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数换底公式及其应用》优质课教学案例及点评

李晓恩 乐学数韵 2022-07-16

专业、公益、综合、情怀
乐学数韵(ID/抖音: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    
 Q群:314559613

前言


       这是是一个优质的教学案例(实录),授课教师精心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简单易懂的指对数转换复习及练习、利用计算器计算对数值,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探究对数的换底公式,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标精神。尤其值得点赞的是李老师在这节课中穿插了游戏环节,通过对数换底公式的探究,学生的创造性得到了锻炼,再进行抢答游戏(比赛)加深对数换底公式的记忆和理解,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整节课在老师的小结升华、提炼思想中得到完美谢幕,学生应该是意犹未尽,教师在适当补充相应的数学文化知识,整节课显得更加丰满和有品位。总之,这是一个以问题导向+学生主体的优秀教学设计,期待李老师分享更多更精彩的设计。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精神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推导对数的换底公式的过程,联系之前所学知识整理相关的指数、对数知识点。经历对数运算得出成果获得成就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科学计算器展示如何得到常用对数,进而求出一般的对数,引起学生对换底公式的兴趣。

(2)通过对换底公式及其推论的探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及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基础的对数运算让学生获得成就感,通过比赛及对“一题多解“的鼓励让学生感悟对数运算的精彩,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换底公式和推论及其应用.

难点:证明换底公式,综合使用对数的换底公式、推论和运算性质.

教学设备:科学计算器,实物投影仪.

论文正文


课例点评

1.本节课通过实例研究师生共同探究出换底公式,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明白换底公式的必要,解决不同底的对数的运算问题,从而体现出换底公式的价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后再对这个过程的体现的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就地取材来逐步渗透,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以及让学生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2.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练习两道有关的应用题,进一步体现换底公式在其中体现的价值和作用.

3.本节课师生对话多了一点,师生对话多,思想碰撞也多,课堂氛围、师生融洽度也会高些,但是往往会掩盖一些“真相”,一些没有学懂的同学往往被学得好的学生所掩盖,尤其是对数公式特殊情况探究过程中,可让学生先自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从而得出一般结论,在推导换底公式一些常用的性质也可以让学生动笔,教师巡视,寻找并解决学生的真正的困惑点.后面的游戏(比赛)环节非常好,可让学生快速使用换底公式,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声明 

    本文为《乐学数韵》(ID:Vlxsy8)整理编辑原创推文,如需转载,请在公号后台留言,欢迎转发分享,感谢!

乐学数韵:我学习我快乐、品数味好韵来

Vlxsy8 :    微“乐学数韵”吧 我们乐学数韵吧

(注:“V”:微的谐音,也是英文We的同音)



高中数学公众号联盟

   

乐数主编近期部分讲座稿及论文

1.《高中数学优秀科组建设报告》,2019年顺德区大教研会议发言稿,2019.9.11

2.《高三解析几何解答题解题模式分析及教学建议》,广东省中学数学(高中组)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讲座稿,2019.5.18

3.《对2018年全国高联竞赛广东预赛第9题的深入探究》,发表在《数学通讯》2019.1期

4.《突出学科素养,提升应用意识》,个人学术讲座,2018.11.8

5.“携手共进,相辉相映”——名师工作室交流活动暨高考专题讲座,2019.3.7

6.《依托米勒问题,传播数学文化》,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2期

7.《利用三个特征点求解一类含绝对值的最值问题》,发表在《中学数学研究》2019.5期

乐学数韵:您贴心的高考好帮手

ID:Vlxsy8

    教研、解题、资源尽在”好老师高中数学Q群"(群号:314559613).在公号后台输进:“入群”即可了解详情.    看在小编那么努力的份上请赐个“在看"吧,您的转发和分享是对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一百多篇精彩原创文章,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