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明节祭毛主席,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

zhoubotong 兰香湾 2024-04-23

文/周伯通

引言:

丰功伟绩自然不必说了,人人皆知,但毛主席是人不是神,他也有内心脆弱的一面,我们所看到的是他的百折不挠,即使国家或个人遇到多大的灾、多大的难,他都是表现的从容不迫的一面。而实际上他内心的煎熬,又如何与外人说呢?

一、从未公开发表的诗词,待到九泉愧谢汝

毛主席有一些手稿,常常记录了自己的内心柔软处,但却都没有去公开,他只能把伤痛隐藏起来,继续去战斗。有一首词写于1930年寒冬,“霞光褪去何凄楚,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奈何吾身百莫赎,待到九泉愧谢汝。无感霜风侵蚀骨,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恸声悲歌催战鼓,更起刀枪向敌仇。”

这首词总体比较粗糙,韵律不合古体,“霞”是他对杨开慧的称呼,杨开慧在1930年11月14日被军阀杀害。有人觉得这是后人所写,是在替毛主席寄托哀思。因为直到今天的各种版本的诗词里,均没有收录。后来发现了这确实是毛主席的手稿,在2014年公开了,这才揭开了一段让毛主席难以释怀的往事。

最大的哀痛往往是无言,他随手写完了,不再去修饰和打磨,也不想再拿出来,只是自己静静地收了起来,这些伤心事,他到底该和谁说呢?唯有化悲愤为力量,让天下人不再受他和杨开慧这样的凄苦。

毛主席还为杨开慧写过两首词,一首是结婚第二年,1921年,毛主席外出去考察,在寂静的夜里思念起新婚妻子,“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还有一首是1923年四月,湖南的赵恒惕下令通缉抓捕他,他只能选择离开,从长沙去武汉,转上海,然后赴广州,在和杨开慧分别的时候,心里很悲苦,也不知道何日再能相见,留有诗作一首。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象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自从杨开慧牺牲之后,毛主席就把细腻的感情收了起来,从此只见的是大气磅礴的战斗的檄文。人有病,天知否?劳苦大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苍天你能睁开眼看看么?既然天也不知道,那我和老百姓一起,砸烂了这个旧世界。

二、把儿子的衣服收藏了一辈子,去世了别人才知道

毛主席去世后,身边人整理遗物的时候,才发现,箱子里有两件棉衣、一双袜子、一顶军帽和一条毛巾,这些物件都是毛岸英的。

身边工作人员说,毛主席平常对自己的日常生活物品不上心的,但这个棉衣、袜子、军帽、毛巾都叠的整整齐齐的,他自己珍藏了20多年,我们给毛主席搬过几次家,都并没有发现。当这些衣物,再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已经又过去了很多年。一个老父亲对离去孩子的思念,默默地压在衣柜底下,没有人知道,直到他去世了之后,才被人知晓。

毛岸英牺牲的时候,毛主席得到了消息,他只是沉默了一会,然后对在场的工作人员说,“战争嘛,总要有牺牲的,这没有什么……”或许等人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一个人把孩子的衣服一件件的叠了起来,走到哪儿带到哪儿。

“我的儿子死了,我当然很悲痛,可是,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孩子的遗容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朝鲜人民希望岸英葬在朝鲜,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毛主席作出这个决定,是忍着多大的悲痛啊!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三、她跟了我这么多年,受了很多苦

贺子珍跟着毛主席的时候,正是毛主席多次受排斥和落难的时期,她是一位刚烈的女子,一直在一线战斗的,在枪林弹雨中过日子,贺子珍以伤病之躯走过万里长征。长征中,在贵州盘县遭遇敌机轰炸,贺子珍为了掩护伤病员,浑身受伤17处。

毛主席得知了贺子珍受伤的消息,赶了过去,发现在她的头部、上身、四肢共有17块大小不一、深浅不同的弹片。当时缺乏麻醉药,医生和战友狠了狠心,咬着牙,几个人按住她,用夹子把身体浅表的弹片一块块地取了出来,而深入体内的弹片却难以取出,只能永久的留在了体内。

战争的创伤,让后来的贺子珍在精神上时常产生幻觉,毛主席说:“子珍老怀疑别人会害她,谁都怀疑,但不怀疑我。”

贺子珍在当时被称为“双枪女将”、“神枪手”,和传统女性不同,她桀骜不驯,能文能武,犹如钢铁直男一般的性格,直来直去的,后来把她转为秘书工作的时候,她很难适应,她是一个有强烈事业心的人,不愿意当家属,不满足于做秘书工作,在加上战争中受的伤,也导致了精神上易燥易怒,后来就跑去了苏联。

贺子珍的外孙女找到了一份曾志的回忆录,那里面记录了这件事情,当时有这样一段对话:“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那为什么要离开呢?”“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无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这封诀别信,至今仍旧保留在我的铁箱子里。”

毛主席和身边人说,子珍走,自己有责任,子珍也有责任。感情方面的事情,有时候也是很无奈的,也很复杂。有时候莫名其妙就发生了,发生以后怎么对待?要理智一些,忍耐一些。毛主席三次挽留贺子珍,一是到西安后,主席带口信和打电报;二是走到兰州,主席仍发电报挽留;三是贺子珍到苏联后,主席曾写一信:“我们难道就此分手了?”贺子珍回信:“就此分手。”

贺子珍回国后,在1959年7月9日和毛主席见过一面,贺子珍没想到能见到毛主席,眼泪一下子流出来,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不停地哭。毛主席说:“我们见面了,你不说话,老哭,以后见不到了,又想说了。”贺子珍更加哭得不行。“你当初为什么一定要走呢?”贺子珍哽咽道:“都是我不好,我那时太不懂事了。”

组织上为了维护毛主席现有家庭的团结,贺子珍服从组织上的安排,回国后,一直住在上海、江西等地,直到毛主席逝世后才到北京。在谈到与毛主席分手的问题时,贺子珍总是说:“是我不好,我当时太不懂事了,我太任性了。”

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共同的女儿李敏,作为贺子珍和毛主席之间的桥梁,往来于上海和北京之间,传递消息和礼物。对女儿的每一次探母之行,毛主席都要亲自为她打点行装,备好各种北京的土特产。同样,每次回京,贺子珍也总是让女儿大包小包地捎上毛主席当年爱吃的时鲜蔬菜。

贺子珍的外孙女儿回忆道:“我曾经见过,妈妈受外公之托,给外婆带来一方男用真丝旧手绢。看来,外公一直没有忘记外婆离开延安时捎回的白手绢。外婆去世后,妈妈在她留下的三个箱子中,还看到了那条保存完好的手绢。”

1976年9月,毛主席弥留之际,李敏来到父亲身边。这时毛主席已不能讲话,他向李敏作了一个手势。李敏揣摩了很长时间,猜想可能是桂圆的意思,而桂圆是贺子珍的小名。

(影视剧照)

四、留给时间去解读吧

在毛主席父母合葬墓旁边,有一个坟丘,那里埋葬的就是毛主席的第一位妻子罗氏,大家叫她罗一姑,比毛主席大四岁,这是父母做主的婚姻,罗一姑在毛家只待了三年,因患细菌性痢疾,不幸去世。

谈到这段婚姻,在1936年,毛泽东曾对来访的斯诺提起过:“我16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而且后来也一直没有。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当时也几乎没有想到过她……”

罗氏去世之后,安葬在了毛家祖坟里,解放后,毛主席答应了罗氏胞兄罗石泉来北京,当时很多亲属要来京,被毛主席拒绝了,但罗石泉却破例了,可能心里有愧疚之情吧。

至于最后一段婚姻,在延安做背景调查的时候,她把入党时间提前了,没有属实的证据,她让毛主席替她说话,毛主席不答应,两人争吵了。后来毛主席心事重重,皱着眉头抽烟。良久,叹了一口气,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当初结婚没搞好,草率了。唉,草率了。” “唉,我现在的情况,我的身份,离婚也不好。她没有大过,也没有大错,现在革命快要胜利了,跟她离婚,日后也要有人说,没办法。”

最后一段婚姻不再赘述,留给时间去解读吧。

毛主席的婚姻,对象都是普通的女子,和老蒋那边情况不同,那边很多高干是政治联姻,风花雪月的故事,被人写的很多。而毛主席的爱情观则不同,这从他对子女的要求上就能看出来,他倡导打破不平等门第观念,他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找个家庭背景好的,相反他希望孩子们能找普通人家的孩子。

毛主席曾经对毛岸青说:“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我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普通的职员,做翻译的,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尾声:

在毛主席的一生中,他的母亲和杨开慧两个人性格非常相似,毛主席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杨开慧也是这样,就是看不得穷苦人,他的母亲经常帮助身边过的不好的人,而杨开慧看得更远,要让天下的穷苦人都能翻身。

在1957年,李淑一做了首词寄给毛主席,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和毛主席、杨开慧都是好友,也为革命牺牲了,毛主席便回了一首词给李淑一,“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主席在1930年给杨开慧写的“此生煎熬难与外人吐”,未有公开,后来发现了手稿。但毛主席走之后,又出现了一首词,大家公认是“伪作”,但书店里卖的诗词集里却收录了,大家认为是伪作的原因,就是觉得用词太悲伤了,这不太属于他的风格。其实毛主席写悲伤的词也不少,主要是写给杨开慧的。

不管这词真假,附录如下,供人查证吧。“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清明节祭杨开慧同志,万箭穿心不似这般苦

失眠读一篇,精神一整天

明人不说暗话,

支持的点个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