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原党委书记:为什么要停招本科生?
作者 | 金兼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原院党委书记
今天,关于清新停招本科生的新闻刷屏。这件事带来的关注冲击波,经过昨天的全院会,在经历了此前几周小范围几轮几个圈层的发酵和消化后,最终扩散到社会上,但仍显示了相当的冲击力。
其实调整某些学科的招生和培养方式,是清华在学校层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思路总体调整的一部分,并非只涉及到新闻传播学院。
简单而言,作为学院和学科的“清新”学院依旧,学科依旧,但人才培养的产品线和供应链作出了重要调整:从今年开始,将停止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本科生,今后清新将以研究生培养为主。在停招本科生的同时,学校大大扩大了新闻传播学院的硕士生名额。今后清新无论是教学还是毕业生出口,将主要是研究生为主。
这一调整,是对面向未来的新闻传播人才应该具有的素养、技能的反思的结果,也是对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反思的结果。其实这不是一个新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新闻传播需不需要设立本科,一直是有不同看法的。美国一些综合排名最顶级的大学,包括藤校系列,鲜见新闻学本科设置,如涉及到新闻传播学科,多是以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以研究定位的研究所形式存在。
当然从清华言,一个大的背景是强基计划,近日这方面已经有诸多介绍和报道。在强基计划的各个书院中,今后和新闻传播学院会产生较多关联的是日新书院:新闻传播学院会积极参与日新书院本科生的一些课组开设和教学工作,而部分日新书院毕业生,也会选择到新闻传播学院攻读研究生。
可以预计,今后清新研究生的供应链将主要来自三种学科背景的学生:本校出自日新书院的以人文基础为主的学生,本校其他学科包括各个理工学科专业的跨专业本科毕业生,以及校外免试推荐招录的学生。这第三类即校外免推生,估计至少在接下来的几年,在国内其他大部分新闻传播学院仍可能继续保留本科生的情况下,这部分生源应是各个新闻传播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为主。
一言以蔽之,今后清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着力强化真正意义上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第一专业要扎实,厚基础;新闻传播本身的训练则像刀刃一样嫁接其上,要犀利。
回头看来,我们学院不少老师,从熊澄宇、李希光、尹鸿老师等前辈大家,到彭兰、沈阳、史安斌乃至我自己,本科所学专业都非新闻学或传播学。我们都是在其他专业的基础上,进入新闻传播领域进行交叉学科学习和研究训练,并最终在这片园地安身立命的。
从长远看,一切的制度都是建构的,并非一成不变,并非不可改变,这原本也是“人文日新”的题中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