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核酸埋单?医保不再兜底之后,一堆城市懵了,开始悄然转向
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主要是集中在输入风险较高的省会城市以及人口千万级的城市; 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截至2021年12月30日,全年共结算核酸检测对象本地参保人319.43万人次,总医疗费用1.24亿元,其中医保支付金额9515万元,支付比例达76.9%。
03
这里需要普及一点,医保基金不再为大规模核酸检测埋单,不等于不负责疫情任何支出,其实像疫苗的接种、感染者的治疗等,一直都是由医保来承担。
医保不买单,那就只能地方自筹。比如,作为全国第一个在全省范围实行“48小时核酸”的省份,河南日前就明确,“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级政府负担”。
但大家都知道,疫情这几年来的地方政府都不容易。
因为地方的财政收入,无非是源于各种税费,卖地等等。现在企业经营困难,税收贡献减少;地产市场下行,市场观望情绪增加,土地也卖不动了,财政收入高增长不再。
来源:城市进化论
数据显示,1到4月,深圳、苏州、杭州、宁波、大连、南宁等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均由正转负,其中深圳同比下降12.6%。
财政收入减少的另一面,是支出的大量增加。
为了刺激消费,全国各地最近普遍开始撒“撒钱”,推出一些大手笔的消费券或者补贴。加上针对企业的减费降税类的纾困措施,这意味着开支陡然增加。
来源:网络
对地方来说,地方政府自费的模式下,偶尔来一次全员检测倒也能吃得消。毕竟现在核酸检测混检的总体单价,已经压低到了单人3.5元左右,政府采购的成本还会更低。
但是,动不动两天一检、三天一检,注定是一笔庞大的账目。就算是那些财力更充足的一二线城市,地方财政也未必能够负担得起一个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成本。
关于这一点,在之前的《核酸检测的经济账:这些大城市,到底吃不吃得消》中有谈到。当时的单价算法偏高,现在核酸检测成本压降之后,总成本其实依然不低。
如按照河南的人口估算,仅常态化核酸检测一项河南省每年将耗资不少于600亿元,占据全省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
如果加上核酸检测开销,中小城市的钱袋子,就会更紧张了。
以四川阆中为例,阆中是南充代管的县级市,2021年阆中的GDP总量只有280.5亿元,户籍人口82万人,常住人口62万人,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8.1%。
来源:阆中财政收入
哪怕是放宽到七天一检,以现在的人口规模计算,阆中的年支出也在1亿元以上,更不谈核酸检测的一些其他人力、物料开销。
阆中相关人员坦言,“政府承担不起,不可能一刀切”,所以才不得不让民众自费,转移财政压力。
这种政府要求检测,而市民自己买单的做法,显然难以让人接受。于是阆中便有了新的调整,将具有强制性的全员核酸,改成自愿检测。不过,并没有取消自费的做法,这依旧不多见。
来源:阆中GDP
阆中的情况,是各大城市的一个缩影。高频率核酸检测这种中长期社会成本最小的防疫方式,在财政收入减缓的背景下,未必是一种长久之策。
那么,在核酸检测普遍“降频”之外,阆中这种自愿者自费的说法,接下来会不会进一步扩大呢?只能说,目前一切都充满不确定性,这取决于各城市的防疫压力、财力。
但可以确定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当医保不再买单之后,地方必须在核酸检测频次上,取一个最优、最省的做法。那种为了清零而不计代价核酸的做法,接下来将难以为继。
当然,也意味着,核酸检测这个看起来稳赚不赔的生意,将越来越难做。
任耀龙律师团队
为西部城事提供版权及法律服务
区域丨地产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