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治时代,澳门同胞为了争取权益,均以社团作为集结、对话和协调的平台,因而出现不少爱国社团。今年成立110周年的中华总商会,上世纪澳门很多大事件中,它都担当了重要的对话协调角色,为民解困。1911年以前,澳门商人并无团体之设。随着社会发展,澳门华商日众,在华商萧瀛洲等推动下,发起筹备组织商会,并在1916年正式命名为中华总商会。
过去澳门很多大事件能够解决,澳门中华总商会担当主要角色,以华人的处事方式与澳葡政府交涉。上世纪50年代,澳门水资源紧张,当时何贤、马万祺和柯正平3人商量,以中华总商会名义写信给广东省政府,请求支援,解决水源问题。经中央批准,建成竹仙洞水库及银坑水库,解决澳门当时的供水需求问题。
1952年7月25日的“关闸事件”,源于驻守在关闸的葡兵将铁丝网栏马向内地方向前移,并有葡兵越过中立线,刺伤一名趋前查问的内地边防军士兵,士兵立刻扔出手榴弹还击,引发一场激烈的枪战。
囿于内地军队强大的军事压力,以及广东停止向澳门供应粮食和蔬果,澳葡政府只好请澳门华人领袖何贤出面调停。经过大半个月,多达17次谈判。最后由中总正、副会长何贤和马万祺作中介,与澳葡政府经济局局长罗保一起携带澳督的“道歉书”前往前山,同意中方要求,对事件道歉并作出赔偿,事件才得以平息。澳门中华总商会成立110年以来,秉持爱国爱澳、服务工商界的宗旨,为澳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作出贡献。
中华总商会今年成立11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