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澳门记忆】澳门监狱的变迁
在文明法治的社会中,监狱是必然的配套。本澳监狱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最初设在“议事亭”内,其后政府在贾伯乐提督街与镜湖马路交界处,当时的红毛山顶(即圣味基山)兴建了一座城堡式监狱名为“中央监狱”,成为“著名”的“市牢”,最后却因故拆建并迁至今日的路环监狱沿用至今。
本澳监狱的历史可追溯至数百年前,最初设在“议事亭”内,即现时的市政署大楼。“议事亭”本是明、清官员与居澳葡人议事的地方,设置监牢用以囚禁罪犯,可谓顺理成章;亦因监狱之故,邻近的东方斜巷原本称为“监牢斜巷”,至1945年,位于该巷的东方戏院开业,街道才被易名为“东方斜巷”。
随着时代发展,人口不断增加,犯罪率上升。1912年,澳葡政府在贾伯乐提督街与镜湖马路交界处的红毛山顶兴建“中央监狱”。其外形彷如南欧古堡,楼高两层,外围高墙,四角建有哨岗,戒备森严,令人望而生畏。
越狱事件不时发生
直至上世纪50年代,该区迅速发展,民居迭起,“中央监狱”才变成位于市中心监狱,因此被称为“市牢”。
惟被民居包围的“市牢”却不时发生越狱事件,牢房里的囚犯更经常隔着铁窗向街吵闹、叫嚣,甚至对途经的女性出言挑逗、吹口哨,路人视这里为畏途;再加上“囚满为患”,澳葡政府便决意另起监狱。“市牢”最终拆建成今日的栢威大厦,从此成为历史名词。
1990年5月18日,“路环监狱”建成启用后,澳葡政府将“市牢”及路环青年监狱的囚犯迁入,路环监狱便一直沿用至今。特区政府目前亦正兴建九澳新监狱,致力协助服刑人士重新投入社会,重建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