含义一样,这些行动也恰恰来自于日常经验,也应该可以回归为一种生活方式。此外,作为工作坊的主体,参与者的体验与感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我们仍需反思与探索,如何激发创造力,如何建立轻松平等的交流环境,在探讨中如何鼓励大家,在感受中如何帮助大家调动身体的天赋。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大量的行动实践。因此,乌托邦的塌掉兴许是件好事,它让我们把在理想状态里构建的印象带回到日常之中。


最后,由衷感谢主办单位的邀请,感谢所有为工作坊的举办提供支持与帮助的机构单位和工作人员,感谢每一位主持活动的艺术家与热心分享的嘉宾,感谢所有前来参与活动的朋友们!


在植物间散步


参考文献:

[1] 霍莉,教师工作坊与校本研修[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9:11.

[2] 曹媛,博物馆工作坊活动刍议[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 9(02):85-89. DOI:10.16703

[3] 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 What is sustainable seafood?[EB/OL]. [2024-01-19]. https://www.msc.org/en-au/what-we-are-doing/our-approach/what-is-sustainable-seafood.



作者丨郑宇凯

编辑丨林翔

设计丨赖秋凤

审校 | 戴玉莹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




深圳国际低碳城 · 2023 公共艺术展


主办单位 中共深圳市龙岗区委宣传部 协办单位 龙岗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龙岗区坪地街道办事处 策展单位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支持单位 华润置地城市运营管理(深圳)有限公司、红树林基金会(MCF)、深圳华城国际低碳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 可持续专业顾问 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


策展人 朱德才、刘阳

参展艺术家及团队 白小刺(中国深圳)、加治圣哉(日本新潟)、磊落(中国深圳)、廖波峰(中国深圳)、龙盼(中国宜春)、马特·霍普(英国伦敦)、阮文韬(中国香港)、沈烈毅(中国杭州)、無名营造社(广东开平、贵州黔东南)、吴子元(中国深圳)、佐仓康之&佐仓利惠(日本佐伯)、招冠良 X 卢焯健(中国深圳)


展览执行团队 项目总监 岳正、戴玉莹 助理策展人 罗楚涵 教育及公共项目专员 郑宇凯、姚佳欣 媒体宣传 责任编辑 邢之慧 文字编辑 林翔、唐雪雯、蔡贝妮 展览形象设计 有料设计 可持续在中国2021-2022 成果展 展览设计 英途联盟 设计执行 林碧霞、吴志豪 设计协调 唐凯丽 行政及财务支援 行政专员 刘惠春 财务专员 张惠文、常俊平


彩虹桥工作坊

艺术家 佐仓康之&佐仓利惠 共创小艺术家 中国深圳 Juho、陈嘉寗、陈艺丹、方沁怡、高若琳、胡清越、赖千丞、李佳聪、梁乃心、梁宇涛、林溢航、刘欢毅、陆俊良、孙彦棠、王嘉蓥、王晞萌、吴东煊、吴浩烨、岳洋、张馨月、张梓潼、赵俊然、赵子政、曾璟熙、周锦一、周梦蝶、周依、周正轩 支持单位 大象艺术、凯莱德幼儿双语学院 日本佐伯 佐伯市立米水津小学校一至五年级全体学生、佐伯市立米水津中学校志愿者学生 支持单位 佐伯市立米水津小学校、佐伯市立米水津中学校


和气生财凉茶工作坊

艺术家 廖波峰 嘉宾 陈叔 参与者 林元锐、蚊子、罗展强、又又又、Ruan、keiko、任先生、李安如、姜皓文、泡芙、Yaqi、冷生、Sofia、严逸驹、杨洋 支持单位 the coffee_得咖啡、健安堂陈氏凉茶


可持续海鲜工作坊

艺术家 沈晓鸣 参与者 远方、doing、肉肉、郑宇旋、毛真、罗展强、Amanda、罗璇、师帅、钱朵朵、陈、林艳梅、罗睿琪、eva、Mick 支持单位 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龙城CC创意街区CIC创新创意中心、句象书店


植物散步工作坊

嘉宾 廖志荣 参与者 肉肉、林运如、伍慧、Jasmine、李君霞、苏晚、洁洁、石一、云一、罗展强、粥粥、何小河、黄秀凤、张楚儿、李冰冰、廷廷 公益伙伴 红树林基金会(MCF)


*此项目由深圳市龙岗区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资助



-


推荐阅读



深圳国际低碳城 ·2023公共艺术展即将开幕!

深圳国际低碳城的24小时

野生策展手记:公共艺术展的台前幕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市前沿艺穗艺术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