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预告:简牍研究专题
中国文化研究
2022年
秋
之
卷
「简牍研究专题」预告
主持人语
文 | 李均明
文摘:
简牍是出土文献中最具潜力的部分——不仅数量多,层出不穷,内容也极为丰富。迄今出土汉文简牍已逾30万枚,加之以少数民族文字书写的简牍则数量更多,且遍布全国大部分省区:除了甘肃、内蒙、湖北、湖南等地集群出土了大宗简牍外,内地的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陕西、安徽、山西、江西、四川、广东、青海、北京等地或多或少有出土,乃至新疆、广西、云南等边疆省份、自治区也有新的发现。从公元前至公元后数百年,简牍是我们先人使用的主要文字载体,行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加之重视文化教育的传统,文书行政的严格执行,墓葬及遗址中蕴藏大量的简牍乃势所必然,虽然历年都有新的出土,但见诸于世者仅为冰山一角。简牍内容极为丰富,按习惯分为简牍典籍与简牍文书:前者涉及经、史、子、集,后者含书檄、簿籍、律令、录课、符券、检楬等公私文书。近百年来至今,简牍的整理与研究方兴未艾,硕果累累,不仅使许多已失传的古籍重见天日,又全面展现了古代文书行政的许多具体细节,无疑是中华文化基因的宝库。本专栏三篇论文向我们展示了从不同视角、不同方法研究简牍的成果。
先秦古书源流的二重证据研究试探
——以清华简《厚父》与传世经籍的关系为例
文 | 郭永秉
提要:
二重证据法在古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出土古书大量公布,给先秦古书源流的二重证据法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以清华简《尚书》类文献《厚父》为重点,研究其与《尚书·吕刑》和《孟子》引用《尚书》佚篇的文献渊源关系,认为《厚父》的著作时代可能晚于《吕刑》,并对《孟子》引《书》的上下文句作了新的校勘标点和阐说。
关键词:
《厚父》 《吕刑》 《孟子》 二重证据法
“与点”究何因
——海昏简《论语》献疑
文 | 胡宁
提要:
海昏侯汉简有《论语》一种,其中与今本《先进》篇最后一章相对应的部分内容,即“曾皙言志”一段,颇值得关注,整理公布者陈侃理先生认为简本的异文表明了一种与通行诠释不同的理解,曾皙言志可以按雩祭规程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雩祭说”最早是由王充在《论衡》中提出,只是他个人的观点而非当时已有的一种成说,包含着对雩祭和相关文献的重重误解,虽然被后世一些学者不同程度地认可、发展,但始终存在较明显的“硬伤”,难以自圆其说,“风乎舞雩”的“舞雩”只能是个地名,“暮春”也并非雩祭举行的时候。陈侃理先生通过对海昏简《论语》此处异文的诠释重申“雩祭说”,无法确证汉代经学中有这样一种诠释方式,也无法越过或解决此说本身存在的问题。对《论语》中“曾皙言志”一段的汉代经学诠释当以《集解》所引“包曰”(当是张侯《论》包咸《章句》)为代表,没有证据表明存在与之大相径庭的异说,海昏简的异文仍当视为今本相应字的通假字为宜。
关键词:
海昏侯汉简 《论语》 曾皙言志 雩祭
秦制在新地的展开
——以简牍为考察中心
文 | 周海锋
提要:
秦统一初期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以楚地为例,既有残余贵族负隅顽抗,又有成群结队的群盗、反者兴风作浪,同时楚国固有习俗和制度也严重迟缓了秦制的推行进度。此外,秦吏常视往新地任职为畏途,甚至因此而自绝于仕途。秦借助强大的军事力量,利用严刑峻法,凭借文化上特有的“优势”,迅速让秦制在新地确立起来。汉承秦制是历史必然。
关键词:
秦制 新地 里耶秦简 岳麓秦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