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摩天大楼专业户”绿地到底怎么了?

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2-01-11

文丨西部菌
没等出轨事件的热度消散,绿地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据界面新闻报道,绿地香港在无锡的一处高端楼盘货不对板,装修、绿化、车位各方面都出现问题。更匪夷所思的是,在业主发现问题后,开发商居然连夜把样板房拆了。
这一神奇操作,再次让外界刮目相看。联系前些天的桃色风波,以及更早前的摩天大楼停工传言,放眼看去,几乎没几家房企比绿地更能搅动舆论了。
对绿地来说,真正棘手的,还不是这接二连三的意外麻烦,增长乏力、债务风险,包括高周转后遗症等,才是更大的难题。
01
这次涉及的楼盘,位于无锡市中心,是绿地香港的项目,并且是被当做标杆项目来打造,号称是“豪宅标准”,网上还可以找到相关的宣传。
据报道,2018年3月,李女士一家以2.4万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2.4万元的单价相当于什么水平?数据显示,5月份无锡的新房均价也才1.7万元左右,而李女士购房是2018年。
打着“W以稀为贵”口号的高端住宅,交房时却货不对板,用材缩水、地砖开裂,实际尺寸跟样板房不一致,车位数量也和宣传的不符……
来源:界面新闻
其实哪怕是品牌口碑再好的房企,都免不了遭遇类似问题。但让人意外的地方在于,绿地方面直接把样板房给拆了:
“当时部分业主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该样板房还拨打了110,有报警记录可查。”

还没交房,就先拆样板房,已经明显违规——按照无锡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建成品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楼盘现场公示的样板房必须在项目交付后6个月才能拆除。
既然货不对板,那就把“板”解决掉。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绿地选择了最不合理的一种。而它所引发的争议,只是绿地近来麻烦不断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武汉绿地国际理想城项目,就被曝精装修变“惊装修”,业主哭诉声讨;闪电新闻今年4月还报道,济南绿地新里城楼盘因装修开裂等遭业主集体维权。
02
作为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公司,相较于接连上演的系列风波,绿地更大的麻烦在于,它的增长进入了明显的瓶颈期。
把时间倒回几年,那时的绿地可以说是风头无两,一路高歌猛进。
2012年,绿地销售额破千亿大关,仅次于万科。两年之后的2014年,绿地的销售额突破两千亿,把行业龙头万科压下去了。2015年绿地控股上市,市值更是一路飙涨。

但这样的好日子没能持续多久,绿地的规模化扩张就开始明显减速。
2019年报显示,绿地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3880.42亿元,同比增长只有0.1%;销售面积则出现负增长,同比减少11%,没能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与此同时,一度荣登房企销售冠军宝座的绿地,被后来者一路迎头赶超。2019年的克而瑞榜单上,它只能排到第6位,位列碧桂园、万科、恒大、融创、保利之后。
2019年绿地住宅销售增长较快的,是三四线城市,销售金额同比增长 26%。也就是说,在更具长远价值的一二线城市,绿地的表现是远远达不到预期的。
今年年初,绿地方面表示,“拿地重心将回到一二线城市”,但鉴于去年绿地在一二线城市的表现,战略收缩之后,无疑会有更大的增长困难。
绿地2020年一季报,来源:绿地官网
而且开年以来,受疫情影响,房企们普遍备受煎熬。在极度考验抗压性的关口,绿地一季度的营收同比下降11.94%;销售额为505亿元,更是下滑27%,行业排名也下降到第7位。
面临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无论是出轨门事件,还是此次被指违规拆除样板房风波,对绿地都将是雪上加霜。
03
让绿地头疼的问题,还不止于此。
和诸多房企不同的是,绿地一直有着“摩天大楼专业户”的标签,它的官网这样写道:
绿地集团在超高层建筑开发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发规模和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以企业梦想刷新城市高度,领跑中国超高层建筑领域。目前建成和在建的超高层建筑已达23幢,其中4幢高度位列世界排名前十,足迹遍布全球,均成为所在城市首屈一指的新地标。

这23幢摩天大楼,分散在北京、苏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郑州、西安、南昌等一二线城市。触摸天际线的高度,刷新城市的想象,也刷新了绿地发展高度的想象。
摩天大楼让绿地赚足了眼球。而且,由于通常地处中央商务区,摩天大楼配比的商业、住宅项目,单价再高,都是不愁卖的抢手货,更何况地方还会给各种补贴。
但摩天大楼同样存在着建设难度大、周期长、耗资不菲、运营成本高等问题,这给在各个城市高歌猛进、试图打造地标建筑的绿地,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和运营压力。
来源:绿地官网
近些年来,关于各地绿地摩天大楼停工、缓建的难产新闻,媒体有过多次报道,虽然绿地屡屡辟谣,但不可否认,摩天大楼这条地产扩张道路,绿地走得异常曲折。
像武汉绿地中心,就从规划时的636米,调整缩水为475米。即便高度压缩,也不是一帆风顺,去年11月,承建方中建三局的一张“催款单”,再次让它陷入停工风波。
无独有偶,去年12月,《中国经营报》曾报道,有“西南第一高楼”之称绿地成都中心蜀峰468项目,一度停工多天。
来源:网络
就在前几天,住建部门公布了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与建筑风貌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
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筑;严格限制新建250米以上建筑;各地新建100米以上建筑应充分论证、集中布局。

对超高层建筑的收紧,给各城市的摩天大楼热,浇了一盆冷水。对绿地来说,这也意味着和地方联手打造地标高楼挣钱,优惠拿地拿补贴扩张,以后很可能是此路不通了。
至于那些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摩天大楼,不排除在政策收紧以及绿地增长放缓的前提下,遭遇再次的缩水。
04
摩天大楼兴起的那几年,也正是绿地一路狂奔的年代。现在,摩天大楼热在政策和现实层面遭遇双重降温,像极了一个隐喻。
眼前的绿地,距离4000亿销售门槛近在咫尺,而它的总资产已突破了万亿大关,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新的“高度”,也意味着新的风险,新的瓶颈。它不仅包括增长乏力的难题,包括桃色风波折射的管理问题,包括拆除样板房反映的品控问题,同样包括债务问题。
事实上,总资产破万亿的绿地,2019年的负债总额,也首次突破了万亿大关,达到10143亿元,相较于2015年翻了一番。
正所谓“一俊遮百丑”。在房地产市场高速增长的年代,无论是债务压力,还是出轨门这样的插曲,那都不是太大的问题,财报上亮眼的销售、营收数据,可以打消一切质疑。
然而形势不同了。存量时代的房企,已经无法继续躺着挣钱,过去那些不成问题的问题,在疫情等不确定因素的叠加下,反而会不断凸显,成为房企的命门。
来源:网络
如此便不难理解,为何绿地大小麻烦不断。
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这句话大体没错。麻烦不断,不是因为流年不利或运气不好,而是地产市场下行期,扩张后遗症的集中呈现罢了。
对绿地来说,如何摆脱掉队危险,实现稳健增长,守住既有的位置,接下来的挑战前所未有。
而在不确定性更大的未来,每一次让它在舆论场上狼狈的插曲,都可能会是一根雪上加霜的关键稻草。
面对如此难关,绿地又该如何突围?


end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转载、合作微信:hbdx1990xz


MORE往期精选


成渝+贵阳,新“西三角”有戏了?

特殊之年,这些地区有望逆势进击

开放大变局,六大城市收获大礼包

重庆广州成都密集出手,奥园吃得消吗

七大战略定型,这些城市命运将被改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