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的书法沉顿雄快,上逼古人。传为"米芾之甥"?

梅溪草堂 2021-12-08






王庭筠(1156~1202年),字子端,号黄华山主、黄华真逸、黄华老人,又号雪溪翁。金大定十六年(1176年)进士。读书黄华山寺,因以自号,前后居10年,悉涉经史,旁及释老,名重当时。其书画师二王、米芾,得于气韵之间。书画作品多散佚,现存于世者,有《幽竹枯槎图》《重修蜀先主庙碑》《博州重修庙学记》《黄华老人诗刻》(明嘉靖三十年重摹本)等。


明李日华《六砚斋三笔》说,“庭筠书法沉顿雄快,与南宋诸老各行南北,元初,子山诸人不及也。”

王庭筠《自题幽竹枯槎图》卷绢本38.1x117.7cm

日本京都藤井齐成会藏


王庭筠是金国左相张浩的外孙、汉朝太原贤士王烈的32世孙。他的父亲王遵古学识渊博,时人誉之为“辽东夫子”。王庭筠家学渊源,自幼聪颖过人,可谓“神童”,6岁同父兄诵书,能通大义,7岁学诗,11岁赋文作诗,读书五行俱下,日记五千余言。

王庭筠善诗文,“文采风流,照映一时”;还善书画,山水师从于任询(1133-1204年),墨竹近似文与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就是《幽竹古槎图》。其书法和枯木竹石学米芾,重视笔墨情趣,不为成法所囿,上逼古人。他与党怀英、赵沨、赵秉文俱以书法成名家,其画与诗文紧密结合,发展了文人画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王庭筠是学米芾登堂入室的高手,他的高明之处是在于能够追溯米芾的学书源头。很多人认为王庭筠是米芾的外甥,其实是误传。曹宝麟先生在《宋辽金书法史》中就证实了这一点,这说明他的书法与米芾很接近。

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藏有他的一幅传世绘画作品《幽竹枯槎图卷》,绢本,墨笔,后有王庭筠的题跋曰:“黄华山真隐,一行涉世,便觉俗状可憎,时拈秃笔作幽竹枯槎,以自料理耳。”这是他36岁所书,这件作品是他遭挫折归隐后复出所书,书风含蓄文雅、雍容平和,与《博州重修庙学记》的风格拉得很开,以圆笔代替方笔,将以前用笔的凌厉变为温润。

此幅题辞虽是行书,且是承袭米芾变化多端的笔调,但从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书写心境的平静,书写作风严谨。这幅字首尾布白,行距匀称。用笔中锋侧锋并使,点线丰腴厚实,绝少枯笔飞白。虽用米法,却不怒张飞扬,而是平稳劲健中显示出熟稔的笔路。笔触过渡自然,细细品读,耐人寻味。

王庭筠晚年隐居黄华山,日日步幽静之墟、歌闲逸之章,挥运间少了米芾笔底的凌厉、张扬之气,文雅、冲和、恬淡。王庭筠另一件名作《重修蜀先主庙碑》是其43岁所书,系他去世前3年的作品,《重修蜀先主庙碑》运笔结体似黄庭坚,但缺少黄庭坚舒逸的抖动,取而代之的是唐楷的温润、端庄,受虞世南的影响显露无遗,这说明王庭筠学书师法的广泛。

从王庭筠书风的转变,可以发现金代书法有一个从世宗朝到章宗朝,从崇尚宋代先贤到追慕唐人之法的转变过程。金代书法家已从自发地追随近人到自觉地靠近唐风,王庭筠是引领此风的佼佼者,他为金代书法的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


资料源于网络,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侵权必删!

僅限交流學習。





您转发朋友圈或点一个“在看”

就是对梅溪草堂最好的鼓励!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梅溪草堂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促进国内外书法艺术交流,

通过书法学习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陶冶艺术情操,

提高艺术鉴赏与审美能力,

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加深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解,

增进学识修养,

提高书法技能。

成为广大书友书法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更多推荐

启功 :平心而论,心畬先生的书法功力比他的画要深许多!

书法墨法,是衡量作品成败的一大关键。

白蕉:书法要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宋四家“之首——苏轼尺牍书法鉴赏

书法技法 ∣ 行笔速度几种状态的分析

散淡古拙,大画家黄宾虹还是金文书法大师。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