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们如此热爱战争,可能仅仅是因为不上战场


奥威尔:所有的战争宣传,所有的叫嚣、谎言和仇恨,都来自那些不上战场的人。

 

奥威尔一生短暂,却做出许多超越时空的预言。比如当下的俄乌冲突中,一些群情激昂的“热血青年”。

 

王朔说,有些人开口便是民族、国家的安危荣辱,但对于自己的自由、尊严从不思考,对于身边的各种不公、不义和无数无助的弱者漠不关心。

 

但也许更像奥威尔所说,他们如此热爱战争,可能仅仅是因为不上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没有上过战场的人,很难懂得这种残酷。雷马克、海明威、海勒则有这个资格。他们都是世界大战亲历者,曾对战争抱以无比热情,被真实的战争毒打,才如梦初醒。


 

为了让更多人从被蒙蔽的战争宣传里清醒。他们以最直观又深刻的现场体验,写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反战作品:《西线无战事》《永别了,武器》《第二十二条军规》。

 

海明威说:作家的工作就是揭露真相,他对真相的忠诚应该高于一切。他的创作都源于亲身经历,描写应比真实的事物更加真实。

 

诚如斯言,所有看过反战三书的人,都不会再轻易说出“打一架”这种话。它们早已说出血的教训,揭示了战争的真相,往后的人,只是在一遍遍重蹈历史覆辙:

 

战争像是一场流行病,没有人想要生病——但又在一瞬间,大家都被传染了。

 

运兵车内,挤满了兴高采烈的士兵,他们挥着手,唱着歌,确信会成为胜利者——他们中的大多数没能活着回来。

 

长期接受爱国宣传的欧美参战青年们,即使逃过了炮弹,也还是被战争摧毁了——没上战场的“热血人士”对战事侃侃而谈,战争灾难成为他们热血的口嗨佐料。


 

是谁挖的战争陷阱?为什么要把互不相识的人送到这里拼个你死我活?

 

大家都说应该恨英国人,可是自己明明没见过英国人,为什么那么恨英国人?

 

他们说战争是因为国家利益被损害,究竟是谁的利益被侵害?究竟是谁灌输的仇恨?

 

任何觉得战争有意义,或者反战有意义的人,都可以读一读它们,它们是作者亲历苦难的良心书写。雷马克写完《西线无战事》,上了纳粹名单,被迫离开德国。海明威战时受伤,从身上取出几百片弹片,长期被噩梦折磨。谁又能说,海明威最后饮弹自尽,与此无关呢?


看破世间骗局,理解人类社会永恒的荒诞

《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本书,看破世间所有的骗局,理解人类社会永恒的荒诞。《第二十二条军规》译介到国内后反响巨大,王朔、马原、王小波、刘索拉等一批作家皆受其影响,隆重推荐!“黑色幽默”文学鼻祖约瑟夫•海勒力作。20世纪伟大的100部小说,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


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的经典作品之一,具有极强的自传色彩,是海明威根据自己的参战经历,以战争与爱情为主线、吟唱的一曲哀婉动人的悲歌。《永别了,武器》曾多次被搬上银幕,堪称现代文学的经典名篇。


一代人的残酷青春物语

《西线无战事》在1929年首版出版时引起轰动!首版就被翻译成26种语言,仅在德国一年,销售超过百万册。奥斯卡最佳影片同名电影原著,克里斯托弗·诺兰《敦刻尔克》、萨姆·门德斯《1917》灵感来源!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反战文学”三书,权威译本,看尽战争中的残酷、荒诞、人性与爱。反战三书稳居世界反战作品顶流,畅销全球几千万册。反战,不仅仅是反抗战争,更是对战争的反思。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自网络


▍延伸阅读

一场没人希望发生的战争,如何一步步迈向毁灭

那些为战争叫好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历史的轮回:文明的陨落与战争的余烬

从木马屠城到越南战争:最聪明的人为何做出最愚蠢的决策?

徐贲:战争伦理和群体认同分歧

米塞斯:重要的是,抛弃产生战争的意识型态

维舟:俄罗斯可能赢得战争,但会失去世界

没有南北战争,美国能和平废除奴隶制度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