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弄清楚这一年究竟发了什么,就无法真正读懂共和国史


一直以来,关于1949年之后的历史,人们较多关注重大事件与重要的时间节点,如“前三十年”的各种政治运动,如“后三十年”的经济大发展。

然而,这些故事尽管重要,但却并非中国之命运的决定性时刻。那什么是决定性时刻?答案——做出道路选择的时刻。

1956-1957,就是这样的时刻,是新中国遭遇的第一个关乎国运的转捩点,在此之后,只是加速。

1956年,中共八大确定了扩大民主、加强法制、集中精力搞建设的方针路线,一切似乎都那样和谐,如费孝通所言,那是“知识分子的早春”,春光撒满中国大地……

然而,“早春”之后,是更严酷的命运,是严冬……

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

◎ 为什么和平的经济建设目标变了各种政治挂帅的全社会运动?

◎ 为什么明明已经看到了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到头来还要重蹈斯大林的覆辙?

◎ 中共对“社会主义及其主要任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以及,

◎ 中共对“知识分子”的地位认知有怎样的变化?

◎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在中国领导层引起了什么样的感想?

◎ 从“亲密无间”到“反目成仇”,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变化从何而起?

◎ 面对波匈事件,中国有什么反应?

……

1957年之后的各种事件不过是必然结出的“果”,1956-1957年间的抉择,才是根本上的“因”。不弄清楚这一年究竟发了什么,就无法真正读懂共和国史。


这段时期的重要性或许很多人有所感受,但它的书写难度也是极大的。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沈志华老师的绝版好书《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

本书至少有2个必读理由:

◎ 另辟蹊径,从国际背景看中共历史的演进

一般研究49年以来的历史,往往只着眼于国内,很少(更准确地说,是无力)涉及到苏联和东欧的背景。沈志华老师则惯常于从国际背景看中共历史的演进,可以说抓到了问题所在。

为什么?因为自中共建立起,就是国际共产主义大家庭中的一员,并跟随它们一路走下来,直到1949年开始“一边倒”。如果不“追本”,如何能“开新”?因此,读沈志华老师的书,往往让人有“原来如此”的感叹。

◎ 史料权威丰富,用史严谨

本书在利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俄国的解密档案,并谨慎使用回忆录和口述史料。沈志华老师还根据多方史料相互互证,既证伪,又证真。所以说,沈志华老师的学问非常扎实,扎实得在史料上根本挑不出毛病。

废话不多说,感兴趣的书友,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收藏。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延伸阅读

他的出现,弥补了中国文化中最缺失的一环

台湾的历史,其实就是中国近代史的一段缩影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一代政治人物的人性与人情

饶毅:中国未来最大的挑战,是对待真理和自然的态度

他从不回避中国切实问题,总以真知灼见得出令人警醒的诊断

中国人赴美留学四十年,邓小平的超前智慧

“西安事变”不仅改变了中国,世界都改变了

解剖中国社会:“国民性”这个概念过时了吗?

罗新:我理解这些骂人的,因为你说的历史和他们知道的历史不一样

虚假的历史,对一个社会能有多大的危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