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应成都,重庆再次出手!

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0-01-09


文丨西部菌


不出意外,重新高新区正式升级。


24日,重庆通过了《关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决定》划定了重庆高新区的管理范围,并授权重庆高新区行使行政管理的权力。


说的直白点,此次高新区的升级,包括两方面,第一是空间范围的升级,第二是管理权限的升级。


那么,升级之后的重庆高新区,能够成为新的增长点?对重庆乃至成渝城市群的发展格局有何影响?


01

重庆高新区为何要升级


重庆高新区1991年成立,是首批2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重庆自贸试验区范围。


重新高新区升级的动议由来已久,原因也很简单,尽管顶着高新区的帽子,但它的规模体量实在太小,在2010年获批成立的两江新区面前,显得相当暗淡。



以GDP数据为例,聚集了重庆的汽车、电子、装备产业集群的两江新区,2015年的GDP就突破了2000亿,2017年突破2500亿。而重庆高新区2018年的GDP,才只有484.1亿。


和其他城市的高新区相比,重庆高新区也有点黯然失色。比如成都高新区,去年的GDP是1877.8亿元,西安高新区则是1576.96亿元,它们的经济贡献率,都远强于重庆高新区。


由于体量太小,缺少足够的存在感,在全国的高新区排名中,重庆高新区也相当落后。《2018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中,重庆高新区只能位列95名。作为对比,成都第6,西安第7,贵阳第59,昆明第62,兰州第80。


重庆高新区没能做大做强,最直接原因当然是空间范围受限。它的面积只有74平方公里,而成都和西安都在600平方公里以上。


来源:网络


有论者提到,如果将重庆高新区的产值,按照面积大小乘以8或者9,GDP产出将远远高于成都和西安高新区。这种算法当然不严谨,不过确实也反映出重庆高新区所面临的巨大空间瓶颈。


而且西安、深圳等地的高新区近期陆续扩容,重庆又正值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盘活高新区,还是从寻找新的增长点来看,高新区升级都相当迫切。


02

空间范围、管理权限双升级


重庆高新区的升级,其实已经酝酿已久。


去年初重庆主官就提到,要“打造国家高新区升级版,高标准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4月,打造重庆高新区发展升级版的决策正式落地,高新区也被赋予“高标准规划建设科学城”的使命。


这次的决定,终于为高新区的升级提供了详细的谋划。如前所述,它具体包括两点,第一是空间范围的升级,第二是管理权限的升级。


先看空间范围的升级。重庆高新区管理范围包括直管园和拓展园。


直管园范围:西永微电园全域,沙坪坝区曾家镇、西永街道、虎溪街道、香炉山街道全域,九龙坡区白市驿镇、走马镇、含谷镇、巴福镇、金凤镇、石板镇全域以及市人民政府依法明确的其他区域。


拓展园范围:大渡口区建桥园区A、B区和跳磴镇全域,沙坪坝区凤凰镇、青木关镇、回龙坝镇全域和丰文街道、陈家桥街道、土主镇部分区域,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石桥铺街道、二郎街道、陶家镇、铜罐驿镇、西彭镇全域,北碚区歇马街道全域,巴南区木洞镇、麻柳嘴镇全域,江津区德感街道、双福街道全域和圣泉街道部分区域以及市人民政府依法明确的其他区域。


升级之后的重庆高新区,直管园的范围就达到330平方公里左右,是原来的4倍多。虽然面积比不过成都、西安,不过也算是大扩容了,可以承载更多的产业、人口,资源整合能力有质的升级。


再看管理权限的升级。


众所周知,高新区不是行政区划,目前重庆高新区的管委会只对直管园开展预算管理。在进行投资决策和产业规划布局时,这种机制多少有些束手束脚。



按照《决定》,自2020年1月1日起,高新区将全面独立运转,实施对直管园经济社会一体化管理,比如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等,享有更加独立的行政权、财税权、人事权。


虽然升级之后的重庆高新区,依旧不是行政区,但总体来说,和其他成熟的高新区一样,在经济财税等管理事项上,有了行政区的影子,自主权更大。


03

两江新区会有何影响


前三季度的数据显示,高新区直管园的GDP为312.2亿,增速为6.1%;工业增加值160.9亿,增速为6.0%;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8.3亿,增速为2%。


可以看出,重庆高新区的问题不仅是体量太小,它的发展速度同样有待提高。此次对空间范围和管理权限的双升级,也是试图在西部槽谷再造一个新增长极,与两江新区实现“双核驱动”。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这两天的报道提到了一个细节,一个80亿的投资项目希望落地高新区,结果被否定了。


如此规模的项目,产业和经济的拉动效应还是很明显的,重庆高新区将其拒之门外,结合升级的背景看,说明它瞄准的是高技术产业带动的高质量增长。


高新区,当然得发展高端型和创新型的产业。事实上,目前为止,重庆高新区的社会研发经费的GDP占比达到4.7%,是全市平均水平的2.4倍,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有一定基础。


当然从区域发展的角度来看,高新区的升级扩容,也意味着重庆的发展重心,出现了一些微妙的调整。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重庆都是一路向北。后出生的两江新区,承担着中新通道、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职能,之前的阿里巴巴金融和国际电子商务服务中心、腾讯云计算等,也都是落地两江新区。


来源:重庆事务所


2018年开始重庆经济减速转型,此时升级扩容重庆高新区,尽管升级之后战略能级依然比不上两江新区,但它说明重庆开始加码西部,发展重心从向北到向西进行适当倾斜,寻找新的增长空间。


这种重心调整,的确可能造成高新区和两江新区竞争的加剧。但还是那句话,有竞争才有发展,关键是避免竞争成为内耗,对两个区进行差异化分工协作。


04

重庆向西,成都向东


对重庆自身的发展来说,向西推进,可以盘活不少优势资源。


产业方面,像西部的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已经集聚了惠普、富士康、广达等大型企业及配套厂商落地;科教方面,像规划中的科学城,就汇集了14所高校,55个重点实验室。


升级之后的高新区,有更广阔的资源配置平台,更加自主的发展权限,在高标准建设科学城的过程中,能够缓解过去产业和科教脱节的局面,依靠科技创新资源做大做强。


高新区做大做强,重庆西进,不仅意味着发展格局的优化,它的另一层重要意义在于,进一步推进和成都的相向发展。


来源:网络


这两年为了突破现有的空间限制,成都一路向东,越过龙泉山脉,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型。一方面为自身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通过相向发展靠拢重庆,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升级。


靠近重庆的一些四川地级市,比如南充等,很早就开始喊出了融入重庆的口号。以高新区为代表的重庆西进,同样可以理解为对成都东进的一种良好回应。


成渝城市群经济第四极的地位,之所以还没有完全稳固,除了中部塌陷的因素外,成都和重庆的产业融合度不够,是一个重要原因。两地相向发展,至少在经济距离上大大缩短,融合的基础更牢固。


另外,无论是成都东进,还是重庆西进,随着两座中心城市联系更紧密,中部塌陷的那些二级城市,同样能分享红利,为成渝城市群夯实第四极打下基础。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MORE往期精选


中央再次定调,这些城市该急了

大西安的转折点真的来了?

这一次,成渝集体“东进”

重庆房企再遭大变局!

重庆、天津未被“点名”,为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