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瑞东 查惠俐:降息后,买方稳增长政策预期聚集何处?

高瑞东 查惠俐 高瑞东宏观笔记 2023-09-13

Hi~新朋友进来 请关注我们哟



观点


国内经济:政策预期聚焦在财政、地产、消费等领域

6月以来,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期待大幅抬升,降息被视作是新一轮逆周期调节政策开始的信号。关于政策刺激的力度,多数买方机构认为,强刺激的概率不高,可能以托底政策为主,刺激措施的幅度将小于之前的宽松周期;方向上,买方机构预期政策可能聚焦在财政增量政策、针对性的房地产放松政策以及促消费政策上;节奏上,7月政治局会议被看作一个关键节点,政策落地前市场可能持续博弈。

A股:基本面有支撑、向上弹性高

近期A股主要指数波动有所加剧,但买方机构情绪较之前更显乐观。从估值层面看,当前市场具有较高性价比,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弹性较高。从盈利层面,买方机构对A股盈利增速仍有信心,企业盈利改善的过程可能仍在继续。短期看,当前的市场对不利因素的计价或已较为充分,存在超跌反弹的机会。中长期视角看,买方机构对于降息以及后续可能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并不盲目乐观,认为政策的实际力度和落实效果仍有待观察,可能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港股:较为乐观,“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或有助于估值修复

6月中下旬,港股主要指数回撤,但考虑到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国内政策预期较高、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港股股价有支撑。对于“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落地,部分机构认为这有助于港股估值修复,同时有机构认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启动初期的交易体量可能较小,短期对市场的催化或有限。

债市:“上有顶,下有底”,稳增长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对于利率未来走势,多数买方机构偏向于“上有顶,下有底”,一方面,当前债券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高位,降息短期或有利于债市表现,但利率下行空间已然不大,部分资金有止盈倾向;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强刺激政策可能性较小,政策落地效果尚不确定,经济增速大幅向上预期不高,因此买方机构认为债市或有调整风险,但大幅转向概率不高。

海外宏观:预期衰退时点推迟,7月加息预期升温

对比6月之前,买方机构关于美联储加息节奏以及衰退时点的预期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对7月再次加息的预期升温,多家买方机构预测美联储将在7月再次加息25个基点;考虑到美国经济韧性超出预期,部分买方机构开始预期衰退可能推迟到2024年。

美股:买方机构的表态较此前更显乐观

部分买方机构在半年度展望中的表态较此前更为乐观,在美国经济韧性超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强劲、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的背景下,表示“增持”或者“结束低配”美股;也有买方机构认为美股波动加剧以及股价走弱的风险仍在。

美债:总体看法偏乐观,波动性或保持高位

多数买方机构对美债利率未来走势偏乐观积极,但美联储加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再次加息预期升温,短期关于美债利率的博弈可能持续,中长期看,美债长端利率的走势或取决于美国经济衰退是否发生以及衰退幅度。

风险提示:美国通胀超预期,国内经济恢复程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

一、国内经济:政策预期聚焦在财政、地产、消费等领域

6月以来,市场对于稳增长政策加码的期待大幅抬升,降息被视作是新一轮逆周期调节政策开始的信号。关于政策刺激的力度,多数买方机构认为,强刺激的概率不高,可能以托底政策为主,刺激措施的幅度将小于之前的宽松周期;方向上,买方机构预期政策可能聚焦在财政增量政策、针对性的房地产放松政策以及促消费政策上;节奏上,7月政治局会议被看作一个关键节点,政策落地前市场可能持续博弈。

在较强的政策预期下,多数买方机构对经济增长的预期仍是弱复苏,政策刺激或有限,不应高估复苏弹性。部分买方机构下调了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但仍高于5%。



二、A股:基本面有支撑、向上弹性高

近期A股主要指数波动有所加剧,但买方机构情绪较之前更显乐观。从估值层面看,当前市场具有较高性价比,向下空间有限,向上弹性较高。从盈利层面,买方机构对A股盈利增速仍有信心,企业盈利改善的过程可能仍在继续。短期看,当前的市场对不利因素的计价或已较为充分,存在超跌反弹的机会。中长期视角看,买方机构对于降息以及后续可能出台的稳增长政策并不盲目乐观,认为政策的实际力度和落实效果仍有待观察,可能仍以结构性机会为主。



板块方面,TMT仍是热度最高的主题板块,短期可能存在一定压力,但中长期视角看,人工智能作为产业趋势,蕴含较大潜力,中长期维度仍是较为确定的市场主线,算力相关的基础设施确定性更高,下一阶段的催化或是商业产品落地。其他关注度较高的板块包括AI相关的光模块、复苏相关的消费、“中特估”主题等。



三、港股:较为乐观,“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或有助于估值修复

6月上旬,港股主要指数明显反弹,但整体上买方机构对于港股向上的信心仍然不强;6月中下旬,港股主要指数明显回撤,但考虑到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国内政策预期较高、全球流动性环境边际改善,港股股价有支撑。对于“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的落地,买方机构的看法稍显分歧,部分机构认为这有助于港股估值修复,同时有机构认为,“港币-人民币双柜台模式”启动初期的交易体量可能较小,短期对市场的催化或有限。




四、债市 “上有顶,下有底”,稳增长政策效果有待观察

10年期国债利率在6月14日触及阶段性低点2.61%后小幅抬升,6月下旬在2.67%附近反复震荡,对于利率未来走势,多数买方机构偏向于“上有顶,下有底”,一方面,当前债券市场估值已接近历史高位,降息短期或有利于债市表现,但利率下行空间已然不大,部分资金有止盈倾向;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偏弱,强刺激政策可能性较小,政策落地效果尚不确定,经济增速大幅向上预期不高,因此买方机构认为债市或有调整风险,但大幅转向概率不高。





五、海外宏观:预期衰退时点推迟,7月加息预期升温

从当前时点看,对比6月之前,买方机构关于美联储加息节奏以及衰退时点的预期发生了明显变化。

加息:6月之前,市场主流观点认为,5月或是美联储此轮加息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加息。6月上旬,买方机构普遍预期6月应会暂停加息,但对7月是否加息仍无定论。6月中下旬,买方机构对7月再次加息的预期升温,多家买方机构预测美联储将在7月再次加息25个基点。

降息:关于降息的观点无明显变化,多数买方机构认为年内降息概率较低。

衰退:与此前普遍预期的美国或于2023年下半年迎来温和衰退不同,考虑到美国经济韧性超出预期,部分买方机构开始预期衰退可能推迟到2024年。





六、美股:买方机构的表态较此前更显乐观

6月以来,美国主要股指呈震荡上行走势,关于美股未来走势,买方机构观点存在一定分歧,部分买方机构在半年度展望中的表态较此前更为乐观,在美国经济韧性超出预期、投资者风险偏好强劲、美国企业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的背景下,表示“增持”或者“结束低配”美股;部分买方机构仍然认为,衰退风险难言消退,投资者情绪存在泡沫化风险,预计美联储将高水平利率维持更长时间,美股波动加剧以及股价走弱的可能性仍在。





七、美债:总体看法偏乐观,部分机构调高长端利率预期

6月以来,美债利率区间震荡,多数买方机构对美债利率未来走势偏乐观积极,但美联储加息路径仍存在不确定性,未来再次加息预期升温,短期关于美债利率的博弈可能持续,中长期看,美债长端利率的走势或取决于美国经济衰退是否发生以及衰退幅度,部分机构认为,美联储货币政策收紧幅度越深,长端利率下行可能性越大,对美国经济增长更为乐观的机构则相应调高了10年期美债利率未来12个月的目标区间(如,6月2日渣打银行预期10年期美债利率将在12个月内跌破3%,6月26日修正为3%-3.25%)。




八、风险提示

美国通胀下行速度慢于预期,国内经济恢复程度不及预期,疫情反复情况超预期。






End

相关阅读

高瑞东 查惠俐:国内经济曲折向好、海外降息预期分歧加剧


高瑞东 查惠俐:买方视角——国内复苏、海外衰退


高瑞东 查惠俐:当前市场,买方怎么看?



好书推荐




光大宏观 高瑞东团队

高瑞东光大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经济学家,研究所副所长,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部金融人才库专家,中国金融四十人青年论坛会员,中国证券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委员会委员。曾任职于中国财政部中美经济对话领导小组办公室、OECD经济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专注全球和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研究。赵格格中国人民大学数学学士,北京大学金融学硕士,5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经济、人口问题及中美关系。在《Economics Letters》、《中国金融》等发表文章多篇。对古代经济史、地缘政治博弈尤感兴趣,通过缜密推理,不断提升对社会运转本质的认知。刘星辰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士、数量金融硕士,4年宏观研究经验,聚焦实体通胀、财政政策等主题。本硕期间均荣获国家奖学金,擅长通过底层数据挖掘、推演、论证宏观问题,在《中国金融》、《中国改革》等期刊发表文章多篇。杨  康
CPA,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本科,上海财经大学硕博,聚焦中观行业以及生产法GDP分析。多次荣获国家奖学金,数据分析能力强,财务功底扎实,CPA六门考试一次通过,中国高校SAS数据分析大赛全国一等奖。顾皓阳
复旦大学化学系本硕,辅修经济学,注册会计师,具备多年新能源领域科研经验,曾获国家奖学金、复旦大学优秀学生等荣誉。聚焦中观行业和产业政策,致力于结合宏观视野与产业认知,把握经济规律,挖掘产业机会。査惠俐

上海财经大学理学学士,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硕士,曾获上海财经大学优秀学生、上海交通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聚焦资产配置方向,致力于从数据中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定性与定量结合进行资产配置研究。

周欣平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士,曾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毕业生、院优秀学位论文等荣誉。聚焦美国GDP拆分与预测、零售数据、非农数据,研判海外经济趋势,探究货币政策脉动。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是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以下简称“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依法设立、独立运营的官方唯一订阅号。其他任何以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名义注册的、或含有“光大证券研究”、与光大证券研究所品牌名称等相关信息的订阅号均不是光大证券研究所宏观研究团队的官方订阅号。

本订阅号所刊载的信息均基于光大证券研究所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在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研究观点的及时沟通交流,其中的资料、意见、预测等,均反映相关研究报告初次发布当日光大证券研究所的判断,可能需随时进行调整,本订阅号不承担更新推送信息或另行通知的义务。如需了解详细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具体参见光大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在任何情况下,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任何投资者不应将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作为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也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订阅号所载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本订阅号所载内容版权仅归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机构和个人未经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转载、刊登、发表、篡改或者引用。如因侵权行为给光大证券造成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损失,光大证券保留追究一切法律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