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

江小涓 理论周刊 2022-05-20

本书研究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全球传播问题。这里先简要介绍一下数字技术与文化相互关系这个时代大背景,以及从数字文化的消费、创意、生产和传播角度观察到的大场景,由此提示这项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研究所涉及到的主要内容。

技术是人类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演进的重要推动力。工业革命以来,那些技术创新和应用密度高的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那些技术创新和应用较少的产业发展滞后。长久以来,文化产业被认为是技术进步缓慢的低效率产业,因为文化创意和艺术创作等,基本特征是“纯人力资本投入”,基本上没有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不能得到技术赋能,也就不能得到较快发展。

最近半个世纪,数字技术进步强劲,并展现出与文化产业的高度适配性。数字技术以极快速度和极大能量,全面赋能文化产业创意、生产、传播、交易、消费全链条,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推动力。

数字技术极大赋能于文化消费。数字技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便捷方式、携带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极大扩展了文化对社会的渗透度和影响力。消费者无论阅读能力如何,无论财富能力如何,都能用较低费用获得以数字形态提供的多元文化服务。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便携性和移动性,更加契合现代社会快节奏、时间碎片化、空间移动频繁的特点。消费端的搜索技术使消费者能在网络海量的文化产品中随意选择他们各自感兴趣的内容。文化消费在消费者时间分配中的地位明显跃升,文化消费的地位更加重要。

《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全球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研究》,江小涓等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数字技术极大赋能于文化创作和生产。数字技术将个性化的文化创意创作灵感与强大的平台能力相结合,汇聚了巨量的创作与传播能量,海量内容以令人惊叹的速度生产出来。那些文化创作“专业”能力不足的人群,也能将极富创意的灵感转化为文化作品,分享自己的生活方式、情感、时尚、情怀及梦想等等。

数字技术极大赋能于文化传播。智能分发技术极大提升了文化产品传播的精准性,帮助生产者寻找到喜爱自己产品的消费者。数字压缩技术带来信息传递的长距离、高速度、大容量和高可靠性,使得文字、声音、图像等文化内容突破地域限制,在网络空间中抵达任意地点。特别是5G技术提供的低时延高通量通讯能力,极大拓展了数字文化内容传播的容量。并不受地域限制,向全世界消费者提供服务。

数字时代,文化是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和分享的,不可能属于少数人,文化的普惠属性极大加强。技术培育出简便的创作工具、丰富的表现形式和畅通的传播渠道,构成了广袤肥沃的文化土壤,各类民众审美追求、生活品味、自我表达和文化关系等都能发育和成长,搭载各类蕴意和情怀。数字文化已经是亿万人民的日常生活,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娱乐方式。数字时代也有文化高原的隆起,见多识广求新求变的消费者促使文化提供方不断提升艺术水平,创造精品并构建出文化高地。数字时代当然也有文化高峰,最深刻的思想、最有难度的艺术成就和最个性化的艺术形态,总有少数人愿意挑战,数字时代不会例外,高峰耸立激励有志者奋斗攀登。

中国数字文化市场是全球最有活力和鲜明特色的市场之一。中国市场之大,网络用户之多,可以容纳多个创作和传播平台,使大型平台的优势和激烈竞争的优势能够并存,催生频繁创新,提供大量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市场之大还能容纳大量的小众创意起步、生存和发展,构成多彩图景。数字时代,传统文化是重要的产业资源。作为传统文化数千年一系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厚多样,文化知识存量巨大,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能够萃取获得和转化创新的文化资源是海量和多元的。数字能够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以新创意和新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当代审美、当代价值观,开发出传统文化的新型载体和表现形态,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得益于数字技术创造的便利与效率,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持续创造内涵丰富的文化产品,极大丰富了当代国人的文化消费内容,极大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将跨越时空超越国度,源源不断呈现于世并永久传承。

本项研究希望能够向读者呈现出这样的场景:数字技术如何全面赋能于文化领域,造就今日之繁荣景象;人类文化需求如何被激发出来,汹涌澎湃,给数字技术如此广阔的用武之地。希望能够向读者传递这样的理性和信心:技术与文化将继续相互加持,彼此成就,对技术发展方向和文化创新传承产生深远影响。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会长。本文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创新与全球传播——提升中华文化全球影响力研究》序言,发表时有删节)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期编辑:格格

推荐阅读 



1.李德顺:写文章如何更“接地气”

2.每个普通人都能成为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3.在新形势下发展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4.中国民主话语建设的积极尝试

5.“春分竖蛋”或许是“太阳崇拜”遗俗的衍生物

6.清明和寒食的关系,你知道吗?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荐给大家看,请戳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