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必读:孩子反复发烧持续数周就是白血病了吗?
当下已经进入流感高发期,医院里都是在挂水的孩子,看着生病的孩子真是让爸爸妈妈们心疼,恨不得自己来代替孩子生病。与此同时儿科医生本来就人手紧张,到了流感高发期,更是连轴转。这就是丢了中医的后果之一!其实中医理论体系中认为感冒是人体主要的疾病来源,所以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事实上讨论的都是怎么治疗感冒。
一、现代西医怎么看待感冒?
感冒是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可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感冒一般在传染病毒两天后出现,病程为一星期。所谓上呼吸道,指鼻、咽、喉的统称。上呼吸道感染,就是从鼻腔至喉部之间的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上呼吸道感染又分为病毒性和细菌性这两大类,其中病毒性占90%以上。
导致感冒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成人以鼻病毒为主,儿童则以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孢病毒为主,儿童则以副流感病毒为主。过度疲劳、淋雨、受寒或受到精神打击时,人体全身或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原来寄存在上呼吸道的病毒或空气中的病毒趁机在上呼吸道迅速繁殖,释放毒素等有害物质,导致鼻、咽、喉部的黏膜水肿、出血、渗出与炎症浸润。
对病毒引起的感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加上其有自愈倾向,故对感冒的治疗主要为对症治疗,以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当出现38摄氏度以上中度发热,明显的咽喉肿痛,连续咳嗽时,就得借助药物的力量。
感冒会并发气管炎、支气管炎、副鼻窦炎、中耳炎等疾病,还可继发许多较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心肌炎等;感冒还是许多疾病如肝炎、小儿麻疹、猩红热等的早期临床表现。此外,感冒还会诱发、加重一些疾病的病情,如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对糖尿病患者可加重原有的病情,甚至导致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当然,感冒本身也让人感受,那种鼻塞、流涕、打喷嚏、咽部干燥、全身发热、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几乎遍及全身的感觉,相信几乎每个人都感受过。
上文是最常见的西医对感冒的认知和描述,其中很明显能看出来西医的微观分析思维。
二、稍具中医常识的人怎么看待感冒?
一般的、常见的感冒,就是常说的伤风感冒,又分寒热两种。为啥对感冒分寒和热?因为我们每个人最明显的感觉就是发热或者发冷。一般去药店买中成药,都要区分一下。这种感冒对于正常体质的人来说,即使不吃药也很容易自愈,抗一下就过去了。(不需要就医)
严重的、容易大范围传播的感冒,就是现在所谓的流感,短时间内容易大面积爆发,但是一般不容易要人命。这种感冒需要对证治疗,体质好的成年人不容易被传染,或者即使被传染感冒了,症状也比较轻。但是对于抵抗力较差的儿童和老人来说,就比较麻烦,特别是身体有隐疾的,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带来一定危险。总的来说,这种感冒需要高度重视。(需要就医)
最厉害的感冒,就是瘟疫了,很容易要人命,需要即时辨证处方给药。比如非典,在发病时期,患者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的同时出现肺部大面积阴影,如果不能即时治疗,极易短时间内致命。在古代医案中,记载了很多瘟疫爆发后,竟然出现了病人上午发病、下午就死亡的情况。由于古代交通不方便,加上医生数量不足,一旦出现这种瘟疫爆发,很容易引发大范围死亡疫情。(需要大医综合辨证治疗)
三、《伤寒论》怎么看待感冒——对感冒进行详细分类,辨证施方
汉张太守仲景着《伤寒》一书,立一百一十三方,三百九十七法,随病之变迁用之,千变万化,灵妙无穷,万病皆当仿之为法,不可仅作伤寒书读也。一为清阳,一为浊阴,人身所以为一小天地也。观仲景先师所立方、法,确就邪伤人身之天地者治之,六经固不爽毫厘,三焦亦不逾分寸,千古医圣之称,舍仲景其谁与归?
《伤寒论》卓越贡献在于创立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其将外感热病发展过程各个阶段所呈现之各种症状,概括为六个基本类型,名之曰:太阳病、少阳病、阳明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并以之作为辨证论治之纲领。但六者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有着密切的有机联系,并能互相传变。其三阴三阳分证,客观地反映了外感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转虚的发展规律,将后世所称的“八纲辨证”体现在六经分证中,有机地将中医的理法方药结合于一起,因此其具有极高度的临床意义。
1.太阳病
太阳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凡感受六淫之邪,皆自表入里,首犯太阳,故其为外感热病之最初(早期)阶段。提纲为“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又据其临床表现分为表证、里证两类。表证又因所感邪气不同及体质差异分为中风、伤寒和温病三种;里证,亦为太阳腑证(表证又名太阳经证),分为蓄水和蓄血两种。
2.阳明病
阳明主燥,为多气多血之证,又主津液所生病。邪入阳明,多从燥化,无论其本经受邪,还是他经传来者,其证多以里热燥实为主,故其提纲为“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依据其临床表现又分为热证与实证,热证亦名阳明经证,以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为特征;实证又名阳明腑证,以“燥、实、痞、满”为特征。
3.少阳病
少阳主相火、主枢机,其病为少阳相火炎炎,枢机不利,而以“口苦,咽干,目眩”为纲。其可由他经传入或本经自病。即邪入少阳,病邪已离太阳之表,但又未入阳明之里,称为半表半里证。临证中其可或兼有表或兼有里等不同证型,如太阳少阳合病、少阳阳明合病等。
4.太阴病
太阴为三阴之表,本湿而标阴,喜燥而恶湿。太阴为病,病从其本,无论外邪直中,还是三阳误治而内传者,皆脾阳受损,寒湿内阻。其证属里属寒,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为提纲。临床表现亦会有兼表,或兼气血不和等多种证型。
5.少阴病
少阴本热而标阴,手少阴心主火,足少阴肾主水,水火交泰则阴阳平衡。少阴病可外邪宜中,或他经传入,以心肾虚衰、气血不足为主,故提纲为“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为外感热病发展的后期危重阶段。据其临床表现,本病有从标从本者,故有寒化和热化两类。寒化证为心肾阳虚、阴寒内盛为主(亦有阴盛格阳之真寒假热),热化证为阴血不足、虚火上炎为主。
6.厥阴病
厥阴风木,本阳标阴,阴尽阳生之脏,与少阳相火相表里。邪至其经,从阴从寒,从阳从热,故为病阴阳错杂,寒热混淆。病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为提纲。临床多为上热下寒、厥热胜复证,每见“厥、利、呕、哕”四大症状。临证据其表现及成因不同,分为蛔厥、脏厥、寒厥、热厥、水厥、痰厥等类型。
7.传变规律
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实转虚是六经传变的主体。传变,成无己注曰:“传,常也;变,无常也。传为循经而传,此太阳阳明是也;变为不常之变,如阳证变阴证是也。”其受三方面影响,正气之强弱及禀赋之阴阳,病邪性质及其强弱,护理之当否。故临床表现则有种种之差异,如循经传、直中、两感(表里两经)、合病(二经或二经以上为病)、并病(先一经病、后又一经病,二经同时存在)等。如下图所示:
上文六经传变节选自《中医学用心得集:伤寒温病讲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王道瑞主编)。
四、医圣张仲景这个人是干嘛的?官至太守,相当于现在省部级干部。
医圣张仲景(150-219),名机,字仲景,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在东汉末年,当时疫疾广泛流行,很多人大批死亡,据载自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起,十年内有三分之二的人死于传染病。张仲景刻苦学习《黄帝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六经辨证论治原则,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方剂,受到历代医家推崇,成为以后中医临床基础。
张仲景早年从同乡张伯祖学医,汉献帝初举为孝廉。据章太炎《张仲景守长沙考》,建安七年(202)后,张仲景任长沙太守(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一把手,汉代地方大员和中央大员可平级调动),《伤寒论》成于建安八九年(203-204)。长沙乃成为不朽医学著作《伤寒论》的诞生之地。历代为《伤寒论》作注或阐发其思想的著作达200余种,清代所编的《医宗金鉴》评价它:“古经皆有法无方,自此始有法有方,……诚医门之圣书。”张仲景由此被人们尊为“医圣”。
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多年,任内正值病疫流行。当时的官箴规定,太守不得擅进民屋,张太守便以自己的名字冠以“坐堂医生”四字,择定每月初一和十五两日,打开衙门,为病人诊脉处方。“坐堂医生”之名由此而来,许多药号也以某某堂而名之。
李寿冈《张仲景祠联》云:
识用精微,举孝廉,官太守,许洛阳时才,陈志范书无传记;论广汤液,救贫贱,疗君亲,岐黄称圣手,伤寒金匮有遗篇。
现在有人认为张仲景没有做过长沙太守,认为正史未对张仲景进行立传。此论错误,张仲景任长沙太守在历代医籍中均有明确记载:北宋仁宗嘉佑年间,林仁等奉诏校正医书,在向皇帝写的奏章序言中引了唐《名医录》的论述,载明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在地方志史料中如明崇祯《长沙府志》、清康熙《长沙府志》以及明清时期的《南阳府志》、《邓州志》中,都有张仲景守长沙的记载。
1981年,河南省南阳市医圣祠院内地下发掘出一块带有碑座的墓碑。碑的正面刻有“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等文字,碑座上则刻着“咸和五年”四个字。“咸和”是东晋成帝司马衍的年号,咸和五年即公元330年。此碑距张仲景逝世之岁(公元219年)仅111年。
作为医学大家仁心仁德的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下这样一段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集中表现了仲景的大慈之心,无愧后人尊其为“医宗之圣”。
五、“感冒”一词来源考证
感冒”一词源出官场,翻遍中医经典,均无“感冒”一词。说来别致,该病名的直接源头不在医家,却在官场。
南宋年间,馆阁(中央级学术机构)设有轮流值班制度,每晚安排一名阁员值宿。当时值班阁员开溜成风,开溜的名堂,代代阁员约定俗成,在值班登记簿上均写为“肠肚不安”。
一位名叫陈鹄的太学生,硬被拉去馆阁值宿。他开溜时,偏不循例照写“肠肚不安”,却标新立异大书“感风”二字。陈鹄之所以发明出“感风”这个新奇用语,自有客观原因。在很长时期内,中医对病因的表述都不规范。南宋医学理论家陈无择首次把引致百病的病因区分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大类;就外因而论,又区分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气候变化。
陈鹄对他的同时代人陈无择尚未获得张扬的新学说显然已有了解,故而在开溜时能够卖弄小聪明,随手借来六淫之首“风”,并前缀以“感”--感者,受也。
陈鹄所创先例,为其后数世官场不时因袭,迨至清代,却发生突破性形变。却说清代官员办毕公事请假休息,例称请“感冒假”。“冒”——透出也。“感冒假”作为一个意义总体,可作如是阐释:本官在为该公务操劳之际,已感外淫,隐病而坚持至今,症状终于爆发出面,故而不得不请假将养。这实在是一个很贴切的说法。
六、西医所谓“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
有的孩子在连续发烧两周后,如果用的是西医的治疗方式,那么在经历了多日挂水三素(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齐上仍然无效的情况下,有很大可能性医生会建议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要命的事情来了,这种情况下一般第一次会判断“白血病可疑”,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穿刺检查,一般第二次会判断“白血病”。之后就会按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流程来进行了。
腰椎穿刺示范
1、西医体系的“白血病”的诊断
发热:这是儿童白血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由于正常白细胞,尤其是成熟的粒细胞缺乏,机体的正常防御机能障碍,而引起感染可致发热。另外,肿瘤本身也可能导致发热。
出血:约有半数以上的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出血,主要表现为鼻粘膜、口腔、齿龈及皮肤出血,严重者内脏、颅内出血,也往往是造成患儿死亡原因之一。
贫血:这是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并呈进行性加重,患者面色、皮肤粘膜苍白,软弱无力,食欲低下。
肝、脾、淋巴结肿大: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肝、脾、淋巴结肿大较为显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则脾肿大更为明显。
骨关节疼痛及骨骼病变常见于白血病,可为首发症状。
白血病细胞浸润中枢神经系统可发生脑膜白血病,患儿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甚至惊厥、昏迷。
血液化验检查数据的异常改变:大多数患儿白细胞增高,也有部分患儿白细胞减少或正常。。
2、儿童白血病中90%以上为急性白血病,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居多,其次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儿童白血病是所有儿童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的,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下儿童白血病的发生率为3/10万~4/10万,约占该年龄时期所有恶性肿瘤的35%。儿童白血病在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多见。
3、儿童白血病治疗以化疗为主。
多数儿童白血病如果发现及时并治疗得当的话都是可以被治愈的。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化疗,一般治疗3年后患儿的骨髓即可达到缓解状态,便可停药。如果化疗不能缓解,骨髓有复发可能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
4、治疗白血病大概需要多少钱
曾经引发媒体广泛报道的深圳市儿童医院对罗一笑治疗费用给出了回复:
患儿罗某笑,5岁11个月,于2016年9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016年9月、10月、11月三次入院接受化疗。11月7日入院后,在治疗期间患儿出现发热、气促、心率快,黄疸逐渐加重等感染征象,于11月23日转入重症医学科(PICU)。
儿童白血病化疗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诱导缓解治疗,如病情严重、合并感染等特殊情况需要入住ICU。
第二阶段:巩固治疗,一般需住4次院。
第三阶段:定期强化治疗,一般住院6次。
第四阶段:维持治疗阶段,大约2年。
另外还有一些如抗感染、输血治疗等。
上述四个主要阶段,治疗费用至少需要20万,最多的话那是百万以上。
七、为何感冒会发展成所谓的白血病?
中医认为感冒是“百病之源”,几乎大部分重大疾病都是因为日常感冒病邪不能完全祛除日积月累所致,具体有风、寒、暑、湿、燥、火等六种反常之邪气,其中更有“风为百病之长”、“诸邪之首”的说法。
无风,其他邪气不能随入人体。所以古人教导要“避风如避箭”,还说“神仙也怕脑后风”。日常睡觉最好关好门窗,务必谨防门窗钻风致病,即便在夏天睡觉也要“宁睡汗里,不睡风里”,等等这类的养生俗语很多,饱含了古人的养生智慧。
医圣张仲景有言:上工治未病。最优秀的医生能够把病御于未发病之时,可见预防疾病、保持健康的重要性。要远离重大疾病比如癌症等,首先第一条生活中就要远离寒邪,坚决不吃寒凉之物,务必时刻注意保养自身阳气,这绝对是养生的重中之重。
寒邪损伤人体阳气,导致生理功能减退,其一系列外在表现是机体对内外有害因素抵抗力低落的表现。人的血气阴液,要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阳气虚则热量不够,推动力就小,津液精血的运行就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下来。阳气虚反过来又容易遭受寒邪的侵犯,寒气客于脏腑络血之中,有形的癥瘕、积聚就形成了,这也是体质属寒的人中得肿瘤者居多,肿瘤病人中寒证居多的原因。
在中医看来,儿童属纯阳体质,活动量大,极易出汗。出汗后毛孔腠理开张,风邪很容易进入体内。由于儿童纯阳体质,一遇寒邪体内阳气便会与邪气激烈争斗,便会引起发烧,而且极易高烧。
所以一般感冒只有小孩子这种纯阳体质的才会高烧,成年人基本不会高烧,老年人更是很少发烧了。因为年龄大了以后,体内阳气衰弱,与疾病作斗争的力量减弱了。
而正在发烧的孩子,在服用退烧药(中药目前退烧药基本上都是寒性药,和西医退烧药一样,误用了都有极大害处)、挂水等后,寒邪之气本来就在体和阳气搏斗相持,这一下突然得到外力寒凉之药性相助,遂占上风,阳气暂弱,故烧退。再过半天,阳气稍恢复后,即再与寒邪做斗争,于是再次发烧。如此反复。。。。。。(莆地蓝口服液可是纯粹寒凉之药,用该药作退烧是目前服用中成药常见误区之一。挂水更是直接把寒凉之性注入孩子体内!)
孩子体内阳气在和寒邪作斗争,当然会发烧。而且寒邪郁积体内还会转变为邪热,更在五脏六腑之间传变,导致症状愈加复杂。这下终于明白为何孩子感冒发烧挂水会持续多日反复不退了吧?
由于持续发烧,且采用的是西医错误治疗方式,在多日三素(抗生素、维生素、激素)齐上仍然无效情况下,有很大可能性医生会建议进行腰椎穿刺检查。
这种情况一般进行腰椎穿刺检查后,第一次会判断“白血病可疑”,肯定以及必然会进行第二次穿刺检查;一般第二次会下结论判断为“白血病”,之后就会按照白血病的治疗方案流程来进行了。
殊不知,连续多日孩子体内阳气被反复寒凉之药性和挂水之寒性摧折,体内阳气衰弱至极,寒邪之气旺盛,如果此时进行脊椎穿刺检查,那么将直接把寒邪引入骨髓,正是所谓寒入骨髓,病情发展就很严重、较难治疗了!
所以小孩子感冒发烧,反复挂水(寒邪加寒邪),最后再来穿刺检查(开门揖盗,最后防御底线溃败),导致寒邪入骨髓,能不成为所谓白血病吗?
在中医看来,这正是一种西医理论体系对疾病无法说明原因导致的一种错误认知。可悲的是家长并不知道,医生也根本无法知道,这是由家长、医生以及西医理论这三者联手合谋而完成的一次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