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门记忆】盂兰节“鬼节”?

澳門日報 澳門日報 2023-10-14


   


农历七月十四是盂兰节,本澳华人社会普遍认为农历七月是“鬼月”,节日习俗、祭祀仪式在华人社群中广为流传,形式多样,不仅庙宇举行盂兰醮会,澳门各区随处可见路边祭祀,上香点烛、供祭品、烧纸钱街衣、撒食撒钱等。


昔日不少人将祭品撒在路边,现今则因环境卫生等会摆放整齐。


解困受苦饿鬼



“烧街衣”一般会准备溪钱、七色彩纸及往生钱等纸料。

“盂兰节”虽看似可怕,其实背后的起源却充满温情,其起源与《佛说盂兰盆经》中的“目连救母”故事有关。目连为救“饿鬼”母亲济度投胎,得佛陀提点后,便于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时,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集合众僧力量功德令其母济度。因此,盂兰节为佛教重要节日,至于“盂兰”在梵文中的意思,则为解困正在受苦的饿鬼。


庇佑家宅平安



居民会于农历七月“烧街衣”,以庇佑家宅平安。

正因如此,盂兰节中的鬼一般被认为饿鬼,故在“烧街衣”期间,街坊一般会准备溪钱、七色彩纸及往生钱等纸料,象征金钱、衣服,往生钱则用作超度游魂或祖先,让他们尽早轮回或解脱。同时会准备烧肉、饼干、花生和糖果等食品,且完成祭祀后亦不会将祭品吃掉,特意留给游魂野鬼或祖先,“孝敬”它们,通过向祖先或亡魂祭拜、施食,使幽魂得到安抚,庇佑家宅平安。


通过烧祭品,让鬼魂尽早轮回或解脱。

盂兰节作为澳门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孝悌为本”的家庭伦理观念,对往生世界理解认知的宇宙观,富有地方特色的习俗,亦具有重要的本土民俗文化研究价值。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