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觉醒
文丨西部君
西部君前几天在分析城市营商环境时,长沙的表现让人眼前一亮。
在芒果卫视、明星经济等娱乐名片加持下,长沙并不能说没有存在感。但却似乎一直缺少那么一点野心。
武汉坐稳中部老大时,长沙没有动静;重庆、成都、西安等网红城市争着上头条时,长沙依然不紧不慢;西安、郑州将国家中心城市揽入怀中,长沙再次缺席……
不过,在城市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长沙尽管依旧低调,却并未歇着。它正在以实力证明,自己是一个被忽视、被低估的省会。
01
王牌产业依旧强势
虽然在经济方面表现得不温不火,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GDP增速,长沙在全国主要城市可以排到第四。
来源:智谷趋势
这一速度高于中部老大武汉,也高于贵阳、深圳等速度明星城市。是目前GDP过万亿城市中,增速最快的。
还有统计显示,在2007—2017年这十年间,长沙GDP的增速达479%,仅次于合肥,居全国第二。
需要指出的一个背景是,与成都、西安、合肥这些年都有新的区划入账不同,长沙并没有吞并动作。
同时考虑到长沙既非副省级城市,也非国家中心城市,有这样的增长表现,的确不容易,含金量也较高。
至于原因,可以看下2017年长沙的经济成绩单。其规模以上工业产量情况:
来源:2017年长沙发展统计公报
可以看出,2017年长沙主要工业产品,下降最厉害的,是化学药品原药、水泥、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等偏传统产业。
而起重机、挖掘机、铲土运输机械、压实机械等王牌装备制造产品,增长都在40%以上。这表明,长沙的重型装备制造业依然走俏。
未来几年全国又将进入一个大基建期,与重庆、天津等传统产业下行不一样,长沙的传统优势产业,至少仍可以延续一段时间的红利。
当其他城市都纷纷陷入转型困境中时,长沙仍可获得喘息之机,这在当下是不小的相对优势。
02
主动发力新产业
但是,长沙并没有一味靠吃老本。
去年4月发布的《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提出:
用三年时间,自创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区、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中西部地区发展新的增长极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为全省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可以看出,当其他城市被逼向科技产业转型时,长沙在王牌产业优势仍在的情况下,也主动迈出了转型步伐。
具体的新型产业主要有:
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智能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5个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绿色建筑、北斗卫星导航应用、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生物健康等一批百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
这里着重提一点的是,长沙是全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三大示范区域之一。在2016年,就提出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等核心成员,打造北斗导航千亿级产业集群。
今年4月,长沙发布了《长沙市关于加快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推动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沙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加快抢占国内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高地。
在近年为各大城市必争之项的互联网新经济方面,一向“沉默”的长沙,也开始苏醒过来。
《营商环境排名:贵阳飞升,长沙黑马,重庆预警》中,已经提到:
2018互联网岳麓峰会上,长沙向中国互联网界发出“春天的邀约”:
期盼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将第二总部落户长沙,推动形成“北有北京、南有深圳、东有杭州、中有长沙”的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新格局。
具体进展上,目前京东南方科创总部、智能科技产业基金、京东智能电商运营结算中心、京东无人车总部等七大新经济项目已确定落户长沙。
总体看,长沙在传统优势产业仍处于红利期的背景下,就开始主动布局新产业,相对其他城市,发展、转型的转圜空间相对看好。
03
长株潭一体化有潜力可挖
2007年,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作为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设的先行者,曾被媒体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
这些年长株潭一体化,已先后取得统一区号,医保、社保结算一体化,长株潭城际铁路开通等进展。但内部壁垒依然待进一步打破,产业配套、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还有较大潜力可以挖掘。
近期,长株潭一体化有明显大动作。
上个月,湖南省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出:
以长株潭城市群总体规划为指导,在规划、交通、产业、环保、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其中,重中之重是围绕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半小时交通圈”。
另外,上个月底,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联席会议秘书处在长沙正式挂牌运行。
作为一种行动配合,长沙最近出台了《长沙南部片区规划纲要》。提出要“借鉴了雄安新区等地区先进规划理念,结合本地现实发展条件,明确片区建设的战略意图和重大部署”。这意味着长沙在主动向株洲靠近。
长沙南部片区规划图 来源:网络
以上种种动作,预示着长株潭一体化正在加速。
截至2017年,长株潭三市的GDP,达到15171.67亿元,人口为1449.92万。体量在中部仅次于武汉"1+8"城市圈。
城市竞争进入圈层化时代,长株潭一体化若能够取得进一步的实质进展,对于强化长沙在全国区域竞争的优势和地位,可谓如虎添翼。
04
可以打的牌多
有观点认为,长沙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没有过于拔尖的地方。在中部只能屈居老二。
论交通区位,不及武汉;论高等教育资源,不敌武汉;城建水平,包括交通基础设施,像地铁运营里程,目前也输于武汉。
但是,这也恰恰是未来长沙可以挖潜的地方。
以交通为例,湖南这些年的高铁建设力度仍在加大;长沙地铁建设、城建也都在发力追赶。而武汉可能已经过了基建的高峰期。
长沙还有一个优势,是众多强省会都无法比拟的。
来源:山川网
论在省内的首位度,长沙GDP在全省的比重虽然也达到了30%,但是人口却刚过10%,远远低于武汉、成都在省内接近20%的水平。
在总量前7名的人口大省中,长沙人口规模仅高于山东省会济南。未来长沙的人口潜力,不可小觑。
湖南离珠三角近,过去一直被虹吸,导致省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但随着长沙自身发展以及低房价优势、产业转移,近年来已有不少人口回流,其中相当一部分就分流到省会长沙——去年长沙人口增长率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第二。
承接产业转移上,湖南提出了全面对接粤港澳的设想。就在近日,第十六次“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联席会议在长沙召开,主题为“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推进区域互联互通互融”。
会议提出:
湖南将因地制宜承接泛珠区域内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推动联合研发、平台共建与成果转化,积极对接“泛珠”区域内东盟、南亚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快推进湖南省“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由于区位因素,湖南与珠三角未来的合作空间,值得想象。而省会长沙无疑将是这种区域合作的最大受益者。
种种迹象表明,长沙进一步壮大,可以打的牌不少。
因此,尽管目前在中部,长沙无论是经济、人口体量,还是交通枢纽地位,以及外部政策,都逊色于武汉。但长沙的进一步崛起,势不可挡。未来中部的城市竞争格局,并非没有改写的可能。
end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