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走上死刑台的那一刻,看哭所有人”:他所向往的盛世,我们看到了…

好文拾遗 2021-07-29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桌子的生活观 Author 桌子先生

作者:桌子先生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 )

一段十几秒的无声视频,在全网爆火。

 

那是1924年9月,李大钊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一段演讲。



当时因为技术限制,这段演讲近乎无声,可依旧让无数人热泪盈眶。

 

人民出版社《李大钊全集》第五卷记载,在这次演讲中,他号召世界无产阶级帮助中国民族运动。

 

演讲最后,他慷慨激昂地说:中国无产阶级和农民一定会争得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共产国际万岁!

 

这是李大钊先生留下的唯一一段活动影像。

 

3年后,他慷慨就义,年仅38岁。



他用一生,实践了自己在《青春》中说的: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在他的感召下,无数中国年轻人,用青春的热情和躯体,救国、救民、投身于伟大的革命事业。

 

正如电影《革命者》的那首主题曲《青春》所节选李大钊的《青春》部分:宇宙有无尽之青春,斯宇宙有不落之华。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国家。

 

一字一句,对应现在,极其震撼。

 

100年前,他们背靠黑暗,望向光明,用自己的牺牲换来青春之中国的诞生。

 

100年后,青春的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不仅把国旗插往了北极南极,更是插往了宇宙...



他所想要看到的这个世界,我们替他看到了。

 

现在的中国,神舟十二中国空间站在宇宙中飞行,外国宇航员集体学习中文;

 

现在的中国,有航母,有战机,有尖端武器,全方位守护着我们的安全;

 

现在的中国,输电线路世界第一、高速公路世界第一、高铁网络世界第一、光缆线路世界第一、移动基站世界第一……

 

中国就像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行星,正年轻,也永远青春。

 

常常,我们回望那段历史,有杀戮,有迫害,有死亡,无人知道胜利何时到来,可无数人投身革命,一往无前。

 

他们也只是正当最好年华的中国青年,他们也不过和我们一样的年龄,写下豪言壮语的时候才27岁。

 

要有多坚定的信仰,才能如此磅礴大气?

 

要有多相信,才能直面黑暗,舍身取义?

 

看完电影《革命者》,我更加真正理解了那群燃尽自己、当成火把照亮中国的人。

 

你是从什么地方认识李大钊的?

 

大多数人,从历史资料,课本,别人的口中识得守常先生。

 

我们都知道他因何而死,却不知道,他是在生和死之间,自愿赴死。

 

我们都知道他的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的伟大。

 

电影《革命者》围绕李大钊先生展开,将那个动荡年代里,一位立志给民众创造新生活的伟人形象塑造出来,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大钊。

 

一、是老师,也是斗士

 

李大钊是典型的知识分子。

 

他曾留学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这样一个精英,即使在动乱的年代,依旧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差事。

 

可李大钊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发展的道路。

 

回国后,他被聘任为北大图书馆主任。

 

身为最高学府教授,他从不高高在上。

 

他会教孤儿庆子写字,告诉他“工字下面一个人,为天,为天下人谋幸福,才是真正的大事”。

 

他不仅是北大学生的老师,也是无数底层劳动者的老师。要将当时腐朽之中国解救出来,必定要团结广大工人、农民群体的力量。



影片开头,便是极为震撼的煤矿工人罢工。

 

李大钊对他们做过一番演讲,他说,骡马的工费,一天要五角,一个工人劳作一天,仅二角。死一匹骡马,赔偿百元,死一个工人,不过三十元。

 

在资主眼中,工人的生命,尚不如骡马的生命。

 

在李大钊的号召下,工人们选择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他们齐刷刷躺在铁轨上,用身躯挡住火车的那一幕,令人无比振奋。

 

他们不怕死吗?

 

他们也怕,可他们更怕活得连骡马都不如,被资本家无限剥削和压迫。

 

李大钊深知,中国底层人民已经到了忍耐的极限,那沸腾的愤怒和民意,急于寻求一个出口。

 


他充当了那个启民智的急先锋。因为他清楚地知道,中国人最需要的,是尊严,是被当成“人”。

 

即使再弱小的生命,也应该被重视。

 

报童徐阿晨被外国人当街打死,在那个年代,一个无权无势的儿童的惨死,并不稀奇。

 

可李大钊召集各路工人罢工,为惨死的徐阿晨讨回公道。



洋人趾高气昂地叫嚣:这里是租界,是我们的地盘,不要过来撒野!

 

可他掷地有声地反击说:租界是上海的,上海是中国的,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中国的!

 

在那个洋人横行的年代,说出这种话,需要多大的勇气?

 

站在群众同一阵线,就势必站在了权贵的对立面,就意味着他成为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也意味着要面临危险和黑暗。

 

可他为了让更多人走向光明,愿意直面黑暗。

 

这样的李大钊,是当之无愧的斗士。

 

二、是革命者,也是父亲

 

一个人,要多坚定,才能在面对枪支、死亡的威胁时,一往无前?

 

在电影中,数百群众游行到段祺瑞政府门前,反对《八国通牒》,荷枪实弹的卫兵,将枪上膛,黑洞洞的枪口对准群众,准备枪杀他们。

 

那一刻,我的心都揪紧了。

 

那群大无畏的年轻人眼中,有了恐惧和绝望。

 

以螳臂挡车之力,去撼动一个腐朽的政权,可能吗?

 

他们所做的一切,或许对现状根本无法改变,还要继续吗?

 

是李大钊再次站出来,他说他也怕,可正因为他们怕,才会被不断欺压。

 

面对卫兵冰冷的枪杆子,他站在第一排,和学生们手挽手,悲壮高呼着向前冲去。



不断有人倒下,有人流血,枪声响起,年轻的生命瞬间消逝。他们没有死在列强的铁蹄之下,他们是死在同胞的枪下!

 

那一瞬间,李大钊眼中噙满的泪水,刺痛了所有人的心。

 

被捕入狱之后,庆子想方设法营救他,可李大钊拒绝了。

 

因为他想用自己的死,去唤醒麻木的群众,去刺痛这个社会,去推动哪怕是微小的改变。

 

“帮我看一看,革命胜利那天,是什么样子。”

 

这是电影中,他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话。

 

他不怕死,只是遗憾,无法亲眼见证胜利的到来。

 

早在义无反顾选择这条道路前,他就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

 

他是真正的革命者,在最黑暗的年代,誓要撕开一道口子,让曙光照进来。

 

我们时常记得他的伟大,却常常忘记,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


在恐怖笼罩的氛围中,电影里几个刻画李大钊家庭生活的片段,显得无比温情。

 

难得的闲暇时刻,他坐在钢琴前,为孩子们伴奏,教他们唱《国际歌》。

 

一家人出去野餐,他抱着年幼的孩子看风筝,画面和平得一如今天。



这简单几个片段的勾勒,一个鲜活立体的李大钊就出现了。

 

据史料记载,李大钊一家人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艰难。

 

因为革命把大量的钱捐出去,在李大钊去世之后,妻子赵纫兰甚至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


她花了5年的时间才凑齐买棺材的钱,把丈夫安葬在万安公募的旁边,三个月之后,她就去世了。



李大钊如果他不选择革命,他或许也能安稳、甚至富足地过一生。

 

可恰恰,他选择了一条最艰难、最穷困,最危险的道路。

 

那条道路布满荆棘,凶险异常。

 

可他依然要说:“舍我一人,而救千万人,虽死无悔。”

 

三、一个大写的“人”

 

因为有人牺牲了他们的青春,我们才有了我们的青春。

 

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晨报》披露行刑现场:“首登绞首台者,为李大钊”、“闻李神色未变,从容就死。”

 

电影《革命者》还原了这一场景,也是整部电影最令人泪目的一段。

 

脚下的铁链发出刺耳的声音,他毫无惧色,第一个走向绞刑架。

 

绳索被套上脖子那刻,他被问到,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从一开始的默念,到大声疾呼:你们要相信!

 

“你们要相信,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之中。你们要相信,反抗、斗争、革命,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他曾经的学生、追随着他的工人农民、那些年幼的孩子,都发出了自己的呼声。

 

刑场上,静静等待死亡的革命者,唱起了一首饱含悲情的《国际歌》。

 

看啊,刽子手们害怕了!

 

他们残忍殴打、将革命者踩在泥水里,可怎么也堵不住越来越嘹亮的歌声,怎么也熄不灭,那一簇簇燃烧于心的爱国火种。

 

从一个人的相信,到一群人的相信,到一个国家的相信。

 

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在中国大地上烧了起来。

 

誓要驱散阴冷,照亮黑暗,让无数被打压,被奴役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去捍卫生命的尊严,去搏一个美好的未来。

 

李大钊是当之无愧的先驱。

 

本可以为自己活,却选择为众生死。

 

用自己的生命,去唤醒国人的热血与信念。

 

他是最早觉醒的,也是最早离开的。

 

这样一位革命者,是顶天立地的,大写的“人”。

 

看过一句话: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教科书上遥远而冰冷的历史考点,曾被一群人当成毕生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建党一百年来,有多少青春的革命者,倒在了追寻胜利的路上?

 

我记得刘仁堪,在狱中受尽折磨,却始终不屈服。


在刑场上,他无情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被敌人残忍割去舌头。他用脚趾沾着鲜血,写下“革命成功万岁”,慷慨赴死。



我记得瞿秋白,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不为所动。


在生命最后时刻,他高唱国际歌,对刽子手微笑:此地甚好,开枪吧!



我记得梁慧贞,身怀六甲被捕入狱。面对重刑,始终不为所动。


在面对刽子手时,她只提出一个请求:不要对着我的肚子开枪,对准我的脑袋吧!

 


我记得那面特殊的五星红旗,来自渣滓洞那些从未见过五星红旗的革命者。


 

1949年,解放在即。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十几年的革命者们欣喜若狂。


他们从未见过真正的五星红旗,只能凭借想象,制造出心中的五星红旗。

 

到重庆解放那天,要扛着这面旗冲出去!

 

可国民党在溃败逃窜之际,也没放过这些革命者。

 

他们倒在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真正的国旗。

 

我一直知道他们伟大,却依然低估了他们的伟大。

 

他们在牺牲时,不能预知未来,不确定自己的牺牲,能不能真正迎来胜利。

 

他们抱着一腔热血,所依赖的是满怀的信念,可他们依旧前赴后继,向死而生。

 

正是无数个革命者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和平的生活。

 

“他们从黑暗处走来,却没机会看到黎明。他们脚踏在光明与黑暗之间,唤醒了千千万万沉睡的中国人。”

 

他们用鲜血,浇铸了一个滚烫的未来,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今日之和平,不就是《革命者》的续集吗?

 

他们没有看到的,我们替他们看到了。

 

他们没能实现的,我们正在努力实践。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一百年前,他们背黑暗而向光明,披荆斩棘,将生命燃成火炬。

 

一百年后,一群又一群的年轻人,循着这光的方向,无畏向前,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走去。

 
他们永远青春,我们永远铭记!

-END-

作者:桌子,身高1.85米,有八块腹肌的兼职男模。前南方航空公司职员,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个人微信公众号:桌子的生活观(ID:zzdshg)。新浪微博@桌子的生活观 。好文拾遗经授权发布,开白请联系原作者。

往期内容:

点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