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个记者都是战士!

传媒一线 广电业内 2019-12-18

作者 | 魏琦长


记者没有节假日,没有充足的安全保障,没有与家人的朝夕相伴。每每采访,好似打开了前途未卜的大门,可能皆大欢喜,可能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记者是一个相对比较危险的职业,尤其是战地记者经常处于枪林弹雨和面对各种手持武器的武装人员;为了提高他们的生存能力,俄罗斯就组织了大批记者进行了求生培训。


据统计,从1987年至今,已有超过700名的战地记者在报道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过程中丧生。




不久前,美国、英国、法国向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等地发动了空袭。人民日报社驻叙利亚记者李潇第一时间通过报社的全媒体平台发回了报道,并持续跟踪局势。等忙完手中的活儿,他才发现,住处的窗户和墙壁间被空袭的气浪震出了一个巨大的裂缝。而此时距离空袭发生已经过去了半天。

《人民日报》记者宦翔说:“我曾于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叙利亚常驻。我亲历过迫击炮在百十米外爆炸,遭遇过不明身份人士的持枪恐吓,也在狙击手潜伏的街区小心翼翼地穿行过。当危险突如其来时整个人是懵的,但是下一个瞬间恢复意识、确认安全后的第一反应还是想着继续工作。求生是人的本能,而追求并践行职业精神,也是记者的职业本能,这便是驻战地记者的工作状态。

“90后”战地记者宦翔在叙利亚

在我国,战地记者比较少,所以,真正称得上最危险的记者可能是“3.15”打假记者。

对于无良的企业,记者暗访需要过保安、摄像头的检查,如果暴露了身份,可能遭到围攻,得提防保安的拳脚,甚至老板叫黑社会下狠手;如果暗访小作坊,得走远路,又隐秘,得提防大狼狗,如果暴露身份,危险性就比较大。因为有的小作坊远离闹市区,报警很难说出准确的方位,如果被打,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有的记者自己被打了,还连累到家人,无良老板叫打手经常“问候”你的家人……

王克勤,曾任《中国经济时报》首席记者、《经济观察报》总编助理。是中国当代著名揭黑记者,“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仅2001年在他的笔下送进监狱的黑恶分子就达160多人。当年有黑社会组织曾扬言要出价五百万元买他的人头,因此他被传媒界誉为当代中国“身价”最高的记者。

“中国揭黑记者第一人”王克勤

在另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记者也是“战士”。

当洪水肆虐、地震塌方、有害气体泄露等灾难发生之时,记者与救援人员一样,第一时间奔赴救灾一线。他们可能不会参与实际救援行动,但一幅幅照片、一帧帧影画、一篇篇报道就是他们的“战果”,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通过记者的人文情怀向人们传递信息、传递力量。


2003年9月,黄河兰考段两次决口,山东东明严重受淹,造成东明滩区8.6万人围困在水中,16.9万亩农田严重受淹。笔者接到采访通知后,立即踏上淄博市红十字会的救援物资货车,奔波5个小时赶到现场,那时候,我还是用的老式的模拟信号肩扛摄像机,当登上小船时,我才感到人和机器的重量足以把船压偏,我尽量坐在小船的一头,让划船工在小船的另一头,使小船保持平衡,便于摄像。

当行驶到滩区的核心地段时,我们明显感到了浑浊的黄河水下暗流涌动,小船变得难以驾驶,杨树梢在我们船边驶过,时时还要手工避让。据河务部门有关人员介绍,黄河兰考段生产堤决口,主要是小浪底水库泄洪导致黄河流量过急造成的。小浪底水库警戒水位蓄水60亿立方米,而目前已超过78亿立方米,超警戒水位蓄水18亿立方米,严峻的灾情意味着灾区群众将在水中浸泡两个月以上。

那次采访,是我记者外出采访中比较危险的一次,现在想来还记忆犹新,以前我从来没有注意杨树的高度,采访回来后,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高的一般都在10几米,想来不仅有些后怕,在浩淼的黄河滩区上,只有我们4人在一叶小舟上,前后没有接应,没有保护,甚至连一件救生衣也没穿,我还不会游泳,孤零零的飘荡在暗流涌动的浑浊的黄河滩区上,扛着几十斤重的大家伙(摄像机),穿梭于各个小村庄人群和小山丘中间,完成了一次艰难而危险的拍摄采访任务。

一年到头来都奋斗在新闻工作一线的新闻记者们,每一天都是在用肩上的摄像机和手中的笔记录着我们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有句话是对记者这一行业最好的注解,“当你们看到我们的时候,我们在路上;当你们看不到我们的时候,新闻在路上。


新闻发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目的地。既然选择了记者职业,就选择了执著勇敢的品格。

是的,作为一名记者,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辛酸:最初成为一名记者时,因为工作难度太大,很多人会产生“无法胜任”的感觉;为了采写一篇新闻报道、策划一期公益活动,我们付出许多辛苦,受过不少委屈;为了抢抓新闻、赶写稿件,许多记者都顾不上家、顾不上孩子……做过视频的人都知道,电视的环节特别的多,从拍摄,到素材导入,文稿撰写,视频剪辑,以及最后的传输,一环接一环。


如果赶上新闻事件扎堆,这种连轴转的工作,更是挑战人体极限。但在我们的心里,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因为我们的镜头,追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的笔触,记录着人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我们的付出,与时代的前进同步……很多优秀的记者,他们把写作为一种乐趣,把未知领域作为一种催化剂,期待和这些领域有一些化学反应。真正能够和这个行业内在共鸣的人,一定是需要生命丰富的体验和强烈的存在感的。

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如果没有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谁能了解战士的疾苦。记者的每一天都是战场,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揭露黑暗,生活不停转,笔就不停写。


近些年,在十大最危险的职业、最难找对象的职业等各类排行榜上,媒体人“榜上有名”。

从做记者的那一天,我们就注定要忍受熬夜、加班、全年无休……新闻随时发生,记者一直在路上。答应父母亲朋的事情、说好的聚会、已预约的专家号,都可能因为突发事件而“泡汤”。“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


习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累并幸福着,这就是记者奋斗的滋味。君不见经受过新闻职业考验的人,都 “特别能战斗” 吗?不怕苦、不怕累、不怕事,不唉声叹气,不怨天尤人,见多识广,得失泰然,就是这个职业对人的锤炼。

一年一度记者节,战地黄花分外香。新闻工作是神圣的职业,新闻工作者却并非圣贤。我们和普通人一样,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但因为这份职业,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个“旋律”显得格外庄重。


长按二维码

加入传媒人专属交流群

添加时请注明“传媒群”+姓名+单位


往期精彩推荐:
增至389题!“记者证岗位培训考试”最终版题库
学习强国“记者证岗位培训考试”出现6道新题!
向这89位新闻工作者致敬!
号外!央视新闻频道全新改版了
2009-2019,中国电视大变局
广电总局首提电视频道“精简精办”
中共中央、国务院给媒体人提出了这些新要求
你好,央视频!
爆款难寻,综艺市场进入转型期
总台重磅声明:将严查版权侵权行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深度融合的十大关键词
短视频最严审核标准出台:100种内容被禁止
重磅发布!《短视频与社会创新研究报告》
视频会员拉新的阳谋与暗战
广电“假融合”的十大表现
装睡的广电人
 长按二维码 
关注广电业内 聚焦广电行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