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拟开展这项手术治疗

澳門日報 2023-09-23


今天是“世界柏金逊病日”

为应对老龄化患者增加

仁伯爵综合医院加强专科人员培训

拟开展柏金逊症外科手术治疗

医生表示预防胜于治疗

建议健康生活降低患病风险


仁伯爵综合医院筹备培训,计划开展柏金逊症外科治疗服务。
今天是“世界柏金逊病日”,仁伯爵综合医院神经科代主任医生许主平表示,据邻近地区数据推算,本澳至少有1,300名柏金逊病患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神经外科代主任医生何衍宙表示,医院正在筹备、培训和计划开展柏金逊症外科治疗即深部脑刺激术(DBS)。新医疗服务以病人安全为中心,制订人员培训发展方案,并落实及取得认证才可独立在医院施行手术治疗。

许主平介绍,随着人口老化,预计本澳的柏金逊症患者将不断增加。当局现有4名神经科专科医生,粗略估计,去年门诊跟进约1,000名柏金逊症状患者。正陆续加强神经专科人员培训,相信能应付未来病人增加的需求。


推算至少千三患者


医生指早期的药物治疗能非常有效缓解柏金逊症头几年的症状
柏金逊症与经常听到的失智症不同,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化病,患者早期脑部认知功能正常,行动却出现障碍,失去活动能力。患者早期有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硬、动作迟缓等,后期出现平衡障碍、步态不稳、易跌倒等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包括焦虑抑郁、嗅觉减退、睡眠障碍、体位性低血压等。

本澳患病率方面,许主平称,本澳暂未有大规模调查数据,推算澳门至少1,300人患病。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60岁以上者达1%,80岁以上者为4%。卫生局在药物种类方面贮备相对充足,有口服也有皮肤贴片等。该症病因不清,至今暂没有方法治愈,但早期的药物治疗能非常有效地缓解头几年的症状,称为药物治疗的“蜜月期”,约4至5年令病人生活不受影响。

随着疾病的进展,药物疗效明显减退,或并发严重的症状波动或异动症,部分病人或需外科手术治疗。何衍宙提到,由于外科治疗服务涉及至少7个部门科室,现正组织人员到香港接受培训。


联系湾区争取支援


(左起)何衍宙、许主平、黎诗茵

神经外科部门计划3名医生专责专项,部门已积极联系邻近地区及大湾区内各专科中心,以争取支援和培训方案。目前澳门未有该项手术,部分患者在外地接受手术治疗。

何衍宙强调,外科手术治疗是作为柏金逊症其中一种治疗方案,可理解为电流刺激代替部分药物的疗效。但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再加重时,即使已接受外科手术植入深脑刺激器,也不能治愈此类疾病。只有经系列评估后,适合的病人才接受手术治疗。

此外,手术治疗费用较高,故须详尽考虑成本效益,包括病人症状改善,获得生活质量的提升;减少药物使用,降低副作用;减轻照顾者压力。当服务开展时,料符合条件者可获免费手术治疗,但最后仍由卫生局确定。


认识病症早断早疗


去年卫生局门诊跟进约一千名柏金逊症状患者

何衍宙表示,仁伯爵综合医院神经外科正持续增加专科人员配置,专项培训。以利提供更多神经外科手术医疗服务。目前,神经外科发展方向可见于功能神经外科方面,如上述柏金逊症的神经调控手术治疗、脑痫外科治疗等。期望神经外科可做得更多更好,为居民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服务。

预防胜于治疗。许主平表示,由于病因不清,暂无方法完全预防柏金逊症,但研究表明,定期有氧运动、均衡饮食、富含天然抗氧化剂的饮食、健康生活方式等,均可降低患病风险。提醒柏金逊症的早期病征很易被视作正常老化现象,从而错过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居民须留意自身状况,及早求医。






成因不明 有迹可寻

卫局互联网宣教吁关注





卫生局举办认知柏金逊症讲座

柏金逊症主要影响中老年人。仁伯爵综合医院神经内外科病房高级护士黎诗茵介绍,“患者初期或会感到轻度震颤或难以从椅子上站起来”,朋友或家人能最先注意到早期帕金逊病患者的变化。因此,认为透过卫教宣传,可提高公众对此关注,促使家人或照顾者及早辨识,让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医护人员向患者、家人、照顾者宣传疾病知识、药物注意事项等。
大众对于柏金逊症的认识教育相当重要。黎诗茵称,柏金逊症重点关注对象为中老年人,卫生局会于门诊或病区内安排讲座推广,计划利用互联网平台为患者、居民、照顾者提供资讯和支援平台,让更多人认识柏金逊症。

卫教宣传中,会向患者、家人、照顾者提供疾病知识、药物注意事项、透过步态、平衡训练加强肌力(如抬脚、下肢肌力)和平衡等康复护理,同时会教育居家安全注意事项、预防跌倒的照顾技巧,亦透过认知活动促进脑力训练,推迟脑神经组织衰退。对于患者家人和照顾者,提供心理支援、照顾者压力管理等。


助家属提升照护技巧


医护人员教导患者开展步态、平衡训练,以加强肌力和平衡等康复护理。
被问及工作上遇到的挑战,黎诗茵表示,临床上曾遇过有患者,因家人不太了解柏金逊症的情况症状,需要透过建立治疗性人际关系跨专业团队合作,与部门康复科专科护士一同合作,向家属提供相关疾病知识,提升照护技巧。

另外,黎诗茵指出,绝大多数柏金逊症是原发性的,成因不明;但有可由脑血管疾病等原因所致的继发性柏金逊症。针对脑血管疾病防治,临床上先评估,因应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加强慢病管理知识。




更多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