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德文:基层社会的未来存在诸多可能性
《大国底色——巨变时代的基层治理》这本集子,是笔者最近十年基层观察的一个记录,由观世态、众生相、看活法、察治事、探秩序5个部分构成,涵盖了对城管、警察、纪检、信访等基层秩序维护者的观察,以及对微腐败、黑社会、恶俗文化等基层失序现象的分析,还对暴力、规则、反社会等问题做了解释。
《大国底色——巨变时代的基层治理》,吕德文著,东方出版社出版
集子里的文字,大都是田野笔记,算不上是严肃的研究作品,却是真实而灵动的田野观察发现。从2005年5月第一次跟随贺雪峰教授在安徽农村做田野调查起,笔者迄今做了16年的田野调查工作。在乡村田间地头和城市街头巷尾,笔者见识了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也体会了基层社会的诡异奇幻。
回顾这16年的田野经历,笔者最大的感受是:看不懂。并且,调查愈深入,需要去理解的问题愈多。笔者曾一度以为,这是自己知识训练不足和经验饱和度不够所致。但事后发现,问题并不如此简单。因为,对于我国基层的诸多问题,不仅实践者没有答案,理论工作者亦无定论。
因此,保持对经验的敬畏,成了笔者从事田野调查的信条。这个信条,促使我用“灰色”来定义大国底色。“灰色”意味着,基层秩序并不是主政者规划设计的结果,而是诸多力量、多重逻辑构筑的意外结果;基层社会并不存在一个非黑即白、泾渭分明的两极世界,它的未来存在诸多可能性。
非常幸运的是,这些不经意间写下的观察笔记,仅仅因为碰上了这个变局,竟然也成了时代注释。
这个注释,首先是私人的,集子里面的文字是笔者自己的观察。有些篇章,甚至是发乎于情的叙述。比如,在与父母、家人和亲戚朋友的相处中,笔者体验到了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时代涌流。
这个注释,也是集体的。笔者所在的华中村治研究团队,一直秉持集体学术的立场。这些笔记,如果说是“田野的灵感”,那也都是在与学术同人共同调查、讨论的过程中产生的。以至于,笔者已经很难分清楚哪些观点算是自己的“独到”见解。
这个注释,还是公共的。集子里的大部分文章,都在观察者网、《人民论坛》、《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媒体发表过。还有一些文章,源自“侠客岛”“岛叔”这个身份的激励。如今,这个私人注释将以《大国底色》结集出版,逐渐有了更大的公共性。
这本集子所做的时代注释,希望有助于读者理解巨变时代下我国基层的治理轨迹。
(作者为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阅读
3.全面考察北京与中共创建的历史渊源
4.宋制对中国文明起到哪些作用?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