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随笔】刘补明 | 读书重于上学——写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

刘补明 乡村文苑 2023-03-05
梨花风起正清明
点击上方蓝字
发现更多精彩


读书重于上学

——写在第27个世界读书日


读书重于上学,这本是一个比照不恰当的伪命题。

以前,“读书”就是“上学”的同义词。比如说,“我七岁那年,父亲送我进学堂读书”。上了学,自然就得读书,这是简单的道理。

后来,这逻辑被颠覆了。上学归上学,读书归读书。有的人既上学又读书;有的人只上学不读书;有的人上学不多但读书不少;也有的人上学很多却读书甚少。有些高学历的青年,读书并不多,有的甚至严重到上学十几年,没读过一本完整的书。

那么,上学又在干什么啊?不难回答:在听讲,在做题,在考学,并不轻松。小学学完考中学,中学学完考大学,直至考到博士。课本、考卷、模拟题,就是上学面对的读书世界。

早先,是因为上不了学被文盲;现在上了学,还有人被文盲。这是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上学,本是一个接受教育的过程,不仅受业解惑,且要砥砺德行、修身养性。最好的路径便是读书,读完整的书。过去的私塾,规定要读《蒙求》《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千家诗》《幼学琼林》《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道德经》,后来还有了《史记》《汉书》《三国志》《古文观止》等。总之,先读经,再读史,整本整本地读书。

眼下的教育,过于功利也太急于求成了,等不及读完一本完整的书,更等不及细细读书、反复咀嚼,大家最急于掌握的是考什么,你考什么,我做什么。我可以把任何文章分解成部位,归结于问题,合并为套路,提炼出关键。于是乎,上学便成了不断简化程序、寻求捷径、谋求学位、占领高地的门径。现实就是这样,孩子们不得不这样,老师们也只能这样。也只有这样,大家才感觉最合理最公平。

可怕的情形出现了:学历的门槛越来越高了,文化的含量越来越少了,创新的意识越来越消减了,精神世界也就越来越扁平甚或空洞了。

我们生活在俗世中,我们不可能完全超脱俗世的约定。通过上学,改变自己的俗世身份,本无可厚非。但我们仅剩一条道,全神贯注、心无旁骛地执着于一条道,那就有些违背了读书的初衷与本真。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说:要读点“无用的书”。《复习全攻略》《炒股指南》《公务员入门》《如何养蟹》,都可谓有用之书,为了生存,学一技之长,读点固然无妨。但莎士比亚、尼采、卡夫卡呢?孔孟、李杜、鲁迅呢?还读不读呢?他们的书还有用吗?

我们的周遭,倘若全剩挣钱机器和职场狂人,我们还有生存空间吗?我们的生活还有情趣可言吗?

读书,本是治理精神沙化的最好的手段,或与功利无缘。读貌似无用的书,可以用来滋养心灵,陶冶情操,益智养神,养生之道首在养心。读貌似无用的书,还可以用来诱发悟性,激发灵性。思想火花的迸发,智慧灵感的勃发,精神家园的开发,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渊源。读《报任安书》,我们明白了生存的考验、内心的挣扎、责任的担当;读《红楼梦》,我们领略了爱情的凄美、人世的冷暖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怀;读《老人与海》,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无所畏惧与永不言败!

庄子曰:无用之用方为大用。其实,人生所有的升华都在于“不经意间”。我们之所以不感觉读书是苦事,就是因为我们读的是“无用之书”,我们乐于读这样的书。好多孩子厌学,好多厌学的孩子成人后厌书,原因之一就是被那些所谓有用的书弄烦了,被那些深藏在有用书背后的玄机搅晕了。

说这些话,并不是意味着读书不需要选择。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信息庞杂,图书资料可谓汗牛充栋,穷一生之精力也读不完自己想要读的书,选择自然重要。选择的个体差异固然有,但普世的标准亦不可忽视。毫无疑问,经典就是经典,经典必然有成为经典的理由。经典撇开了专业、职业、经验、兴趣的差异,分别给予不同身份的读者以应有的启迪与智慧,成为你生命质量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上学关乎你青春年少的起步,属于你的底色。读书关乎你漫长人生的归宿,属于你的本色。但愿我们能够将其统一起来,努力上学,认真读书。该略读的略读,该精读的精读;该浏览的浏览,该咀嚼的咀嚼;既关注现实,也不放弃理想;既着眼于当前,又放眼于久远。读出高雅的气质,读出饱满的灵魂,读出辽远的境界,读出精致的人生。


作者简介:刘补明  太原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太原市名教师,太原市导师团导师,山西省首批正高级教师,山西省特级教师,太原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山西师范大学和太原师范学院研究生导师。多年从事语文高考研究与写作策略研究,多次参与省内外的高考试题解读、模拟试题拟制、高考复习指导、高考走势预测等学术活动,是新作文杂志社、《山西晚报》、文源讲坛、太原教育电视台的特约撰稿人和主讲人。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中学作文教学》等各级报刊杂志。编著有《快乐读写》《高考语文读写大通关》《高考作文满分节奏》等。其“率性作文”主张曾在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研讨会上作重点交流。

守望乡土  留住乡音  倾诉乡情

【乡村驿站】

乡土题材为主的纯文学公众平台

欢迎国内外广大文学爱好者投稿

来稿须是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附:一百字以内的作者简介

一张作者近期生活照

投稿邮箱:983712087@qq.com


点击"在看"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把时间交给阅读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往期精彩回顾





【评论】李喜平 | 故乡情  家国情  ——梁桂连组诗《我拿什么来爱你》赏读
【诗歌】牛崇辉 | 七绝五首·鏖战疫魔
【诗歌】褚向平 | 谷雨 谁家的燕子错飞到我窗前(外一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