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感应章第十六
孝经 感应章第十六
【原文】
子曰:“昔者,明王事父孝,故事天明①;事母孝,故事地察②;长幼顺,故上下治。天地明察,神明彰矣③。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④;必有先也,言有兄也⑤。宗庙致敬,不忘亲也。修身慎行,恐辱先也。宗庙致敬,鬼神著⑥矣。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⑦于四海,无所不通。《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⑧。’”
【注释】
①“明王”二句:明王能够孝顺地奉事父亲,也就能够虔敬地奉事天帝,祭祀天帝,天帝能够感受,能够明了孝子的敬爱之心。孔传:“孝,谓立宗庙,丰祭祀也。”
②“事母孝”二句:明王能够孝顺地奉事母亲,也就能够虔敬地奉事地神,祭祀地神,地神能够感受,能够清楚孝子的敬爱之心。
③“天地”二句:明王能明察天之道,明晓地之理,以奉事父母的孝顺奉事天地,天地之神也就能明察明王的孝心,充分地显现神灵,降下福祜。
④“故虽”三句:天子虽然地位尊贵,但是必定还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辈。郑注:“虽贵为天子,必有所尊,事之若父,即三老是也。”唐玄宗注:“父谓诸父。”孔传说,父是死去的父亲。参见下注。
⑤“必有”二句:天子必还有长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兄辈。郑注:“必有所先,事之若兄,即五更是也。”唐玄宗注:“兄谓诸兄。”
⑥著:一说音zhù,昭著之意,指神灵显著彰明。一说音zhuó,就位、附着之意。指鬼魂归附宗庙,不为凶厉,从而祐护后人。
⑦光:通“横”,充满,塞满。《礼记·祭义》:“夫孝,置之而塞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尚书·尧典》:“光被四表。”《汉书》引作“横被四表”。
⑧“自西”三句: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原诗歌颂周文王和武王显赫的武功。
【译文】
孔子说:“从前,圣明的天子,奉事父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天帝,而天帝也能明了他的孝敬之心;他奉事母亲非常孝顺,所以也能虔敬地奉祀地神,而地神也能洞察他的孝敬之心;他能够使长辈与晚辈的关系和顺融洽,所以上上下下太平无事。天地之神明察天子的孝行,就会显现神灵,降下福祜。虽然天子地位尊贵,但是必定还有尊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父辈;必定还有长于他的人,那就是他的兄辈。在宗庙举行祭祀,充分地表达对先祖的崇高敬意,这是表示永不忘记先人的恩情。重视修养道德,行为谨慎小心,这是害怕自己出现过错,玷辱先祖的荣誉。在宗庙祭祀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先人的至诚的敬意,先祖的灵魂就会来到庙堂,享用祭奠,显灵赐福。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顺从兄长之道做得尽善尽美,就会感动天地之神;这伟大的孝道,将充塞于天下,磅礴于四海,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它不能达到,没有任何一个问题它不能解决。《诗经》里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东南西北,四面八方,没有人不肯归顺、服从!’”
【评析】
感应,互相影响,交感相应。这里指孝悌之道,可以通于天地之神,神明受到感动而降下福祜。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即用“木火土金水”五行模式来讲孝;东晋元帝作《孝经传》说,孝“能使甘泉自涌,邻火不焚;地出黄金,天降神女,感通之至,良有可称”。受此影响,历代孝行感动神鬼,天降灵验的感应故事不计其数。“感应章”,古文本及石台本皆作“应感章”。
往期精彩:
1、儒家赐予欧美民主
10、西医有绝症、中医无绝症、
11、中医能够彻底治愈狂犬病
13、河图洛书综述
16、太上感应篇
17、推背图(图文+详解)
18、心相篇
19、古琴文化综述
20、千古音乐圣人师旷
26、附体分类和被附体的感觉
27、轮回转世的科学研究
28、苏东坡转世故事
32、神仙 裴航、轩辕集、李贺
35、神仙白石先生、皇初平、王远、伯山甫、马鸣生、李八百、李阿
小编感谢您的分享和转载,
阅读和分享此文一切功德,
皆悉回向给图文原作者、众读者、转发者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发分享至朋友圈,福慧日增,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