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州暴雨围城,我们的城市还安全吗

西部菌 西部城事 2022-01-10
 
文丨西部菌
 
河南暴雨,牵动着全国民众的心。
 
受灾严重的郑州,水淹泽国,城市几乎陷入瘫痪。网上传播的那些现场视频和照片,特别是市民被困地铁的画面,让人再次感叹洪水的强大,以及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相信很多人都疑惑,为何郑州也抵挡不住洪水的肆虐?
 
从昨天到今天,西部菌一直在持续关注救援动态,今天就来简单说说暴雨,说说河南和郑州。
 
01
 
关注区域经济的读者应该知道,最近这些年来,郑州和合肥一样,是一匹发展势头相当强劲的黑马。
 
2020年,郑州的GDP为12003亿元,排在全国第16位。过去十年间,郑州的GDP翻了三倍,累计增幅排在全国第10位。要知道,在十多年前,郑州还在全国的GDP二十强开外。
 
常住人口,则从十年前的862.6万人,增长到现在的1260万人,增量397.4万人,这个增量在全国仅次于深圳、广州、成都和西安。

来源:国民经略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郑州有着引以为傲的空港经济,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基地,还拿下了国家中心城市的头衔,还是“北方第三城”的有力竞争者。
 
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大城市,为什么还是沦陷在了洪水之中呢?
 
首先我们要看到,本次河南的暴雨强度,确实是历史罕见。
 
以郑州为例,据报道,郑州全市的73个雨量站累积降水量超过500毫米,过去的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多个雨量站突破历史极值,以至于很多报道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形容。
 
其实,这样的降雨强度,放在国内任何其他城市,都很难轻易应对。
 
其他一些海绵城市做得更好、排水管网更完善的地区,大水淹城,也是大概率的事。相信在以往的大暴雨中,很多城市的读者,自己应该有过亲身的体验。

来源:网络
 
而且注意,郑州虽然靠近黄河,但作为北方城市,郑州日常的降雨量,比一些南方城市要低不少。
 
根据地图,河南处于400到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的区域,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正是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跟地理学上的胡焕庸线高度重合。
 
可见,河南并不算强降雨区域。历史上,它还出现过几次大的干旱。这就导致,在城市规划和防洪防汛设计时,对于如此极端的降雨天气,可能缺少充分的准备。
 
02
 
其实从今天的社交媒体上,大家可以发现,不管是官方层面的应急,还是民间的自救,明显有序了很多。
 
像暴雨这样的极端天气,最可怕的恰恰是前期。

因为降雨量的不断增大,从官方到民间,都很难清晰地预判形势,作出准确决策,这导致涨水之后,城市陷入一团乱麻。

 
城市的运转,都有固定的节奏,基础设施停转,市民不知所措,自然容易出事。但防汛应急体系全面动员起来了,哪怕暴雨还在下,应对能力就是在直线提升。
 
当然,面对已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巨大损失,相信很多人还有个疑惑——大城市,到底还安全吗?
 
尤其是象征城市发展速度的地铁,在无情的洪水面前,居然夺走了那些市民的生命,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大城市的发展。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得分两个层面看。
 
一方面,大城市聚集了海量的人口,放大了受灾面,任何风险隐患和自然灾害,都可能酿成严重的后果。此前的武汉疫情,同样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但另一方面,大城市其实有着更高的抵御风险能力。

来源:网络 

比如在基础设施层面,大城市的通讯、网络更加完善,从昨天到今天,很多郑州当地市民的求助信息,通过手机传播扩散。但如果是农村,基站一旦冲垮,可能连求救的信号都没有。
 
再比如,在救援层面,大城市有更多专业的救援力量和设备,更高效的应急体系。人群更集中也意味着守望互助能力更强,救援效率可能更高。
 
其实在关注郑州的暴雨灾情时,西部菌一直很揪心,那就是相对于洪灾中心的郑州,郑州周边的那些地区,尤其是县城、农村,情况到底如何。
 
郑州这样的大城市,哪怕城市功能在昨天的暴雨中一度陷入瘫痪,但它的自救能力,毕竟是要强很多的,棘手的倒是那些人员分散的村镇地区。
 
最新数据显示,7月16日至7月20日15时,强降水造成河南省郑州、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焦作、三门峡、南阳、信阳、周口、驻马店和济源示范区等所辖31个县区140个乡镇28万余人受灾。

 
此次洪灾几乎是全面肆虐河南,而且,河南的多座水库存在泄洪的压力,这对于下游险情区的村庄会构成极大的挑战。
 
所以,西部菌也呼吁,在祈福郑州之余,也多多关注下郑州周边的受灾城市,尤其是那些防灾能力薄弱的乡村地区,提高它们的“能见度”,让它们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有效的救助。
 
03
 
郑州此次的暴雨灾害,其实也是给各大城市提了个醒。
 
在西部菌看来,大城市相对更安全,但这种安全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安全。它的前提是,城市规划设计和日常管理,对各种灾难和风险,有足够的兜底性防范。
 
比如,这次的降雨强度,打破各种记录,但郑州当地气象部门,曾连续发布过7次红色预警信息。如果提早动员全城防汛,停运地铁,伤亡可能会少一些。
 
当然,这并不是苛责郑州的应急工作。从昨天的混乱到今天的有序,老实说,这已经相当难得了。

更值得钦佩的还有郑州市民,守望互助,贡献无数个感人画面。
 
但城市的核心功能,本身就是为市民提供遮风避雨的空间。所以,人口汇集的城市,在防灾设计上,应该做到最高等级,最高标准,未雨绸缪。
 
比如,北京经过前几年的暴雨发生后,城市的防汛应急就有很大的改善,暴雨地铁闭站是常规应急手段。
 
在“看海”现象常见的当下,那些防洪防汛经验和教训,值得所有的城市汲取。
 
不管怎么说,哪怕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依旧是渺小而脆弱的。
 
面对极端灾害的侵袭,我们的城市,不能仅仅追求GDP,追求基础设施硬件的高大上,更要不断提升抗风险水平,形成面向市民的强大的安全庇护能力。


MORE
往期精选


商务合作、转载开白联系:微信:hbdx1990xz(备注身份优先通过)未经授权请勿擅自复制、转载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