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澳门医疗路——杏林庇镜海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3-03-03

 

澳门记忆 

今日澳门的医疗体系由公、私营及非牟利机构交织而成,让市民可以较为轻松地便得到适切治疗,不过如今景况其实也是数百年更迭演变的成果。


被称作白马行医院、“医人庙”的圣辣非医院,是亚洲最早的西式医院。

澳门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6世纪。1569年,圣辣非医院(即白马行医院)启用,是亚洲最早的西式医院,但由于当时澳门西医不多,华人亦觉得不如传统中医可靠,因此数百年间西医都不普及。

 



镜湖启中西医结合



为穷人赠医施药的镜湖医院,对西医在澳门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871年,一众华商成立镜湖医院为穷人赠医施药,初年仍以中医为主,直到1892年,孙中山先生应镜湖邀请来澳行医,成为澳门第一位华人西医,开始了镜湖医院中西医结合的先例。除孙中山先生外,后来组织西医顾问团,并为华人西医争得手术权的柯麟医生同样对澳门医学影响深远,可说他们改变了华人对西医的成见,为西医日后发展打下基础。


百余年前由民间创办的同善堂至今仍助贫施济

而在孙中山先生来澳门的同一年(1892年),由民间创办的同善堂亦开始为穷人赠医施药,该善举至今未变。

 



山顶初期服务军人



山顶医院初时主要面向军人,后因社会需求才转为面向全民的公立医院。
在镜湖以外,仁伯爵综合医院的前身亦于1874年启用;初时主要面向军人,后改作政府总医院,由政府聘用葡国医生为官员及葡人提供服务。医院之后改名为仁伯爵医院,但仍未是全民免费的公立医院,许多贫民无法负担诊金,因此在1951年,成立不久的工联总会亦设立了工人医疗所,为劳苦大众提供医疗服务至今。

随着澳门发展一日千里,医疗亦得到长足发展,公、私营及非牟利机构相辅相成,中西医兼容并济,让澳门的医疗系统更为稳固可靠,“看病难”的情况已甚少在澳门发生。



更多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