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升初孩子的妈妈,先不要为孩子的数学操碎心

唐映红 唐师三百手 2022-06-15




随着疫控的逐渐解禁,中小学也陆续开学。


一位小六孩子的妈妈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下半年就要进入初中了,有没有必要给孩子补习奥数?特别是,她的孩子小学的数学成绩一直都差强人意,算不上好。


其实,作为即将小升初的父母应该有一个概念,小升初以后,会是许多孩子成绩的一个分水岭。一些原本在小学阶段成绩还不错的孩子,会在进入初中后成绩出现明显的下滑,其中,下滑最厉害的就是数学。


为什么会这样?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纵向的和横向的。


纵向地来看,儿童的认知发展在12岁左右会有一个“质”的发展,也就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导逐渐发展为抽象思维为主导。相对应地,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也有着质的不同。小学数学主要仰仗儿童的形象思维,也就是过去称谓的“算术”,区分度不高,绝大多数儿童都能掌握;而初中数学开始逐渐地仰仗儿童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像“函数”概念,小学阶段儿童就很难掌握。这样,区分度就加大,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就会比小学阶段更明显。


(过去,小学数学被称为“算术”。小学本身也分为“初小”和“高小”,“高小”大约相当于现在的小四~小六阶段)


横向地来看,经过儿童期的发展,初中开始孩子逐渐进入青春期,人格开始塑性,其中就包括每个孩子智力发展的特异性。何谓“智力发展的特异性”,根据多元智力模型,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智力优势类型的组合,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在青春期开始凸显并且塑性。简单地讲,在数学智力上具有优势的孩子将开始从普通的孩子中脱颖而出;相对地,在数学智力上具有劣势的孩子将开始明显地掉队。但是,在数学智力上不具有优势,或者具有劣势的孩子,完全可能在其他智力上具有优势。例如韩寒,他的数学智力相比于普通孩子都是具有劣势的,但是他的语言智力出类拔萃,他高考数学只能得几分,但不妨碍他取得新概念全国作文大奖冠军,也不妨碍他成年后的发展。更多的孩子可能具有音乐智力的优势(音乐家往往具有这项优势),身体智力的优势(舞蹈家或运动明星往往具有这项优势),空间智力的优势(顶尖建筑设计师往往具有这项优势),或者人际智力的优势(领导者往往具有这项优势)、内省智力的优势(思想者往往具有这项优势),等等。


(中国的学校教育过于倚重多元智力里面的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却忽略甚至压制了其他的智力发展。事实上,孩子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绝不仅仅限于数学智力和语言智力两项,而且大多数孩子未必需要在这两项上取得好成绩。)


好了,回到问题本身。当孩子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差,要不要补奥数。首先,父母要与孩子一起来做一个重要的人生抉择:面对初中、高中的学涯分化,是选择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


奥数通常是超纲的数学知识培训,当一个孩子连大纲要求的数学都感到吃力,再给他安排奥数培训,他最可能收获到的是不断的挫败感和对数学的厌恶感。一个不具有数学智力优势天赋的孩子其实是不适宜奥数学习的,奥数学习更适合那些具有数学智力优势天赋的孩子。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公共教育提供的是普适性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所有学龄孩子的平均水平来进行设计的,所以必然对于那些具有优势天赋的孩子来说会“吃不饱”;但对于劣势天赋的孩子来说会“吃不下”。超纲的奥数之所以适合那些“吃不饱”的孩子,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发扬和磨砺他们的智力优势,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相反,让在数学智力上具有劣势的孩子去学超纲的奥数,浪费的是他们原本具有优势的其他智力优势,而且徒增他们的挫败感和对数学的厌恶感。


(“吃不饱”的孩子学习奥数能发扬他们的智力优势;“吃不下”的孩子学习奥数是压抑他们的智力优势。)


所以,我的建议是,初中要不要补奥数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孩子在数学智力上具有优势,那么学习奥数对他是适宜的,也能为他未来高考选择理工科打下基础(理化都是以数学为基础);如果你的孩子在数学智力上不具有优势,那么不要轻易选择奥数学习,可以选择一些非奥数的数学补习班;至于孩子在数学智力上具有劣势,那么父母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给孩子选择奥数,那是在摧残孩子。


特别地,初中孩子在发展心理学视角里,已经进入青春期,孩子要不要选择或者选择什么,父母不妨把权柄循序渐进地放手给孩子。一个数学很差的孩子,憋足了一股子尽想在数学上出人头地,虽然这种情形极为罕见,父母也不妨支持。


相关阅读:奥数教育恐怕锻炼不了数学思维,更可能削弱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点击可移步阅读)



小贴士:如何发现孩子是否具有数学智力优势?


很简单,孩子的数学成绩您作为父母有没有烦恼过?具有数学智力优势的孩子自然就能在数学成绩上出类拔萃,自然就会对数学、逻辑类的知识感兴趣。如果作为父母为孩子的数学成绩操碎了心,那就别逼孩子把过多的生命热情耗费在数学上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