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现场|群展:从叠影间穿过

GENE弥金 Gene弥金
2024-08-30

展览现场



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的影片《纽约提喻法》(Synecdoche, New York,2008)中,讲述了戏剧导演凯顿获奖后,得以在纽约城的巨型剧场内打造了一场人造纽约城的戏剧演出。凯顿以他的个人经验为剧本原型,重现他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包括他自己)、场景、事件,演绎了一场和真实世界重叠的剧场表演。在这一朦胧的景观区间,“提喻法”以言语所指的方式回应了影片中凯顿所说,“这不是关于某一个主题的演出,而是关于生活的一切”。


可以说将生活的片段残影照进创作中一直有迹可循,人类会情不自禁开展对生活的向往,透过各种形式实现,而这种乌托邦代入式的生活憧憬折射在历史的每个时期。是曾流亡变卖为奴的古希腊哲学家会为心中理想国度制定合宜的纲领,是东晋诗人谱写出迷路的渔人误闯入隐秘的世外桃源的诗词,是孩童时期的小朋友效仿角色扮家家酒,也是在21世纪以后,伴随着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单机游戏让人类在虚拟世界中重塑人生,近年的上岛联机游戏更成为心中净土。



220615150180

150 x 180 cm

艺术微喷,收藏级迪亚塞克工艺装裱

2022

陈拍岸



这些诗歌、文学乃至游戏中不断地被注入个人现实的生活经验,在虚幻中获取真情实感的喜悦。日本社会学家宫台真司在1990年代提出“永无终结的日常”指出无论经过怎样的变革或崩塌下,人类依旧会再次回归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本次展览邀请了五位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聚焦在日常里真实或虚假的切片,由各自积累地生活经验出发的绘画、浮雕、装置、影像等各类型的全新创作,试图透过基于日常的事件和情绪、个人认知的思考,或是以真实提出疑问的探索。


22041420070

200 x 70 cm

艺术微喷,收藏级迪亚塞克工艺装裱

2022

陈拍岸



陈拍岸延续了过往他将平面设计的工作经验注入至绘画中的创作形式,在此次全新的风景系列中,他将日常中各个平台上所收集到的广告或是影视图像进行去商品化的加工再创作,而所剩的风景经过数字绘图的转换,营造出另一种有别于真实风景的人工景观,人们原本企图在自然之中所寻求的愉悦,逐渐在转换的风景下消失殆尽。


22041713055

130 x 55 cm

艺术微喷,收藏级迪亚塞克工艺装裱

2022

陈拍岸



陈泳因的作品《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I》从属于她2020年开始实践的参与式艺术项目半梦(HalfDream)中衍生出来的一件影像装置作品。画面中,艺术家通过与友人对话的形式将梦境与现实情节进行反复推敲,搭配上由梦境中的食谱所制的涩口鸡尾酒作为切入口,使得超现实的梦中场景渐渐彰显出生动的轮廓,最终构造出一种既模糊又真切的私人体验。


一杯以发梦者的梦为蓝本的鸡尾酒 I

16:9、07'26''

艺喷墨照片、相框、纸巾、影像

2022

陈泳因



伤口和身体是郭锦泓绘画作品中的长期母体,《忧郁症A》、《日光晶晶》沿循艺术家过去的创作,细腻地描绘出某种黯淡的情绪。不一样的是,在全新的绘画作品中郭锦泓比起以往的笔触,这次明显更轻薄直接,在天空和植物的蓝绿色彩的缝隙间,每一笔仿佛都在渐渐将观者卷入艺术家富含诗意的内核之中,而模糊处理的身体和那又像眼泪又像血滴的液体更给予观者切肤的体验。


忧郁症A

160 x 140 cm

布面油画

2022

郭锦泓



日光晶晶

100 x 125 cm

布面油画

2022

郭锦泓



费亦宁的浮雕作品《你只能如此到达》描绘出她对“门”概念的某一想象,其画面恍如她散文影像作品中的一针。流动地、半透明的外观似乎寓意着伴随着意识转变,“门”的面貌也可能会在下一秒产生改变,被拨开帷幕、回转地凝眸的刹那间撩动了思绪中对于门后世界的无限想象。


你只能如此到达

52 x 42 x 5.3 cm

树脂

2022

费亦宁



曹澍的互动装置作品《反复点亮日落》戏谑般地复刻出外滩写字楼一角的缩影,不断闪烁的电灯泡与周遭打字声、茶杯声、飞机声的起伏形成互文,而半躺在沙发上的猩猩,更加激发我们对于所置身的规训社会下的反思。


展览现场




反复点亮落日

现成品、毛皮、纸张、铝、亚克力、电线、音箱、自制电路板、投影仪

装置

2022

曹澍



展览中的作品试图呈现以或生活环境、或梦境、或情感、或物件、或社会状况下的一系列艺术实践,艺术家在所处的时代下以各自独有的方式绵延出基于现实生活经验中真实与虚幻的探索。绘画、浮雕、影像和装置等不同媒介的艺术作品,显现出零碎又熟悉的一幕,与其说这是和不同背景的观众产生的相同情感的回应,或许是它实际上深植于每一个个体生命的原始根基之中。




关于艺术家



陈拍岸(b.1988),目前生活工作于上海。通过对广告图像和大众消费逻辑的观察,他将消费品图像展示逻辑应用到绘画中,并以多种媒介制作出带有主观加工和绘制痕迹的拟真画面,在自然和人工景观中寻找立足点。

陈泳因(b.1987), 生于香港,现生活于芝加哥。个人感知、物质性与日常生活被忽略的细节是她的主要兴趣和创作题材。在她进行中的参与式艺术项目《半梦》中,陈氏延续探索人与人的关系、个人记忆,以及它们与城市生活种种片段的联接。

曹澍(b.1987),出生于山东济宁,现工作生活于杭州。他的作品往往基于3D数字模拟影像装置、电子游戏等,构造暗藏众多分支的叙事,形成不同媒介之间相互关联的意义网络。这些工作往往基于某个特定地点和空间展开,关于历史事件或个人记忆,并提出开放性的问题。

费亦宁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创作媒介涵盖动画、影像、雕塑等。围绕着实验性文本展开,她通过推想叙事结合虚幻与真实,尝试探问后人类时代背景下可能的另类生存状态。

郭锦泓,生于格尔木,长于青海、山东、俄罗斯和伦敦。她目前的艺术创作是结合小说写作,以绘画、影像装置等媒介来关注个人内化于现实环境中的崩塌、政治立场的变革和个人如何于消散的现代性中自持、文学性与诗性在内心与外界的裂缝中的变化。

关于策展人



杜帆,出生于湖北武汉,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她曾先后就职于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德萨画廊和马达思班建筑事务所。她关注诗性意识流文本及泛民族志影像如何作为方法论应用于当代艺术叙事,注重与艺术家单对单的深入梳理个人叙事及线性时间中的彼此共鸣。她于2019年入围北京OCAT研究中心“研究型展览计划”终选名单。她的评论采访文章发表于《Artforum中文网》、《Ocula》、《ARTBBS》等媒体平台。




Preview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弥金画廊官网获取更多资讯

Click for more information on our website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Gene弥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