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确定性有多确定?(中)——如何认识不确定性

杨百寅 欧阳阳 管理50人 2023-05-24

本部分重点讨论本文的第二个问题,即为如何认识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关于未知的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以何种方法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这与我们所持有的世界观紧密相关。总的来说,有三种世界观可以帮助我们来认识世界。


学者简介

杨百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伟创力讲席教授。曾先后任教于美国的奥本大学,爱达荷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杨百寅教授是国家特聘专家,入选“千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荣获国际人力资源开发学会的“杰出学者奖”,“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


一、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兴起于19世纪中期。科学主义认为现实世界客观存在,并且完全可以被认识。

科学主义假定世界是有规律的,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存在某种必然法则。探索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并进行科学论证,是我们衡量“真实”的最终标准。我们的目的是掌握事物发展的原理,使之为我们所服务。组织领导者应该充分认识到科学主义的价值,勤于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理性知识和科学素养,从而掌握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应用相关原理和理论,引领实践

管理实践与研究往往隐含着决策应当以理性知识为支撑的假定,最典型的是要以严谨的数据分析做为决策前提。这种管理理念源自20世纪早期,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的“科学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理念。而如今大数据的快速发展更是强化了这种观念。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推广、运营管理的各方面较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依靠理性知识,数据分析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我们过去缺乏科学数据、仅靠对感性直觉的依赖。可以说,科学管理的本质是规范化、标准化、概念化、系统化,而这四化的过程就是理性知识的不断丰富、拓展和更新。

组织领导者还应该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曾讲到:“我们的所有行为都具有偶然性,几乎都不由必然性决定。”过于强调理性知识的作用往往会脱离现实,就会成为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再怎么讲逻辑也可能不符合发展变化中的现实。


二、诠释主义


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认为现实世界的确客观存在,但是现实世界不可能完全被我们所认识,我们只能去无限逼近。中国古代的道家哲学有类似诠释主义的观点,道家主张我们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个世界,因而所谓的秩序是无益的。因为世界是不断变化,我们生命是有限的,能接触到、能理解的世界更是有限的。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诠释主义强调实践感悟的重要性,不能总是等到什么事情都想好以后再去干事情。我们只能边干边学,边学边做。所以有人主张企业家要不断尝试、积极探索、随机应变、灵活机动。“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三步是先烈!”这句话就是对此现象的鲜明总结。

诠释主义告诫组织领导者重视感性知识,感悟和体验这个世界。理论的产生依赖现实世界,依靠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实践体验。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我们能接触到、能观察体悟的是极其有限的世界,所以理论有其局限性。我们仅依靠科学主义、理性知识显然是不足够的。诚然,理性知识推动科技进步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但在如今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商业世界里,数据不等于逻辑,亦不等同于结果。更何况在现实世界中,信息总是不完全、不对称的,更为重要的是卓越的、革命性的商业创新往往更依赖于灵感、想象力、直觉这类感性知识对世界的把握。就如同我们难以仅依靠分析既往的产品及消费者偏好,创造性地开发出颠覆性产品,并且最终改变消费者的习惯。

例如,20年前,在互联网普及程度不高的地方,人们难以理解马云的互联网构想,还一度将他等同于“骗子”。乔布斯在成功推出本质是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苹果手机以前,我们也不曾料想到全球手机市场接下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认为,现实世界是相对存在的,是人们所构建起来的,现实社会源于人为倡导、主观构建。也就是说,建构主义认为,我们与世界随时都处于互动关系中,世界来自于我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新的建构。我们用自己的观念、态度等对世界进行分析、研究、甄别和筛选,用自己的观念体系、思维定式对世界进行理解。所以,纯粹客观的世界是不存在的,人们能够接触、了解的只是各种现象,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都毫不例外地包含了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包含了主观成分。

建构主义最有名的例子是乔布斯。对我们来说,手机就是“手机”;但对乔布斯而言,某一天他感悟到这其实是“电子综合体”。从历史上看,苹果并不是第一家生产手机的企业,更不是当时最牛的手机生产商。二十世纪80年代,摩托罗拉是手机市场的领头羊,90年代则是诺基亚。当诺基亚把照相机放到手机里的时候,乔布斯动心了。物随心转,“心”决定这个世界。他选择了打坐、冥想、领悟、体验、归零以后,想要创作一个产品改变世界。这种工作方式,就如中国明朝的哲学家王阳明描述——“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最后乔布斯突发奇想,手头上拿的不仅仅是“手机”,而是一个 “电子综合体”:是电子地图,是电子商城,是电子管家,是电子综合媒体……换句话说,“电子综合体”这个产品,是乔布斯这样具备强大心力的企业家建构出来的。

正所谓,世上本无物,何处不建构?建构主义要求组织领导者掌握活性知识,由“心随物转”升华到“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的境界。活性知识是对于事物重要性和事物价值性的认识,我们的心态决定我们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决定我们怎么去看世界乃至于倡导世界。乔布斯掌握的就是活性知识,是对客户需求洞察的价值判断,从而在心中放下了“手机”这个原来的物,产生了价值综合体的念,进而构建了“电子综合体”这个崭新的物种。活性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更是领导力的核心。企业可以采取利己的价值取向,也可以强调利他价值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经常提到的“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利他价值取向的活性知识体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紧急公共卫生事件,各行各业都自发为疫情控制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捐资捐物,各类互联网公司也开放众多免费资源等等。这些行为的背后,活性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以上三种世界观似乎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科学主义、诠释主义和构建主义所依赖的知识基础分别是理性、感性和活性知识。从知识整体论视角来看,三个方面的知识是互补的,综合运用会帮助领导者对某类“不确定性”事物的认识深化到确定性。

科学主义假定不确定性是认知能力的局限性造成的,这个观点虽然偏颇,但是主动进取,因势利导。而且,科学主义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方法,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使得组织高效有序。诠释主义假定,世界的本质就是不确定性、模糊性,要学会与此共存。它要求领导者对所处环境保持高度敏锐的洞察力,以使组织灵活机动地生存和发展。构建主义假定不确定性是一种心态,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产生于心物互动。它强调领导者的心力与主观能动性,从内心的价值观念出发,保持定力、感悟世界,进而改变世界、创造世界。

 

本文刊发于:不确定性有多确定?——洞察能力作为一种领导力,清华管理评论,2020(3):59-67
本文第二作者欧阳阳,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上海大学  薛奕曦

点击下面链接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席酉民:强化你的结构性智力资本

席酉民 | 未来教育的核心:心智营造

徐飞:面对疫情,企业如何化危为机、转型发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