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德刚:生于曲艺,长于综艺,困于影视

网络大电影编辑部 网视互联 2019-12-14


作者|邢书博

编辑|Amy Wang


郭德纲的单口相声《坑王驾到》第四季,上周还在爱奇艺首页大图推荐里挂着,这周就悄然失去了推荐位置。才气名气如郭德纲,倒也并不在意,毕竟这也不是他领衔的唯一一档综艺。

 

只是,这档打着传统说书相声名号的“老郭脱口秀”,在经过四季沉浮之后,已经略显疲态了。

 

观众在弹幕里吐槽最多的“罪状”是:几十分钟的节目里都是“闲白”(通常指正式节目之外和观众互动的闲言,无实际意义),真正的故事一期只讲十几分钟,还需要VIP会员才能观看,于是就有网友表示不值。但老郭同样并不在意,他在节目里说“观众就爱看闲白”,如同周杰伦在台上说观众就爱看他喝奶茶一样,自嘲甚于调侃。

 

自嘲的是厚脸皮和老郭现场砸挂的能力,调侃的却是郭德纲乃至整个德云社,面对新人不少但新作品不多的窘境和自身相声创作能力下降的担忧。

 

而根本问题是,传统相声在保持传统还是荒腔走板的所谓创新的问题上,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更让人担忧的是,郭德纲似乎很难再有力挽狂澜的时间和勇气了。


 一

 

《人民日报》曾经这样评价郭德纲,说郭德纲很不容易,在传统相声被商业文化挤兑几近沦陷之际,他的用功和坚持,确实也为传统相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这段评语在官方层面确立了郭德纲“传统相声代言人”的地位,也代表着郭德纲、张文顺等体制外相声演员彻底地与曾经火热的“晚会相声”分道扬镳。

 

传统相声的成功在于讽刺,晚会相声的成功在于歌功颂德。从相声艺术的发展角度而言,郭德纲和德云社众弟子确实是继承了“讽刺”这一把尖刀,但也始终插不进晚会相声的大本营。

 

2003年德云社成立,2013年郭德纲才首登春晚。不过登上春晚之后观众才发现郭德纲的相声也不好笑了,他和他在《我要反三俗》中讽刺的所谓主流相声里清汤寡水的段子一样,成了他们中的一份子,也丢掉了“讽刺”的这把尖刀。



这时候观众才意识到,姜昆、师胜杰、李金斗这些晚会相声的“扛把子”如果到了德云社,未必不如郭德纲;郭德纲到了春晚,他也得变成“姜昆”。

 

说到底,有些场合不允许他讽刺时政、针砭时弊,甚至不允许他调侃于谦的爸爸,那这相声还真是没什么意思了。

 

时至今日,这个枷锁从官方庙堂跑进了粉丝圈的手机里,甚嚣尘上。前段时间于谦在节目里调侃王源抽烟的话题遭到了对方粉丝的反扑,说于谦为老不尊。德云社的粉丝一脸委屈,郭德纲在节目里说于谦他爸死了都无所谓,现在的粉丝咋都这么玻璃心呢?

 

其实这个问题用传播学学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理论解释再合适不过。这个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从德云社的发展也是如此。

 

2002年底草创德云社的时候,郭德纲靠着他老婆王慧。年少成名的曲艺大师王慧为他整理的300段传统相声披荆斩棘,坐稳了现场之王的宝座。原因在于传统相声的生发地就在茶馆天桥街头巷尾,只是后来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人们逐渐养成了在电视晚会上看相声的习惯。

 

但只要有正宗的传统相声在线下演出,观众还是更习惯磕着瓜子喝着茶听郭德纲讲于谦他爸王老爷子的故事。这说明唯有线下剧场才能承载传统相声的魅力。或者说,这是相声作品的的生命力所在。

 

而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粉丝和流量大V的关系中,并没有“作品”这个正室,因为他们的偶像没有作品。换句话说,粉丝们其实消费的是流量大V本身,他们的穿搭、言行、八卦和人设才是“作品本身”,当然容不得旁人指摘。这也是为什么坊间有人评论,于谦老师抽烟喝酒烫头就是他的人设。

 

对于于谦的粉丝来说,抽烟才是常态。如果哪一天不抽烟了,反而可能成了新闻。甚至于他不小心手滑围观了一条“限制级”内容,他的粉丝也觉得可以接受。因为他们看得起于老爷子的作品,欣赏的是于老爷子的审美趣味,本就和人设八竿子打不着。

 


最终的结果是,王源的粉丝大闹微博,竟无从下嘴。后来才明白,于谦没有粉丝,只有观众。只要他和郭德纲还有新作品,只要这位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的科班演员还有戏演,还能奉献《老师好》这样的高品质文艺片,他的人设便不再重要。

 

这和前段是时间刘慈欣被爆出在某论坛吐槽家乡被媒体翻出来说“人设崩了”是一个道理。微博上有一条评论是这么说的:明星的人设崩了,那这个人就可能消失在公共视野了。作家的人设崩了,他的作品依然可以流传千秋万代。

 

其实这个道理真没那么复杂。几十年前钱钟书先生就已经回答的很好了。

 

当有人读了《围城》,要来造访,钱先生便答: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围着人设转,总有崩了的时候;围着作品转,艺人才能基业长青。

 

若不如此,从现在往前再推十年,郭德纲当年左手画个龙拳打北京台记者,右手画个彩虹卖假药藏秘排油被央视曝光,扶着脑门扭着胯骨轴和师傅徒弟到处撕逼的“人设”,早就崩到十八层地狱了。

 

不客气的说,郭德纲在娱乐界像一匹野狼,跳了十年人设崩塌的迪斯科。

 

 

回看郭德纲和德云社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三句话,生于曲艺,长于综艺,困于影视。本质上,还是这三个领域郭德纲所依托的作品,能否给他足够的话语权来崩掉自己的人设。

 

1995年,陈奕迅在《你的背包》里唱到,一九九五年 /我们在机场的车站你借我 /而我不想归还/那个背包载满纪念品和患难.

 

1995年郭德纲第三次北上京城也一样,一小半是才华,一多半是患难。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削尖了脑袋想往主流相声那边钻,可是人家不要他,硬生生把他逼成了那个非主流的非著名相声演员。

 

1996年开始说相声,生了郭奇林,后来改名郭麒麟。家里添了一张嘴,郭德纲觉得自己穷了。太穷了,没钱交房租被房东堵到屋里骂街,有时一天就吃一顿饭,馒头蘸菜汤,病了都没有钱买药。跟小戏团唱评戏,干了俩月一分钱没拿到,半夜没钱打车,夜走黄村,挥泪如雨。后来他的第一任妻子和他离婚了。

 

2000年因为被借调到于谦所在的文工团帮忙,和于谦组成“郊县天王”,打遍北京郊县无敌手。说得好听,其实郊区演出是苦日子。二人惺惺相惜,只是于谦是编制内演员,郭德纲没好意思邀请于谦去跟他干民间赔钱的相声。

 

后来郭德纲固定和张文顺搭档,北京相声大会倾注了二人的心血。观众人不多,少则一两个,多则二三十,赔钱的买卖。好在他们都相信相声的未来在剧场,在草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就这样一直坚持了下来。

 

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相信传统相声是国之瑰宝,总有发光的时候。

 

后来他认识了曲艺世家年少成名的第二任妻子王慧。王慧处于感情和专业两个角度,觉得老郭这条路是走对了。两个人一块过了几年苦日子,经常为了房租发愁,王慧把手饰全卖了,把父亲赠的新夏利车也卖了,支持郭德纲的事业。2004年结婚,只领了证,没有婚礼,没有喜宴,没有喜酒,没有婚纱,后来也没补办。

 


郭德纲觉得亏欠王慧,所以后来德云社的董事长是王慧,郭德纲成为了王慧的一名员工。2017年,郭德纲还把他老婆的产业送上了新三板。

 

有个鸡汤是这么说的。“将军夫人多风光啊!”“是啊。不过你要当将军夫人,你得先在他还是士兵的时候认识他,陪他到边境、荒漠和前线一起生活几十年。”

 

放在郭德纲和王慧的身上,这鸡汤也成了现实。

 

不过话说回来,那么难的情况下郭德纲和德云社能够异军突起,靠的是什么?相声泰斗马季的儿子马东最有发言权。

 

“我什么相声都听,比较爱听郭德纲的。相声艺术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由一个个作品、一个个角儿组成的,如果没有好的作品,没有角儿,没有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没有相声。之前很多人打电话问我,我说我不是这个圈子里的人,不好评价。但我很早通过广播听过他的相声,我父亲也听过,他本人比我想象中要年轻。我觉得他是一个有天生幽默感的人,有些很有意思的段子你说出来不可乐,他说出来就可乐,这是天赋。再者,我从小听传统相声长大的,我觉得他很用功。”

 

马东的评价必定让郭德纲很受用,按郭德纲的辈分,他得管马东叫师叔。后来他把马东小时候写给别人的情书当作他相声的定场诗给播了,从此成了相声圈的笑谈。

 

 

在曲艺方面,郭德纲有童子功,有传统相声背书,虽然历尽磨难,但还有张文顺于谦和徒子徒孙。他们构成了中国民间相声文化生态里重要的一级,启迪了西北相声、华南相声等全国各地的相声团体和个人,将相声这个传统京津冀的亚文化推向了全国,甚至还到了墨尔本。他们还举办了《相声有新人》等相声界的选秀活动,试图在综艺领域复制民间相声的余威,但结果并不如意。


 

究其原因,相声可以在综艺里大放异彩,但综艺的成功并不是只有相声。

 

郭德纲倒也想得明白。

 

郭德纲曾说过,“现在做综艺、讲段子的人更多是作为投资方、制作单位出现的,而不是手艺人、艺术家。我迄今为止没有拿我的节目当生意来做,我只是作为一个个体参与到节目中去。你的节目找我,一季13集多少钱,我是完成你的任务,至于节目收视率、商业化如何是你的事,和我没关系。我能体会做艺人的快乐,我体会不到做商人的快乐。我对钱一点都不渴望,因为我骨子里对它不在意。”

 

话虽如此,但其实不是真的不在意,而是玩不转。

 

毕竟家大业大,郭德纲也要有个打算。换成现在时髦的话就是,嘴巴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一组简单的例子来自于综艺《欢乐喜剧人》,郭德纲不仅是作为个体参与,还把德云社小岳岳、郭麒麟一大帮人带上这个节目,并且在这档综艺同名的院线电影《欢乐喜剧人》中出钱出力。

 

出力可以理解,郭德纲、岳云鹏等人齐上阵,参与主要角色的演出,至于出钱,就是德云社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投资,成为第二出品方,只可惜票房不佳,德云社2017年影视第一炮就这么哑火了。

 

这已经不是德云社第一次参与电影投资,此前已经投资过《三笑才子佳人》,只不过同样扑街。虽然有心商业化,但郭德纲似乎比赵本山还是略欠点火候。

 

《祖宗十九代》拿下一亿票房,对于这部大咖云集、宣发值钱的票房毒药,放在同期上映的大片中成绩算中下游,但对德云社来说,好在不赔不赚。从商业角度来说,算是成功了一半。但是今年岳云鹏的《鼠胆英雄》又给赔回去了,上哪儿说理去。

 

 

相声是语言艺术,电影是视听艺术。要知道远的电影有过默片时代,近的有《机器人总动员》。这些电影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没有台词,没有语言,仅靠画面就可以完成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

 

同样是百年艺术,相声就是再过一百年也变不成电影。郭德纲未必不懂这一点,可就是不死心。


 五

 

有媒体说,现在的娱乐圈,做可接触式养成偶像,女看秋元康男看郭德纲。还有媒体煞有介事地说,当下中国有三大男团模式:TFBOYS的少年养成模式、produce 101的综艺选秀模式,还有德云社的剧场模式。


 

这些结论都太过草率了。无论秋元康的AKB还是TFBOYS还是韩国女团,他们都是从线下剧场走出来的,和德云社的发展之路一样。

 

区别在于,如今的互联网综艺和粉丝试图掩盖这种又慢又重的成长方式,媒体也喜欢一夜成名的都市传说,快手和抖音也更喜欢快节奏的无脑人设搔首弄姿。只是谁都知道艺术这玩意儿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娱乐业亦是如此,没有从天而降的王宝强,也不可能出现不会说书的郭德纲。岳云鹏他要成名,也得跟师傅吭哧吭哧学10年相声。

 

但娱乐业的悖论在于,学10年并不一定成名成家,努力并不一定都是回报。要知道姜昆20岁才学相声,但论相声界的地位,郭德纲一辈子也赶不上。于谦一天摇滚没学过,现在是北京市摇滚协会副会长。令人震惊的是,这居然不是段子。

 

腾讯评价郭德纲说其“算得上一个草根艺人,之所以那么受大众的喜爱,是因为他的艺术作品接地气。”但紧接着又说“其人性情蛮、拧,兼且浑不吝……”

 

李鹤彪打人后,他怼私闯民宅的记者“还不如妓女”;周立波的“大蒜咖啡论”后,他说出了“高雅不是装的,孙子才是装的”“喝咖啡就大蒜,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经典;

 

面对姜昆指责他“道德上出了问题”,他在《济公传》中借角色之口,暗讽其为太监,拍藏密排油广告让消费者上了当被告上法庭,他写段子编排人家体质有问题脑袋有毛病……

 

 

说郭德纲睚眦必报是性格使然,但也算时势造英雄。10年前复兴传统相声的只有郭德纲,观众喜欢他,也就包容他;10年后,放眼估值15个亿的德云社,最能说传统相声的还是郭德纲,即便他确定了“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八字科名,每个字代表一代徒弟的艺名。徒弟越收越多,现在已经八十多位,人才济济。德云男孩儿们成了曲艺界的流量代表,岳云鹏和他自己成了票房毒药。

 

但不得不说,德云社集体跑偏了。他们不再追求作品,而开始凹人设了。而当他们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油滑的时候,喜爱他们的观众又将怎么面对这个和林志颖同龄的男人呢?

 

毕竟就老郭这模样,除了才艺,实在卖不了颜值啊。

 

作者简介

邢书博:虎嗅钛媒体界面艾瑞华商等多家媒体专栏作者,TMT分析师,关注在线教育、人工智能和大文娱,也是一名影视工作者。



·END·


近期热文


7部网络大电影"改名"背后
专访idr视觉营销工作室
86家公司开战,谁会成为最大赢家?
《演员请就位》能否成为郭敬明的“翻身战场”?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13752255077

 转载 | 加入社群 | 投稿

请联系微信 netwdj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